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研究

2020-03-17 10:07杨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7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高中语文

杨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备受社会关注的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必须将其渗透至阅读教学、学业考试、作文教学等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04-0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之一,其目的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及其家庭的一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改三维目标自提出以来,受到各校老师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效果却十分微小。追根究底,除了一些不良陋习对学生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学校的语文老师都是简单地将其在教案中提一下,在课堂上简单谈论一下,并没有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完全显现出来。

一、高中语文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起重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语文学科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很多语文老师已经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任务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付诸行动。比如语文教材中设有许多有内涵的文章,初衷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情感体验,但在教学中却被老师分割成众多的碎片,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论述等方面进行讲解。这使师生失去了良好的交流机会,课堂氛围又开始变得枯燥乏味,丝毫不具有美感和生动。追根究底,还是因为缺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因此我们要对当前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和提升,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语文的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忽略了理论指导

根据调查显示,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其并非是没有指导理论,而是缺乏适应我国教育的指导理论。我国传统教育在自我修养过程以及读书法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法,但由于缺乏创新就止步不前了。另一方面,我国引入了先进的西方教学理论,这种策略对我国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脱离了具体实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理念根本不适合我国学情,与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悖,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造。从研究角度进行分析,这些理论之所以没有被本土化,其最终原因是研究者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认识不到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即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十分接近,却由于理论高于实际而难应用于实际。

(二)教学设计拘泥于教材文本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是根据当前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将特定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材内容包含单元、课文、练习等。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充当“例子”的角色,通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往往要求老师和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创新的教学资源,如此一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材就不仅仅是教材中的“个例”,还包括师生提供的新的教学内容。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老师将教材中的“案例”视为最终教学目标,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圈定在有限的课本教材中,导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无法实现。

(三)教学目标内容宽泛

教学目标内容宽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浅显,深度不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不是简单的赏析文本,而是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将其行为化和生活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可爱,还要引导他们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由此及彼,真正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落到实处,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不是拘泥于教材文本。(2)教学目标宽泛,不具有中国特色。按理来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结构都应大致相同,但具体到不同区域,其教学目标结构又要有所差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出现“泛人文化”的现象,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在不断启发的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不但适用于知识传授,同时也适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眼界不够开阔,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他们所关注的是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分析文本时,往往很难产生共情和代入感。但这个阶段的他们精力充沛,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一点,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引导他们向更全面、更广阔的方向前进,如此一来他们的学习成果才会更深刻,对他们的影响也会越深远,才能真正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比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一文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既然宇宙是无穷的,为什么本文要说宇宙的边疆?”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出本篇文章的人文内涵。

(二)在诵读陶冶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样,他们渴望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掌声,但同时他们又很矛盾,担心自己对一些不确定的内容发表意见会被同学嘲笑。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办诵读以及朗读等活动,学生为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良好,一定会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诗歌的意境,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章节为例,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这首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应以怎样的语调朗读这首诗歌,通过朗读,学生会被大堰河的淳朴善良所感动,也会对她的艰苦一生抱有同情。

(三)通过品读鉴赏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时,一定不能偏离轨道,课堂还是要充满语文味,不能将其变成死板生硬的思想政治课,而且这与学校开设语文课的目的相悖。因此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要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让他们感受到情操的陶冶,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不论是在评价和分析人物时,还是在感悟意境、品味意象时,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比如在对刘兰芝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时,学生必然会对其产生敬重之情;听过荷塘月色,学生也会得到美的熏陶;通过鲁迅、屈原等伟人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必然会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甚至通过文字赏析,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四)通过实践反思开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如今,语文教学也开始对实践活动重视起来,高中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极强,只要老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悟运用到课堂中,同时将在语文课堂上的思考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剧本、进行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感知生活、关注生活,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目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通过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于现代网络比较发达,学生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看待事情时不够全面,评价事物时也略显偏激。一方面,他们对成人世界的观点持有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渴望表达自己异于他人的观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好好地利用这一点,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辩论,让正确的价值观在不断的质疑和辩论中萌生并壮大。以《鸿门宴》一章节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在鸿门宴中谁是真正的英雄?经过一次次的激烈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以下结论:鸿门宴中没有一个人是英雄,斗争双方的目标已经发生转变,由最初的反抗暴秦变成权利相争,无论谁赢谁输,苦的都是百姓。学生的观点在一次次的激烈辩论中变得清晰、纯净。值得注意的是,在辩论过程中,反方也可能会胜利,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也要相信,正方辩论失利,不是因为学生赞同这种错误观点,而是没有掌握辩论技巧,不知如何辩驳。

(六)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平平淡淡,普普通通,这就是生活,如何将这种普通的生活用文字表达出来,对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万象,感受人生百态,捕捉那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点,思考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通过文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点评时对学生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剖析,对一些错误观点要及时进行纠偏,如此一来,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及时让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归于正道。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感受生活中的爱,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丑陋现象,鞭挞假恶丑。如此长期下来,学生会将作文具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价值观的社会公民。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为有利的。高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丽莹.论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J].基础教育研究,2016(7):42-44.

[2]李润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標设定与实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Z2):90-94.

[3]吴瑛健.语文教学中的受教育者价值观教育初探[J].亚太教育,2016(36):65.

[4]姜忠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89-90.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高中语文
我的价值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