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芬
[摘 要]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时代发展、输送社会需要的专业型、技术型、综合型人才。中职服装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寻找服装企业建立密切协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市场规律安排课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找准最佳合作点,有效推动“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发展,开创学校、企业、师生共赢的局面,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又满足了服装产业的需求,更契合中职学校的育人理念。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066-02
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纵观现阶段的人才市场,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专业对口,而且还更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刚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求职道路无疑充满艰辛和阻碍。正是人才市场的这种供需矛盾,让技术型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与普通高中、高校相比,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都有很大不同,中职教学更加侧重于指向性、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但在国内,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空缺,许多老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教材已经具备实践性的特点,但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却比理论教学时间少了很多,这就导致中职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核心竞争力较弱,求职困难。正因如此,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并完善教学模式才显得更为重要。
一、校企合作对构建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課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掌握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新时期下,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结合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更加高效地设置、调整专业课程,除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机械”“服装缝制工艺”“服装材料”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可以开设“Photoshop教程”“服装CAD制版”“Adobe Illustrator软件教程”“服装电脑设计”“服装新型营销”等现代化的专业技能课程。安排服装专业的老师通过服装技能培训机构、服装企业、高等院校、服装竞赛培训组织等各种途径接受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模拟生产流程
利用在校学习时间,让学生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岗位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对服装生产程序有了充分了解,毕业后,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胜任岗位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和特长,以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也要相应地提供资金支持,购入服装专业所需的生产设备、计算机软件等,比如与企业配套的绘图仪、服装CAD企业软件、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涯,让学生完全熟悉服装企业的运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通过多维度结构的构建方式,逐渐提高教学层次,在教学体系中融合教育过程、教学途径。多维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维:基础认识教学
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质上就是不断地凝聚知识、记忆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同样需要逐渐实现知识的储备、积累,最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基础认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让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基础内容有详细的了解。理论课教学完成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学生很可能因为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而出现遗忘知识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而没有体现出真正价值,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建立在零碎理论知识记忆上的实践而已。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老师需要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且真正理解、内化知识的情况下再进行实践。采用“四段制模式”,即校内学习、企业见习、返校学习、就业实习来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企业设计部、学校创业中心等平台,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增加服装色彩、服装成衣工艺、服装面料、款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服装生产意识。
(二)二维:技能训练教学
中职服装专业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就是技能训练,这也是服装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学校一旦进入企业,走上岗位,必然要进行实际操作,而技能训练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老师可以围绕企业的成衣设计原理在教学中加入成衣造型设计、基本款式设计等内容,有效结合模拟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技术人才高效果、产学研高效率的目的。比如以成衣女装为例进行“款式图”训练,根据服装企业的生产设计要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细节做起,保证辅料材料、花色、造型、形状、风格的相互统一,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解决成衣工艺制作、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挖掘知识,提高服装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三)三维:项目模拟教学
任何专业的教学都是从简到难逐渐过渡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同样如此,老师首先讲解、分析概念,然后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校企合作视域下,可以从企业选择典型的服装成品作为教学案例,以改革传统教学框架,补充教学知识体系,围绕不同的服装项目创新教学内容,立足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构建项目教学体系,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手段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设计服装相关的小型教学项目,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服装生产、设计的基本技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把学生最终的合作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审美才能,自主设计服装,在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四维:实体孵化教学
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就业道路提供硬件设备支持与理论知识,还提供技术支持。实体孵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魄力,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并对创业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学校、企业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创业实体基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在分析完产学研模式之后,可以建立营销场所,尝试创立服装品牌,完成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环节,通过学生创业门店的方式来设计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教育功能。一方面,可以提出服装设计建议、制订设计方案,以供企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基地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真实性、实践性,很好地对接服装专业部和卖场,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内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定期来校开展讲座,不斷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企业、老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理论层面,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获得服装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和咨询;在实践方面,企业内的一线工作者授课显然更有价值,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五)毕业设计
在构建四维教学模式之后,就要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传统的中职教学,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都是在校内完成的。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应进一步改进、完善传统的毕业设计,以充分体现学生毕业作品的专业性。比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岗位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在企业完成论文的写作和作品的设计,让企业内的专业人才为自己的毕业作品提出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以提高毕业作品质量。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双方要不断地磨合、沟通,为培养中职服装专业的优秀人才共同努力,通过从企业获得的一手资源和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邵素侠.中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6):507-510.
[2]杜慧.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淘宝创业探索与实践: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与普宁国际服装城校企合作创业案例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21):279.
[3]陈冠煌.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J].职业,2019(32):74-75.
[4]赵磊,张圣忠,徐帅,等.从企业视角谈高职院校如何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纺织服装专业为例[J].纺织科技进展,2020(2):57-60.
[5]徐慧.优化服装教学推进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以“长三角”中小城市中职服装专业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例[J].职业,2014(30):73-7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