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丰富课程内涵,加强课程实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立足时代和学生实际,发挥榜样的指引作用,密切联系当下时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
[关 键 词] 思政课;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94-02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将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科教学更加注重育人本质。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职思政课重要德育课题之一,符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育人本质”的要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笔者在中职思政课程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理想信念教育素材,探索适合中职生德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单元知识教学中,并就加强中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思考总结。
一、理想信念教育要立足高远,引导学生立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远大理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人生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的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现阶段,加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立足实际,就要立足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际。
在教授“11.1正確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这一框题时,笔者布置学生查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论述的有关资料,采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在童年、青年、中年各个时期的经历,观看《改革开放40年成就》专题片,使学生明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而当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与体现着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中国梦紧密相关。课堂上,同学们以自己参与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创业大赛、创新大赛、技能竞赛、学生会竞选、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的感受为例,介绍经验,畅谈感受,分享在参与、合作、竞争中收获的成功和喜悦,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在分享中,同学们认识到,当今时代为中职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要勇敢追梦,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要学好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并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后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春力量,为中国梦竭尽全力。他们表示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创造的环境,要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祖国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大潮中,既要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又要为祖国繁荣和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联系中职生实际,用榜样指引中职生走好脚下的路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要为中职生点起理想信念之灯,就要了解当代中职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心理特点等。
从社会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际环境日益严峻的时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如果放松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就极易造成他们在理想信念认知和追求上的进退失据、目标不明,出现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从中职生自身来看,历史和现实等原因造成了“00后”一代的中职生,多数人是因为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线才不得已来到中职学校学习。他们普遍在小学和初中时缺乏学习成功的体验,相当一部分人比较自卑,缺乏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对学习掉以轻心,对未来缺乏信心。同时,当代中职生成长于物质丰富的时代,基本没有经历过人生和社会的困难,多数人长期处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对毕业后要面对的挑战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使他们缺乏改变物质生活需求的热情和动机。必须加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否则他们将很容易就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
在教授“10.1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一框题时,笔者与学生分享我校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奋斗经历,让学生分享亲朋好友的奋斗事例,再通过“你的目标必须是长期的—你的目标必须是特定的—你的目标一定要远大—你的目标并不一定要详细精确”层层分析,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在制订人生目标时一定要立足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向榜样学习。当你有了明确人生目标之后,行动就有了导向,有了约束,更有了动力,随着人生目标的提升,人也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在教授“15.1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框题时,笔者用习近平总书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一论述切入,向同学们展示十九大代表邓建军如何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电气维修工成长为技能大师、企业技术总监的例子,并列出中国紧缺的各种技能人才,和同学们探讨作为中职生如何立足时代发展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以后走出出彩人生打好基础。鲜活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使同学们真切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对优秀职业人的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的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理想信念教育要密切联系当下时事,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时事新闻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有的甚至是学生参与其中正在见证的历史。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引入时事,有利于把离学生较远的政治理论和鲜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政治理论更有说服力,让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七十年来,“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新中国栉风沐雨,到如今枝叶扶疏。在教授“11.2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这一框题时,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一起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与祖国母亲共历风雨,深切体会到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几代青年人敢于承担,勇于创新,无悔奉献,舍小家以成大家的付出换来的。课堂上,同学们回首刚进校时,一部分同学是带着中考失利,未能考上理想高中的莫名落差感来到学校的,然而经校重视实践锻炼、尊重每个学生自身实际的良好氛围,重新给了同学们信心和动力。他们结合所学专业,分析现实,畅想未来,表示要珍惜伟大的时代给他们提供的舞台,要求真务实、勇敢创新、不空谈尚实干。课堂最后,同学们一起唱起歌曲《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应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不断进取,在汗水中体味充实的快乐,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在伟大的时代中绽放光彩。
四、理想信念教育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中职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理想信念教育要想真正触动学生,往往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实际相契合的载体,否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必然缺少精气神,也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在教授“12.1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这一框题时,笔者先让同学们自愿报名,拍摄自己或其他人一天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利用手机软件进行剪辑。通过拍摄和剪辑,让同学们放大感受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然后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制订一个每天都要完成的训练计划并实施,每天完成计划时拍照或拍摄短视频为证。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参加这一活动的体会,他们切身感受到,无论训练计划是什么,要坚持下来都不容易,意志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并树立持之以恒、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念。
笔者所在的学校坚持利用夜自修前3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通过每天坚持诵读,同学们从《三字经》《弟子规》到《诗经》《论语》,到唐诗宋词,都能朗朗上口。在教授“12.2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这一框题时,笔者利用学生具有一定的经典诗詞储备这一实际,引导他们自由组合、精心准备。课堂上,他们围绕“古诗词中让我佩服的英雄和名句”这一话题,说起了他们知道的古诗词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文天祥,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热情参与,出口成章。在吟诵这些千古名句,还有分享这些具有令人折服的高尚情怀的诗人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实现理想要勇于担当”的信念也得以强化和升华。
总之,加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抓好中职思政课的这一德育主渠道,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首次颁布中职三科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EB/OL].(2020-02-27).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2/t20200227_300914.
html.
[2]新华网.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4.
[3]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66-69.
[4]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71-174.
[5]刘荣飞.对职校生理想缺失与学业倦怠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71.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