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带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先后获得智慧数据之城、智慧办事之城、智慧支付之城等称号。一路走来,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技术水平长期保持领先,“道”与“术”相辅相成,其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近年来,杭州市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平台建设应用,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形成以数据体系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新基础设施。2019年,杭州市基本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全市城镇区域普遍具备100Mbps 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杭州互联网国际通信出入口专用通道和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4G 网络实现全市城镇区域和行政村全面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免费无线网络。依托“城市大脑”,构建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可办;建成全市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制定数据资源管理标准和开放共享规范,推动基础数据资源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汇集城市各领域数据,依托“城市大脑”,形成全市数据的“大水库”,实现多库数据同步、海量处理。
杭州市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城管、交通、环保、网络空间等领域治理,智慧治理成效突出。构建智慧城管“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形成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大数据应用深入推进,以城市“数据大脑”应用为试点,建成统一的智能交通网络和数据中心,涌现一批重点智慧政务应用,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智慧环保12369”体系样本引领全国,实现全市重点企业监测点全覆盖,打造一张环保实时在线监测的“天罗地网”,得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的高度认可。网络空间治理不断加强,2017年8月18日,杭州市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按照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总体部署,构建集各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形成。以“两库三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跨时空在线学习日益成熟,信息化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成效初步呈现。依托市民卡工程,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医疗卫生”应用,打通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交通、图书教育、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公共服务领域,让市民仅用一张卡,就可享受各项公共服务。打造12345和96345 两大服务热线,并与政务服务网及实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之家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2014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经过这些年努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杭州转型创新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2014-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占GDP 比重为24.7%,170余家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不仅如此,杭州在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过程中,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提出“城市大脑”概念;第一个开展5G车联网试点并有成果落地;第一个自主研发“飞天”超大规模通用云计算操作系统;第一个实现公交地铁“扫码乘车”、电子社保卡全流程就医;拥有全国首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杭州市在智慧城市发展领域形成了活跃的创新环境。政策创新层面,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2017年6月,杭州市印发《“数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发展规划》,将数字杭州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一期,创新提出“两网一平台”(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两棵树”(“人口生命树”和“法人生命树”)建设重点;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5年8月,发布《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018年10月,发布《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创新创业方面,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相继落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发蓬勃兴起;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特色平台遍地开花,目前,杭州市新兴产业众创空间达153家,其中省级优秀众创空间25家,占全省一半以上。
杭州市紧紧抓住“政府”这一关键主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能力提升、服务优化,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政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主体支撑。
按照“为民服务+整体政府”的先进理念,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进机构职能协同高效,杭州市围绕群众和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聚焦高频办事事项,将每个办事事项拆分成“最优颗粒度”的“零部件”后,再组装为系统集成的“一件事”,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享受到“一条龙”“打包服务”。
深化数字化转型领域,杭州市聚焦部门间、层级间办事多次跑、多头跑、时间长、环节多、签字烦等突出问题,按照“事项简、流程优、材料减、时间压、次数少、平台建”的要求,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管理领域延伸,达到了对内提升机关运行效能、对外提升服务质量的双重效果。
杭州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为城市装上“数据大脑”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为突破口,再逐渐扩展到城市治理各个领域,不断创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范例。
交通拥堵是杭州城市治理的难题,为加强城市交通治理,2016年,杭州向全球宣布启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并于2018年5月对外发布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杭州城市大脑经历了从1.0 到2.0的升级转变,1.0 已经接管了1300个路口的信号灯,4500 路的视频,将全市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百亿级的数据汇聚起来,搭建完整的城市交通动态网。城市大脑2.0 面积扩大到420 平方公里,覆盖主城区全部限行区域、萧山城区和余杭区的临平、未来科技城两个试点区域。杭州市将城市大脑与交警有效融合,城市大脑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对车祸现场以及周边交通有了全局感知后,对事件进行综合研判,做出合理的处置策略和警力调度策略,推送给交警,交警再根据“大脑”的推送决定是否出警、几人出警、在哪几个路口疏导交通等。
城市大脑应用从交通拓展到城市治理各领域,各部门可通过其中枢系统的数据融通,有效调配公共资源,用全新方式治理社会、服务民生、支撑决策。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上线,城市大脑综合版发布“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以及基于华数TV的“居家服务”。交通、公安、城管、旅游、卫健等部门系统直接接入中枢系统,与中枢系统及其他部门产生“化学反应”,让数据为整个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真正做到从“治堵”到“治城”。
基于自然资源匮乏的现实矛盾、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础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压力,杭州市率先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来抓,从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布局数字经济,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杭州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
2018年10月,杭州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作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主要路径。产业数字化方面,结合产业基础开展梯次布局,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5G、北斗、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等基础产业,布局区块链、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型数字化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方面,将数字产业化成果充分运用到实体经济发展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提升农业数字化能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城市数字化方面,将“城市大脑”打造成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
杭州市发展数字经济有着雄厚的基础条件,既有万向、吉利、传化、万事利等“常青树”企业,也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但更重要的是杭州市有数字技术变革与数字产业变革高度契合的最优环境。政府层面,建立科学高效的数字经济发展“施工”体系,实施党政干部数字经济发展能力培训,全面对标全国各地的先进做法找差距,坚持党政干部“挂图作战”,排定时间表、下达任务书、落实责任人。人才方面,杭州市深入实施“人才意见22条”、“人才新政27条”、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等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推动形成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杭州创业“新四军”,人才净流入位居全国前列。平台方面,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滨江)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大平台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小微园区、双创示范基地、开放式创业街区和高端众创空间,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环境。社会层面,实施全民数字再教育计划,大力推广数字经济领域消费,引导全体社会成员重视数字经济、支持数字经济,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智慧城市的成功离不开智慧社区的建设,杭州市在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高度重视智慧社区建设。
杭州市将智慧社区列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全市“一号工程”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建立“和谐、法治、智慧、活力”的现代新型社区,发布《杭州市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并制定《杭州市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全市“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
杭州市在市级层面搭建了统一标准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包含居民信息管理、社区工作平台、社区自治、社工管理、统计分析、社区便民服务等六大模块,基于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建立更高标准、更多应用功能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杭州市上城区“平安365”、下城区“66810”、江干区“智慧治理一张网”、滨江区“高新智慧滨江”、西湖区“三全十服务”等平台在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应用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贯通多部门多层级的数据应用。
建立全市统一的96345 便民服务平台,同时依托浙江政务网杭州平台和96345 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共享相关资源,分别开展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打造“一窗式”的治理服务平台。在县(市、区)层面,以市级平台为基础,结合实际,搭载特色鲜明的治理服务模块;在社区层面,立足实际,通过微信公众号、APP 等惠民生、接地气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服务的能力。同时主动开放资源,引入市场力量,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支持其提供创新性的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