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侠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000)
急性心梗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心肌坏死。该病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同时还伴有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后综合征、附壁血栓形成,情况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生命[1]。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或者暴饮暴食、激动等。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并发心衰会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更甚者直接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心梗患者极其需要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2]。当下,临床上对于急性心梗并发心衰的老年患者主要采用早期康复疗法,该研究对2019 年1—12 月收治的40 例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对比,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属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无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患者对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权协议,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患者;有严重的器官衰竭或者肿瘤疾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
选择4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 例,男性10 例,女性10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为(68.21±3.45)岁;对照组20 例,男性10例,女性10 例,年龄为62~79 岁,平均年龄为(68.55±4.0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包括遵医嘱在床休息,给予患者一定的生活帮助,适当地为患者活动下肢关节,并耐心指导患者在床旁实行康复训练,静养15 d 后,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对患者实行健康宣教。首先让患者遵医嘱卧床静养,在静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耐心地给患者传授一些康复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对患者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患者适当静养后,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训练指导。由于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在进行锻炼时应选择床旁。相关的护理者要给予患者耐心的指导,让其在床旁站立或者行走,进行独立的简单训练,若患者出现不适,医护人员要及时关注并处理,要让患者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活动作,如洗漱、进食等,同时,医护人员应不断培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理念,使其明白康复治疗的意义。(3)对患者实行健康心理疏导。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往往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压力,医护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在病室内播放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舒缓型音乐,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医护人员还要随时关心患者,给患者一些心理安慰,让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放松精神,保持心情愉悦。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告诉家属多陪患者聊天,让患者感觉到被关心和关爱。
(1)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再梗死发病率、预后良好率以及心绞痛发病率。(2)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包括卧床时间、LVEF 以及心绞痛发病次数。(3)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包括日常生活评分和社交娱乐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数据提示:观察组再梗死发病率为0.00%,心绞痛发病率为5.00%,预后良好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表2 数据提示: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心绞痛发病次数及LVEF 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
表3 数据提示: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及社交娱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急性心梗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病,主要表现为突然持久的强烈疼痛,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位置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少部分为上腹部,此外伴有神经障碍、心衰、发热、心律失常、全身不适、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3]。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有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吸烟量过大、饮酒过多、情绪激动、便秘、寒冷刺激等,该病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4]。急性心梗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当属心衰,其主要是指心脏在收缩或扩张时产生功能障碍,静脉血液出现堵塞,进而堆积,致使动脉血液供应不足[5]。心衰通常由某一种心血管疾病引起,此外,还会由于感染、药物使用过量、心脏负荷加大、不适当的运动、不良情绪以及其他某些疾病引发。心衰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耐力不够、呼吸困难、疲惫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的检查有心电图、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血沉,还应检查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是否出现增高[6]。
该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再梗死发病率为0.00%,心绞痛发病率为5.00%,预后良好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且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心绞痛发病次数及LVEF 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其康复。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及社交娱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日常生活以及社交娱乐活动逐渐恢复到正常。
综上所述,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的老年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症状,改善预后,促进康复,效果显著,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