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诗磊,张树国,毛国
(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平阴 250400)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偏瘫是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或完全无法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西医治疗脑梗死偏瘫以康复训练为主,尽管具有一定作用,但部分患者难以长期坚持。针灸、推拿为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其中针灸能通过针刺对神经功能产生刺激,从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推拿能活血行气、改善肌力、调节脏腑功能。现将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接收的82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纳入82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入组标准:患者经CT、MRI 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后偏瘫,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者;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与医院伦理要求相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骨关节疾病、心肺疾病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45~80 岁,平均(61.28±10.85)岁;病程2~15 d,平均(5.42±1.30)d。试验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6~79岁,平均(61.31±10.90)岁;病程2~14 d,平均(5.70±1.94)d。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如吸氧、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神经和降低颅内压等。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早期功能训练:患者发病、可坐起阶段,指导其于床上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健侧协助患侧肢体运动,用健侧手臂辅助患侧手臂上举;将健侧腿部置于患侧腿膝盖部位,再顺着患侧腿部下滑至脚踝;将牵拉绳子挂在患者床头,指导患者用健侧手臂拉绳子,并带动相关肢体开展抬腿等活动。(2)下床活动训练:结合病情恢复状况,指导患者开展坐起、站立等运动。将床头抬高30°左右,引导患者开展坐起训练,慢慢加大角度,逐渐增加训练时间,至双足下垂状,并嘱患者于床边保持坐位;开展站立位训练时,保持身体重心在健侧,再逐渐换为患侧腿,根据恢复程度决定站立时间。(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开展行走训练,先让其原地踏步,重心为健侧腿,尽可能将患肢抬高,缓慢进行,训练初期,可在家属或医护人员搀扶下,或患者自行扶椅子慢慢练习;待患者具备独立行走能力时,再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自行穿衣、进食和洗漱等,每次30~60 min,每日2 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1)针灸: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使用75%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取患侧三里、合谷、肩前、环跳、曲池、委中、肩贞、肩井等穴针刺,将30 号毫针消毒后,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保持30°夹角,采用捻转补泻法,留针10 min,每日1 次。(2)推拿:①头颈部: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通过按、点、拿、揉等手法对下关、肩井、风府、地仓、风池、太阳、百会等穴进行按摩,时间为5 min;②上肢部:取仰卧位,通过滚、拿、捏等手法按摩曲池、肩贞、三里等穴及上肢,着重对偏瘫侧进行推拿,从患侧肩部缓缓推拿到手腕,时间为10 min;③下肢部:取仰卧位或坐位,取阳陵泉、足三里、风市、环跳等穴,手法同上肢推拿,重点推拿膝与踝关节,时间为15 min。推拿时注意手法轻柔,控制好力度,每次30 min,每日1 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四周。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3]: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作为疗效评估标准,NIHSS 评分降低>90%提示痊愈;NIHSS 评分降低90%~45%提示显效;NIHSS 评分降低44%~15%提示有效;NIHSS 评分降低<15%提示无效。(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采用NIHSS 进行评价,总分为45 分,评分愈低,神经功能缺损愈轻。(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5]:参考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穿衣、洗澡、如厕、进食等,总分为100 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分]
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诱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综合征[6]。有学者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壁本身病变、血液成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家族史和高盐饮食等因素有关[7]。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易引起认知障碍、偏瘫和语言障碍等并发症,尤以偏瘫最为常见。脑梗死后偏瘫是因脑组织缺血造成运动神经功能受损引起,患者可出现肌力严重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故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早期康复训练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并降低相关后遗症发生率。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血液运行、温通经络、培补元气和预防疾病等作用,将其运用到脑梗死患者中,既能修复受损的神经,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及神经重塑,逐渐恢复致残肢体的功能,还能有效控制神经递质,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推拿治疗偏瘫主要是通过拉、滚、捏、推等手法刺激穴位,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改善肌痉挛,提高肌肉收缩能力,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另外,推拿还可调节血液中内皮素水平,促进脑部病灶修复,使脑血流量得到改善。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治愈率63.41%与总有效率95.12%均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11.23±4.22)分低于对照组的(19.13±4.30)分,ADL 评分(75.95±8.37)分高于对照组的(65.02±8.11)分,表明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行之有效,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张统海[8]对52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后其NIHSS 评分为(13.27±3.20)分,ADL 评分为(82.53±10.37)分,与该研究中试验组取得的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康复训练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和脑部新陈代谢,还可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对应的穴位,能缓解肌肉麻木疼痛、改善肌肉紧张;另外,针刺头部刺激区还能疏通气血、调节营养,促进病变部位、周围神经兴奋,使大脑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推拿按摩能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可改善血液循环,还可有效调节肌肉营养状态,恢复肢体功能。将上述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能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脑功能重组,运动模式重建,还可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平衡,提高脑可塑性,最终改善肢体功能及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