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瑞 王瑞芳 郝磊
黄瓜霜霉病被害叶片呈不规则褪绿黄斑,随病情加重,叶片变黄干枯,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大多在植物开花结瓜后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在早晨或空气潮湿时较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霜霉病发病较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
一、发病原因
(一)栽培密度大
黄瓜过度密植会造成植株间争夺养分与水分,水肥供给不足会造成植株长势变弱,植株长势弱,抗病性降低。在温湿度适宜时,过度密植的田块比稀植的田块发病重。
(二)肥料不足
中牟县近几年温室黄瓜价格可观,棚室规模不断扩大,跟风种植者往往对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足,在黄瓜生长阶段没有抓住关键时期,有的菜农化肥重施、基肥轻施或不施,肥料的不合理利用,加上部分菜农过度密植,不适当地增加化肥、基肥的施入量,造成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三)对抗病品种认识不足
中牟县部分菜农种植黄瓜只求高产和稳产,忽略了品种的抗病性。易感病品种在发病流行的季节,几天就可使整个棚室感染霜霉病。抗病品种则不易感病,即使感病,病斑小且发病慢,叶片背面霉层较感病品种霉层稀少。
(四)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部分菜农没有精细整地、高温闷棚,或合理施用磷肥、钾肥,以及在去除病株病叶后没有将其带出棚室外集中销毁。在浇水时,病原菌会随着水流进行传播给其他植株。
(五)农户重治疗、轻预防
部分菜农在霜霉病发病前没有预防意识,对霜霉病发病症状认识不够,开始发病时不认识,往往等到新叶和老叶布满病斑时再防治,增大了用药量。为了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即使持续用药,病害也易产生抗药性,势必为防治工作带来难处。
二、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可选用津春3号、津春4号、津杂2号、中农7号等品种。
(二)加强检疫
不在霜霉病发生区繁殖种子或调种;采用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带菌种子要及时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在50 ℃温水中浸种30 min,取出晾至室温后催芽播种,也可用时乐时拌种。
(三)适时嫁接
可选择黑籽南瓜或葫芦当砧木进行嫁接,采用插接法或靠接法进行嫁接防病,能起到较好的抗病作用。
(四)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利用温室黄瓜与霜霉病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霜霉病生长的温湿度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可在日出后使棚室温度上升到25~30 ℃,湿度降到75%,通过对温度与湿度的调控抑制霜霉病的发生。下午温度上升较快,可防风2~3 h,待温度下降到20~25 ℃,湿度降到70%时,可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几率。在夜间,可利用低温对霜霉病的抑制作用而对黄瓜生长无影响的特点,将湿度控制在85%以上,温度降到12~13 ℃,当夜间温度>12 ℃时,可整夜放风,从而实现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霜霉病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
(五)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选择地块平坦、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进行深耕晒垡,消灭土中病原菌。进行精细整地耙平,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追施化肥。适时中耕,定植后适当控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地方合理采用滴管技术,结瓜后合理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避免棚室内湿度过大。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六)改良土壤
酸性土壤或黏质土壤有利于发病,可通过改良土壤性质使土壤pH值為 5.5~7.2,黏质土壤可通过加入沙质土改良成壤质土,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七)增强光照,提高黄瓜抗病能力
在黄瓜生长发育阶段,要尽可能增加光照时数,促进光合作用,促使黄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八)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黄瓜霜霉病应在发病前用百菌清或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喷施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银法利(拜耳)、霉多克(拜耳)、普力克及硫酸铜、氢氧化铜混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