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静
(丹东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2)
银杏达莫注射液为我国第四代银杏叶提取物加入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苷、银杏苦内酯、白果内酯、双嘧达莫。由于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栓形成、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防止脑部、心脏缺血缺氧及脑水肿、心室纤维化,改善神经元的功能,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等作用[1],所以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国内2010年~2016年银杏达莫注射液所致ADR的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检索中国知网,按关键词或篇名(银杏达莫注射液),检索2010年~2016年的资料,排除重复文献、二次文献研究、实验研究。
1.2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从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用药情况等方面对所检索的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类、概括、总结。
按1.1项下检索方法共收集到银杏达莫注射液的ADR资料30篇[2-31],有效病例数共699例。
2.1 年度文献及病例:年度文献和病例分布中,2015年涉及的有效病例最多,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文献及病例报道分布
2.2 性别及年龄分布:699例报告中,男274例(39.20%),女396例(56.65%),性别不详29例(4.1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95岁,其中以51岁~70岁病例最多,占42.92%。详情见表2。
2.3 ADR的时间分布:银杏达莫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最快的在用药后1 min内,最慢的持续用药14 d后出现不良反应。10 min~2 h发生ADR的328例,多为速发型。详见表3。
2.4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699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最多为变态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道过敏(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最常见。详情见表4。
2.5 用法用量及配伍输液种类:699例ADR病例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正常剂量为10~2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者5%~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699例中203例描述符合说明书使用要求,但用药剂量和溶剂使用情况不详,另外对用药剂量和溶剂使用情况有具体描述的96例中有33例符合说明书使用要求,符合说明书使用要求的共计236例,占33.76%。见表5。
表2 ADR年龄构成及构成比例
表3 ADR出现的具体时间分布
表4 ADR类型及临床表现分布
表5 用量及溶剂使用情况(n)
2.6 过敏史:699例病例中,有过敏史者8例,占1.14%,无过敏史者108例,占15.45%,余病例不详。
2.7 联合用药:699例病例中有83例有联合用药,其余不详。
2.8 ADR的治疗及愈后:699例ADR病例中有一例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报道。轻微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停药后即可自行缓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皆立即停药,需要进行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治疗后,能够治愈或好转。
3.1 性别与年龄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1~70岁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这与银杏达莫的适用范围有关,该药适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上述疾病在老年人中多发。
3.2 ADR发生的时间分析:在699例患者中有115例ADR发生在用药开始10 min内,有328例出现在用药10 min~2 h内。银杏达莫注射液过敏反应,特别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倾向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最快出现在用药开始后约半分钟,一例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病例中ADR发生在首次用药的15 min。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用药初期患者的情况,做好急救准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防不良反应的加重或意外情况发生。
3.3 ADR类型分析:由表4可知,银杏达莫注射液ADR中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及过敏性休克等。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提取过程中杂质未除尽,残留的杂质随输液进入静脉,合成大分子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32]。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变态反应中皮肤过敏为238例(34.05%),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潮红等,严重时会引起过敏性休克。本次统计中,有药物过敏史8例,占总数的1.14%,过敏体质是否引起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是提示临床医师,要仔细询问患者自身及家族的过敏史,同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对年老体弱及过敏体质者慎用,临床首次使用本品时,起始应缓慢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该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4 用法用量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的溶媒最好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氯化钠[33-34]。699例ADR中超浓度超剂量使用有463例(66.24%)。部分患者在低浓度使用时无不良反应,增加浓度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35]。因此,在临床使用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溶解稀释,药物的剂量、浓度、滴速都要控制,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