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泾
摘 要:近期我国猪肉频繁涨价,引发了生产生活领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本文以咸阳市为观测点对猪肉价格进行了市场调研,试图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猪肉涨价;连锁反应;市场调研;原因;对策
一、猪肉涨价引起连锁反应——以咸阳市为例
近年来,我国的猪肉价格呈现出频繁波动的周期性走势。2019年6月,猪肉价格冲破历史高位快速攀升至近50元/公斤,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一)相关禽畜类肉价上涨
据调查,咸阳当日新鲜猪肉的平均价格约为50元/公斤,鸡、鸭、鹅肉的平均价格分别约为42元、39元和36元每公斤。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近一倍,鸡鸭鹅肉涨幅约3至6成。当日,牛羊肉价格在76~79元/公斤左右,同比涨幅约为35%。鱼虾价格较为稳定,上涨不明显。猪肉涨价拉动了相关禽畜类产品的价格上涨。
(二)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中,大部分居民表示习惯吃猪肉,但是因为价格涨幅太大不得已要减少猪肉消费。其中,有居民表示已经在购买猪肉更便宜的部位和其他禽类产品。极个别消费者表示没有影响。总的来说,在农贸市场采访到的绝大多数居民认为,猪肉涨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猪肉零售利润被吞噬
据走访,零售商当日进货能出清,盈亏可以基本持平,但若将店租、工资,以及农贸市场管理费、停车费、卫生费等支出纳入计量范围,则是亏损。调查中也发现有店铺“熬”不住了,比如人流量不大的咸阳市某便民综合市场,6家猪肉零售店已经歇业4家。
二、猪肉涨价的内在机制
(一)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必需品
我国大部分居民有消费猪肉的习惯和偏好,长期以来猪肉都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肉类消费品。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共计产出猪肉1.13亿吨,中国国内消费近5595万吨。图2所示,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量于2013年开始,基本稳定在年人均20公斤左右的范围内。而猪肉消费量随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慢,据此可以判定,在我国猪肉属于消费必需品,即猪肉需求缺乏弹性。
(二)比较利益原则引起猪肉供给自发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多为散户养殖,受科技、资本、场地等要素的限制较小,行业壁垒低因而进出灵活,故猪肉供给属于富有弹性。由于本轮猪肉涨价幅度大、间歇短、持续时间长,使得很多养殖户开始更理性地去思考“猪周期”问题,故部分能退出的养殖户,就选择了离场观望。
另据调查,猪肉价格的快速涨跌能迅速被市场消化,对零售商的利润影响小。而长期价格低位或高位对零售商影响大,例如2018年猪肉价格较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零售利润一直丰厚,而今年的持续快速上涨,导致零售商利润缩水甚至亏损。供给与收益关系理论指出,供给富有弹性时,商品价格越低、收益越高,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比较利益原则下,部分猪肉零售商选择了主动“退市”。
由此可以认识到,本轮猪肉价格上涨,问题出在了供给侧。
(三)需求、供给动态变化产生交互作用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增长到2018年的8.1亿人,即每年以16%的速度快速增长。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必需品的猪肉需求量也是在稳步增加的,但是现在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加上信息和政策传导的滞后性,使得供需陷入“蛛网困境”,将形成更大的波动和失衡。
三、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突发性事件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和烈性的传染病,感染病毒的生猪具有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病毒具有易传播、难杀灭的特点。2007 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并快速蔓延,科研人员也不断加大力度对此进行研究,但截止目前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可以认为,“猪瘟”是导致本次猪肉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政策因素
1、猪瘟疫情前后的相关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爆发之后,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捕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同时禁止所有生猪产品调入调出封锁区。由于我国环保政策执行之后,养猪行业形成了“南猪北养西进”的格局——即在划定区内集中养殖,再跨区运至消费区。因此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猪肉的跨区调运。
此外,猪瘟疫情爆发前,环保政策执行得更加严厉,改善水源污染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规定养殖区农户,停止以家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养殖,转而要求提高家庭养猪至大规模,或者只能在划出的集体养殖区进行养殖。这些政策也造成了养殖户的缩减以及猪肉供应的减少。
2、促进猪肉供应的政策力度不足
我国自2008年以来大规模实施猪肉储备政策来均衡市场供求,以平抑价格波动。但是由于我国猪肉储备总量不足且储藏成本较高等原因,使得该政策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猪肉供求、稳定猪肉价格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供给在不同年份和月份的分配。面临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目前已有近10个部委先后出台了资金、场地和运输等相关措施,但是因为生猪养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并且政策传导具有时滞性,因此本轮猪肉价格的回归还需要时间。
(三)其他因素
1、国际进口供应有限
农业农村部8月1日发布的消息指出,2019年上半年我国猪肉进口81.9万吨,但是相比国内1000万吨左右的猪肉缺口,国际市场猪肉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
2、猪饲料微弱上涨
猪饲料以玉米、豆粕和麸皮为主,受今年8月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中美贸易战影响,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有所上涨,但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都比较平稳。因此,饲料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推动此次猪肉涨价。
四、对策建议
(一)采用强效措施提振养殖户信心
目前猪肉供应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此次多重因素叠加的特殊性,针对性地拟定此轮猪肉价格上涨的政策措施。可调研考虑是否对未来一年左右的上市生猪给予兜底性的收购措施,并提前公布兜底价格,以给养殖户安全感,恢复他们对生猪养殖的信心。
(二)以科技力量推动生猪养殖的供给侧改革
应加大国际国内医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争取早日攻破猪瘟病毒难关;应鼓励科研项目的大力发展,争取多发现问题,早预防疫情;应加大生猪防治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争取能精确识别生猪的各种病情;应做好基层养殖户、养殖企业的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懂技术、有知识、知防范的职业农民队伍,并以此为转型契机,加大对大数据动态监控生猪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扶植一批新型的、集约的、环保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以生态养殖推进我国生猪养殖的供给侧改革。
(三)建立健全生猪养殖配套保障机制
应适当使用国际国内期货等金融市场工具,抑制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大幅波动。同时还要防止热钱流入而对猪肉价格进行炒作,对猪肉边缘概念股等猪肉相关股票的非正常上涨,要及时采取询问或暂停交易等措施,并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应改良生猪保险产品,认真研究市场所反馈的问题。可调研考虑是否扩大生猪保险的保障范围,比如加入多种“民生食品”形成共同保险,在扩大保障范围的同时,降低系统性赔付风险,提高生猪死亡赔付比例等。
参考文献
[1]郭惠武,张海峰.中国生猪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产业经济,2019年第55卷第07期.
[2]肖春阳.中外粮食安全比较[N].粮油市场报,2014-02-27.
[3]王佩,吴秀敏.中国大规模生猪养殖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13-18.
[4]张岑晟.农产品涨价现象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纵横,2011年第9期.
[5]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分析——以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为例[J].湖北畜牧兽医,2019年9月第9期.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