任俊赏
(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天水 741000)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认知功能受损、躯体不适、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为精神科常见病之一,呈现出病情迁延难愈及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多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单纯采用药物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并且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因此,采用综合疗法开展疾病治疗及干预意义显著[1-2]。传统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虽然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但在预后改善方面仍然有待提高;而家庭康复的应用,可以充分保证抑郁症患者综合状态的显著提升,全面提升康复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次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分析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康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ICD-10 抑郁症诊断标准;汉米尔顿量表(HAMD,17 项)评分≥18 分;均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排除标准:颅脑疾病及躯体疾病;精神病性症状。
将84 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 例):女20 例,男22 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45.29±5.11)岁;病程为8 个月~9 年,平均为(3.69±0.52)年。对照组(42 例):女19 例,男23 例;年龄19~64 岁,平均为(45.33±5.10)岁;病程为9 个月~10 年,平均为(3.73±0.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康复。(1)药物治疗:采用盐酸舍曲林片(浙江华海药业,国药准字H20080141)进行治疗,治疗剂量范围50~150 mg/d。(2)认知行为疗法:就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引发原因、药物适应证、治疗方式与预后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为康复治疗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对患者出现的错误认知进行分析,及时纠正,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充分正视工作及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挫折,逐步建立自信心。(3)家庭康复:①充分建立患者家庭情感支持:大力提升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力度,要求家属给予患者充足关爱,满足患者合理需求;②改变家庭不良教养方式:帮助患者家庭建立愉快和睦的家庭氛围,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③宣讲家属沟通技巧:向患者家属讲解沟通技巧,要求家属学会包容,用心沟通,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来,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用量及认知行为干预方法与治疗组一致。
观察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总好转率、各时间段HAMD17(汉密顿抑郁量表,17 项)评分以及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量表评分。HAMD17 评分以≥18 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4]。QOLI-74 量表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
显效:HAMD17 减分,抑郁症状均获得显著改善;有效:HAMD17 减分,抑郁症状均获得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病情总好转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对比[n(%)]
治疗前,治疗组HAMD17 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8 周后的HAMD17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HAMD17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HAMD17 评分对比[(),分]
治疗前,治疗组QOLI-74 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OLI-74 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QOLI-74 量表评分对比[(),分]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较高复发率、发病率以及残疾率,作为慢性精神疾病之一,其出现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极为显著。就其症状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行为异常、认知功能语言异常以及睡眠异常等方面,针对此类患者单纯实施药物治疗,虽然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此种方法只能够减轻抑郁症状,需要同心理治疗进行充分结合。通过沟通以及交流,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给予患者指导及激励,可确保患者充分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使得自信心显著增强。可见,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及产生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意义显著[6]。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改变患者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使患者能够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可充分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在此基础上,家庭康复的有效运用,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能够显著提升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支持力度,提高家庭成员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最终使抑郁症患者综合症状获得显著改善[7-8]。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着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精神疾病,抑郁症就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近几年临床上的抑郁症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病情往往会对患者的日常社交及工作带来影响。抑郁症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更应该对患者进行日常的康复护理。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分为情绪症状、认知症状及动机症状。抑郁症患者早期常会伴有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内心焦虑不安所致,临床上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综合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引导患者积极治疗,提升治疗信心,在患者遇到困难以及心理问题时能够知道如何发泄情绪,避免因情绪受阻无法疏通而导致病情加重。心理护理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改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提升,促进病情的恢复,使患者乐观积极地面对治疗。
该次研究发现,治疗组抑郁症患者病情总好转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8 周后的HAMD17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QOLI-74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康复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明显,可提高病情好转率,提升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护理及治疗,改善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同时有利于家属科学地护理患者,促进其临床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康复治疗抑郁症,能够有效改善各时间段的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