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瓜品种资源对枯萎病抗性评价

2020-03-18 01:43彭家柱乔燕春刘玉平张素平夏秀娴
蔬菜 2020年3期
关键词:子叶枯萎病抗病

彭家柱,乔燕春,刘玉平,张素平,夏秀娴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308)

节瓜(Benincasa hispidaCogn.var.Chieh-quaHow.)为冬瓜的一个亚种,是重要的葫芦科蔬菜作物之一,多种植于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1]。节瓜春、 夏、 秋均可栽培,由于节瓜生育期较早、嫩果可食用及瓜型比冬瓜小,更适合当代小家庭食用;其栽培面积也逐渐增大,广东节瓜年种植面积1万hm2以上[2]。我国节瓜除内销之外,还大量出口东南亚,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枯萎病是在节瓜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苗期至成株期枯萎病均可发生。特别是在连年种植、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的情况下,节瓜枯萎病越来越严重,在老菜区节瓜发病率为50%~80%。而对于节瓜枯萎病菌分类鉴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谢双大等[3]首次报道了冬瓜枯萎病菌专化型,其病原菌可侵染冬瓜、节瓜,并将节瓜枯萎病病原菌归在冬瓜枯萎病专化型中;陈勇辉等[4]报道广州节瓜枯萎病病原菌属于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谢大森等[5]认为冬瓜枯萎病菌与节瓜枯萎病菌不是同一病原物;这些不同的结果可能是枯萎病菌来源不同所致,对节瓜枯萎病分类鉴定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枯萎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因此开展节瓜枯萎病抗性材料筛选,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待鉴定节瓜品种

20份节瓜(1~20号)自交系材料,均由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收集于广东省内,多为杂种F1代,经过多代自交选择形成的自交系材料;其中1~10号节瓜为七星节瓜,10~20号节瓜为江心节瓜。

1.1.2 菌种

从广东省内节瓜产区采集节瓜枯萎病病样,分离获得节瓜枯萎病菌,并经过病原菌致病性试验,从中选出2株菌种用于本次抗病性鉴定。2株菌种的孢子悬浮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接种浓度为1×106个小孢子/mL[7]。

1.2 鉴定方法

试验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大丰基地网室内进行。用基质土及育苗泡沫盆(4 cm×8 cm)培育节瓜苗,待节瓜苗长至2~3片真叶时,采用浸根法接种。每处理32株苗,3次重复;接种后网室内温度介于28~35 ℃。

1.3 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

接种11 d后,记录20个节瓜材料发病情况及各材料分级株数。

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状;

1级:子叶褪绿,生长正常;

3级:1片子叶黄化,生长受到影响;

5级:2片子叶黄化,或1片子叶枯死;

7级:2片子叶生长僵化,植株部分萎蔫或停止生长;

9级:整株萎蔫,倒伏或枯死。

病情指数公式为:

节瓜枯萎病抗性水平评价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接种11 d后,20个供试节瓜材料各处理发病明显,且病情趋于稳定。调查显示,不同节瓜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

参照节瓜对枯萎病抗性水平评价标准,供试20个节瓜材料中,1号、20号、3号、9号、5号和11号这6个材料对节瓜枯萎病表现为高感;19号、4号、2号和6号这4个材料表现为感病;15号、7号、10号、16号、8号、12号、18号、17号、14号、13号这10个材料表现为中抗,占总数的50%(表1)。

通过病情指数计算,其中1号节瓜枯萎病平均病指最高(86.34),13号节瓜枯萎病平均病指最低(36.65)。在中抗品种中,15号显著高于12号,极显著高于18号;在感病品种中,19号、4号、2号间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极显著高于6号(表1)。

3 结论与讨论

防治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办法是推广使用抗病品种,前人报道节瓜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中,主要有粤农节瓜[8]、丰冠节瓜[9]等,但目前大多品种在枯萎病抗性上还有待提高,人工接种是一种提高品种抗病性的改良方法[10]。利用浸根法来鉴定评价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明确了仅部分节瓜资源对枯萎病具有中抗抗性水平,即本试验中的15号、7号、10号、16号、8号、12号、18号、17号、14号和13号材料,占总数的50%,尚无达到高抗水平的材料,抗病材料的收集改良和抗性鉴定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表1 20份节瓜材料的抗性鉴定

猜你喜欢
子叶枯萎病抗病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黄花蒿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甜瓜红心脆和早皇后再生体系的建立
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83增抗剂防治西甜瓜两种病害试验初报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