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新爱 刁新好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需注重职业教育位于当前人才培养中的位置,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以培养出具备技术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通常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首先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阐述,其次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最后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在分析后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启迪。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224-02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就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的相关理念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品牌规划与广告宣传,这种状况下,市场上就迫切需要一批具备专业与系统化知识以及先进化设计理念的人员。基于此,中职院校就需要注重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人才的培养,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与空间。该背景下,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与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的专业,该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通常有美术基础、图像处理、色彩构成、版式设计等,其主要是培养中职学生通过计算机对影像或者图片实施后期处理与美术制作等工作,而学生在完成学习毕业后,则可以从事营销、广告、装潢等相关行业。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首先,和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对于计算机的平面设计相关专业而言,对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通常需和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培养管理、服务、生产一线的人才。另外,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将市场作为导向,通过毕业率与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突出学生的价值,以促使其市场意识的有效提升,并在教学中深化与市场的联系,创建市场的信息反馈以及调控机制,并注重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创建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对应的评价体系。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中,需根据行业岗位的具体人才培养需求与标准,构建新型的培养模式,尤其是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中职院校需在学生实际顶岗实习之前,请行业或者企业的专家测试学生的岗前技能,具体有项目设计与制作的能力以及软件操作的能力。[1]如果学生的测试没有通过,就需要对其实施集中训练,直到考核完全合格,才可以参与顶岗实习。经过该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而且还能创建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从而充分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课堂教学过于传统
由于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课堂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性,在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二)对美學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注度较低
相比于其他课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对人才创新思维能力与美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样才能提升人才的竞争力,让学生毕业后走入企业,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缺乏灵活性,也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对美学能力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学生的作品与市场的契合度不高,无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投入教学实践中。但是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且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美术、设计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或者没有相关的功底,对课程的有效开展造成极大影响。
三、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计算机的平面设计主要指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美学的渗透制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职学生想要成为合格且优秀的平面设计人员,不仅需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特的视角,还需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对于平面设计的专业而言,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其不仅是将不同的元素拼接到一起,而且还需要完美的布局以及科学的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加引人眼球的作品。因此,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师需注重对自身教学思维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还需要注重人文教育,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然美、身边美、人文美等,并通过自身具备的智慧,对生活当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等进行积极挖掘,将其融入自身作品中,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具有灵性与韵味。[2]
其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虽然极其重要,但是实践教学也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教师可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第二课堂组建相应的比赛,类似于摄影比赛、美术作品的鉴赏等,以此使学生在具体比赛过程中对相关素材实施整理与收集,并让学生运用互联网挖掘更多的优秀作品,并对优秀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行发现,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参与到比赛的过程,还能实现其竞争意识以及协作能力的提高,并使其自我研究与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3]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相关教学模式优化,还能促使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如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及其升级等。
(二)以教学拓展增强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功后,就需要有相应的用武之地,以此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还需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实践平台,这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而且还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技能。[4]例如,在对“Corel Draw图像设计”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将设计企业的相关项目渗透到课堂中,并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设计企业的要求,引导学生于小组间交流、讨论、设计。该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自身辅助作用的发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作。经过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化课堂教学的束缚,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平面设计的乐趣。又或者是在对“平面广告”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校门口、各个街道上的不同平面广告的信息,类似于服装广告、饮料广告、房产广告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各行业的需求。
(三)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实践活动,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中职人才培养期间,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在人才的培养期间融入岗位特征,让学生能对市场的新变化与新需求进行了解,对市场信息进行反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在课程体系的配合下,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可以通过“理论+实习”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实习中。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学校需要联系相关的企业,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岗位,与企业一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投入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当中。同时企业也要为学生制订科学的、系统的实习方案,让学生更好、全面地进行实践学习。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要定期与企业进行联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顶岗实习。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知识的学习期间,教师的评价对其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教师要基于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是否能将其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次,要结合企业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实践动手能力等进行综合判断,判断学生对知识是否有效地掌握与应用。
通过上面的信息了解,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全面,还要真诚与客观,在评价后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与启示作用,并且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不要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專业的学习中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依据市场的需求与就业形势,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转变,对教育目标与定位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贴近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亚莉,刘亚鹏.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0):221,226.
[2]李书标.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15):222-223.
[3]沈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7):219-220.
[4]万兰平.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29):1-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