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鸿
摘 要:随着新课标体系的提出和成熟,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他们对物理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零开始。因此,任课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教师展开知识的研究。实验教学法是当前物理课堂上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师要在教学时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引言
初中物理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的学科特征。虽然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大量的内容都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探究物理知识的原理和奥秘仍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教师要把握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教学实验的实际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把握所学习的物理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一、实验教学法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实验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实现对理论知识教学的补充和验证,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在传统物理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模式实现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有效锻炼自身的物理实践技能,也实现了大脑思维的延伸,對培养物理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应用实验教学法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活跃程度与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持续的物理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符合自身个性认知,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二、实验教学法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将实验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初中生来说,拥有活跃的思维会利于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同时,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要具备足够强的理性思维,这需要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体系。只有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运用实验教学法时,避免与传统教学方法混淆,利用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性思维学习,提升课堂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需要具备活跃性思维的学科,是理科中的代表性科目,这需要学生对学习中涉及到的公式拥有深刻的认识,并力求熟记。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物理需要学生进行手和脑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对公式和定理的死记硬背,学习物理的效率会显著降低,这就侧面说明了实验教学法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应用实验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感受物理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成不变地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三)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
实验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物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物理对刚接触的初中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很少有学生会对物理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大量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随着教育设施和理念的不断完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强化实验教学这一思路已经深得广大教师青睐。一些过于理论的知识通过实验能够变得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方便学生记忆和领会,今后类似的知识学习速度也会加快,最终对提升物理学习成绩给予了很大帮助。
三、实验教学法用于初中物理学科的实施策略
(一)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根据教科书上涉及到的内容,以口述或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降低了知识传输的效率。这种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给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实现对物理知识的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跟随对实验计划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完成实验。例如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课中。教师按照实验的要求,准备两个质量相同的滑块,并准备一个粗糙的和一个光滑的平面,让学生观察平面上滑块的运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首先给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根据自己掌握的水平度重复实验,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加强。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的复杂性,仅靠教师口头讲述无法达到课堂的要求,这就说明实验教学法的精髓在于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自我探索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并在完成实验后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课中,就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烛焰成像这一实际现象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三)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师生的沟通交流频度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计划。上述工作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完成的,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学生提出的意见,这就导致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作用。因此,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答疑解惑。要注意同学生交流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完成物理的“教”与“学”。
四、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学科建设成果上来看,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前景。由于基础学科逐渐成为社会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人们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大,任课教师随之也加大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力度。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专题是电学,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一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无所适从。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现场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从而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学科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将实验教学法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实现了课堂主体性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加强教学实践,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宗成军.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2.
[2]尚金红.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04.
[3]余国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意义及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17,6(22):117-118.
龙海市莲花中学 36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