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美学维度下的艺术特征

2020-03-17 22:45徐永涛
雕塑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

徐永涛

在人类艺术发展进程中,许多艺术家不甘于艺术各门类平行发展的现状,试图打破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进行一种新的对话与碰撞,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拓展表达语言,取得突破式成就。比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昂纳多·达·芬奇,除了科学家、发明家的多种身份,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在绘画、雕刻、建筑、音乐领域更是体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近现代的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等,分别在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服装、招贴以及家具设计等领域中游走,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种在不同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行为,发展到今天有一个专门的对应词语:跨界。

无独有偶,我国同样有数目众多的艺术家进行了不同艺术领域的跨界探索,并取得不凡成就,成为艺术通才。西汉蔡邕不仅“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书法更是成就卓然,“飞白书”独具一格,碑文纂刻“骨气通达,爽爽为神”,绘画造诣颇高。宋代苏轼以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以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以书法名列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绘画方面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印俱佳,近代李叔同兼具戏剧、音乐、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的才能,现代徐悲鸿在油画、国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同样造诣深厚……

在行业划分越来越细致的今天,专业性越来越强,“隔行如隔山”的现象日益明显。但在当代艺术领域里,仍然存在着不少有意或无意试图“通关”的艺术家。其中,福建厦门籍艺术家庄南鹏,作为一位在美术、设计与工艺美术多个领域跨界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探索者,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下艺术游刃有余的生动传说。

一、艺术多面手——庄南鹏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作为全国创办较早、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工艺美术类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工艺美术人才。毕业于该院前身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庄南鹏,不仅艺术上从这里起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而且教学上也是从这里起步,历任教师、院长,进行了高校艺术教育方面的探索,同时亲身见证了该院的更名、演变与成长。他除了拥有高超的工艺美术技法、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更是集学院派理论与民间工艺体系于一身,被誉为“我国工艺美术界为数不多的集大成者之一”。

《艺术·生活》杂志社社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评委、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一系列名头与称谓,油画、漆画、木雕、玉石雕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的不凡成就,东欧、非洲、法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举办与获奖,多件公共艺术作品在多个城市之中成为标志景观,培育了数万名遍布天南海北的艺术人才……昭示了这个“艺术上的多面手”的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

1.从艺经历

了解一个艺术家,不仅要看作品,分析他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还要关注他的生平经历、精神状态及人生态度,甚至更要关注他所属的时代风貌和地域风情概况。

庄南鹏1948年9月生于厦门的一个手工艺世家,父亲是刻笔师,从事的是一个如今已经消失的手工艺职业。但是就是这样一门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的技艺,却让庄南鹏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课本、作业本甚至墙上、地上、水缸上,到处充满了庄南鹏极具创意的“作品”。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民俗传说、历史故事,都是他表现的艺术题材。这种艺术上的痴迷,换来了他在艺术上的第一个成功。1964年,他与同学去报考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当时不懂素描、水粉,甚至不知H、B、HB铅笔为何物的他,竟然初试过关,可谓是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在复试中,考试老师告诉他,正是因为他虽然不懂绘画工具甚至技巧,但是却极有艺术灵感的特点打动了阅卷老师,一致认为他有艺术天分,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才破格在前百名考生中优先录取了他。这个经历让庄南鹏一直铭记在心,一方面使他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自信,让他义无反顾地坚守艺术探索的道路;一方面也是一种对他的鞭策与激励,提醒着他还有很多欠缺与不足的地方,需要时时刻刻拟补、提升自己。于是,经过两年的刻苦练习,他的素描与雕塑在班级里已经名列前茅。待到1968年毕业时,他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已经成为班里的佼佼者并深受授课老师的认可。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福建建宁县插队,在县政府从事宣传工作。1981年开始他在福州大学工艺美院担任教师,后任院长。

2.艺术创作

庄南鹏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接受了系统的现代学院派美术教育,既对中国传统雕刻有着深入而扎实的训练与学习,同时也对现代西方雕塑艺术有着较深的理解与学习,借助东西方两个艺术体系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艺术语言。从他油画、国画、漆画、雕塑、玉石雕刻及公共艺术等方面的大量作品中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西方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女性人体反映出的对人性美的审视与追求,以及带有个人创作倾向的写实油画作品,成为他艺术创作上的一种主题和风格倾向,可以看作他对西方艺术的继承;而在他的木、根、竹及玉石雕刻作品中,却又充溢着极具东方意味的审美理念与诗意情怀,并有种魏晋文人般的超然意趣弥散在里面。

多种文化与审美影响下的庄南鹏多才多艺,涉獵题材非常丰富,包含油画、国画、漆画、木雕、玉石雕刻及公共艺术等各个艺术种类,被行业誉为“艺术上的多面手”。2019年11月,他曾举办过一次展览,主体名称为“五花八门”,恰好形象地说明了他涉猎广泛的艺术特点。

(1)人体艺术作品

作为对写实人体之美的表现对象,我们不难在庄南鹏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女人体形象,这是他对理想中完美的“人”的意识再现,是灌注并升华了美的精神、美的理想的身体。对人性美的肯定是庄南鹏艺术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肯定是通过在许多作品中对美的塑造呈现出来的。庄南鹏塑造的女性人物雕塑形体饱满,肢体健康,充满着对生命律动的喜悦,去除了世俗性的纯粹的观感愉悦。1983年的《浴女》造型夸张,形态健美,既有东方女子的柔美和浪漫诗意,也有着西方女性人体审美的健美与生命讴歌。

(2)动物题材雕塑

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植物都有宝贵的生命。人类在爱惜自己的生命之余,也要珍爱其他物种的生命。加拿大作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写的动物小说《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里曾说,“没有一只野生动物能够终其天年”。但他同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一头残忍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兔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成为讴歌的对象。动物就像人一样,在不同的背景、环境、情境和语境下都表现得有好有坏。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在残酷的自然界中活下去的,都是值得歌颂的英雄。遵照这种思维的逻辑来看庄南鹏对动物可爱形象的表现,可以发现他的一些动物形体的雕刻作品中,凝聚着他对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可爱精神的颂扬。在木雕作品《相亲》中,通过两只深情倾诉的一对鸳鸯来表现一种人世间的温馨和谐。木雕《虎》把一种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力量感注入作品中,使得动物形象成为艺术家自我的想象和内心的投射。

(3)俏色玉石雕刻

“俏色”是玉石雕刻中的专业名词,也被称作为巧色,即巧雕,指艺术家们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进行雕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界独有的表现手段,俏色可以说是玉石行业中难度极高的绝活,被各个时期的手工艺师们推崇并熟练掌握。在庄南鹏的艺术作品中,俏色玉石雕刻作品很多,这种工艺也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根据每块玉石材质的造型、大小、天然色泽和纹理来创作,选择适合表现的雕刻题材,如花虫鸟兽、男女老幼,经过巧妙利用取舍后,让作品的肌理、色彩得以完美呈现,使造型生动逼真,从而创造出令人称赞的作品来。《青鱼白菜》堪为其中的精品:正面是一只青色的鲳鱼,鱼嘴张开,眼睛圆睁,鳍尾摆动,连鳞片上的花纹都纤毫毕现,可谓栩栩如生;背面是一叶白菜,茎叶或挺直或卷曲,极为分明。色彩运用巧妙,名称朗朗上口,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发财。

(4)公共雕塑艺术

古代有个对联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能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可弹“,点出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恢宏气象。虽然现代人类尚不能随心所欲地移动天地星辰,但以大地为舞台,以苍天为背景,创作尺寸超大的室外公共雕塑艺术,则可以成为气魄巨大的艺术家们施展艺术抱负的极佳方式。如果说秦汉修筑的万里长城、“四大石窟”的摩崖造像、四川的乐山大佛、北京紫禁城代表了中国古人的恢宏巨制,那么印度泰姬陵、古罗马斗兽场、古希腊神庙、埃及金字塔则代表了西方古人的奇思妙构,而美国拉什莫尔山总统头像与纽约自由女神像、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长江上的近百座大桥等构成了人类新时期的地标性建筑。在宏大叙事方式的影响下,庄南鹏也积极投身于室外公共雕塑艺术的穿着中。曾为多个城市创作、设计公共艺术雕塑,比如《爬上岸的八爪鱼》锻铜雕塑安放于厦门鼓浪屿海底世界广场,《鹭岛之歌》大型石质浮雕安放于厦门中山公园,《悬壶济世》大型石质浮雕安放于厦门市海沧区济慈宫,《永拓征程》大型石质浮雕安放于厦门火车站,《海丝泉州》大型砖雕安放于泉州火车站,《渔家女》铸铜雕塑安放于厦门鼓浪屿环岛路等。

(5)其他艺术形式

庄南鹏在油画、壁画以及漆画等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而福建作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祥地之一,厦门工艺美院又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办漆画专业的全日制学校,被誉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摇篮”“漆画的黄埔军校”,培养并构成了从业人数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漆画家群体。其中,庄南鹏的漆画艺术有着突出地位,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限于《雕塑》杂志刊发文章的专业性原因,庄南鹏的绘画成就在此一笔带过,本文专注于他在雕塑艺术及工艺美术领域的探索与追求。

3.艺术成就

从艺50年来,庄南鹏以雕塑为基础,涉足工艺美术、绘画以及公共艺术等领域,进行了石雕、木雕、玉雕、金属雕塑、漆画漆艺、壁画、油画、城市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探索,形成了抽象造型、异质同构、俏色工艺等方面的独特心得,创作出了很多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如果说充满生命喜悦的女人体雕塑,是庄南鹏理想的幻化、生命的赞歌,那么蕴含爱意的动物雕塑则是艺术家自我精神的投射。柔美的女人体与充满动感的动物形象,共同构成了庄南鹏雕刻艺术作品的主要形象,表现的正是人性中的纯美,代表了一个个鲜活动物生命的心灵冲击。

分析而言,庄南鹏的跨界既是对各艺术门类间的交叉合作,涉及不同材质、不同形式、不同手法,也体现在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借鉴融合上,在共同艺术本体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风格的探索以及不同表达方式的创新,展示出了艺术跨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由此,庄南鹏在50年的艺术探索中,依据自身创作诉求与审美喜好,择取一种全新的视角,借助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表现手段寻求一种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在不同艺术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二、庄南鹏艺术创作的四个美学特征

庄南鹏在多个艺术门类上的探索,由此形成了他在多个层面上的美学特征与成就。分析而言,主要涉及生活、艺术、设计以及材料等方面。

1.生活美学领域

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传统的艺术审美模式和关于艺术的认知模式被日益打破,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被无限放大,导致了艺术与社会边界的消失,现代人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化趋向的发生,“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由此成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新的关系。其实,早在30多年前,庄南鹏就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艺术上的探索与尝试。在他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说法是基于一定的语境与土壤的,不是抽离出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审美即生活,艺术即经验,生活美学普及与艺术审美的泛化,必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他的这些想法是有前瞻性的。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雖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主席的理论有很强的革命基础与现实基础,他所说的“更高”,指的是“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而不是说艺术比生活更“高明”。相反,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反而十分注重人民生活的,强调“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他的文艺理论观的重心不是文艺,而是广大人民的生活。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反而认为文艺低于生活:“艺术创作低于现实中的美的事物,不只因为现实所引起的印象比艺术创作所引起的印象更生动。从美学的观点来看,艺术创作也低于现实中的美的事物。”

生活美学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首先表现在艺术与商业、时尚的融合。在商品极大丰富的消费型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升为主导价值,对于消费者的作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满足,而是日益展示一定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标准。商品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品味日益被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商品向艺术靠拢,借助艺术元素的植入而彰显品牌形象,从而提升文化的附加值。消费型社会的艺术也开始放下身段,向日常消费形需求靠拢,日趋商业化和产业化,强调艺术品的消费、收藏与投资。由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

在艺术与生活发生新型对位关系的前提下,看庄南鹏的一些工艺美术设计与艺术创作,可以发现他在作品中倾注的生活美学理念就是要以有品质的艺术来升华有质量的生活,并对人民大众进行新型生活美育的普及,在生活美学的潮流中传播着艺术美育观念。可以说,他在艺术中传扬的生活美学理念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洋溢着重韵尚意的古典生活之美,又蕴含着国际新潮的时尚生活气息。

他对很多艺术形象的判断标准是具有时尚气息的“萌”。“萌”字在融合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以及当前的时尚文化、网络文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复杂含义的词性。既可以表现一种行为,把本属于将来的美好感觉提前表现出来,也可以形容某类型的人或物带给别人的可爱或惊艳的感受。与以往理性、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词汇相比,对于“萌”这个字的使用体现出庄南鹏更倾向于对世俗生活中真实情感的表达与关注。恰如豪华品牌路易·威登与村上隆的合作,村上隆将其钟爱的颜色以及樱花、蘑菇等多彩图案用于LV产品设计中,给LV产品稳重优雅的传统气质中注入了清新的活力,让人们在新的感官审美愉悦中产生好感。这种消减现代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方式,体现了消费社会中艺术品的商品属性,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实践方向。铸铜作品《河马》塑造了一个看上去“很萌”的河马形象,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犯了错之后,一脸无辜地面对大人的谴责。形体虽然简单,但巧妙的处理方式让作品显得意蕴悠长。

在庄南鹏看来,“现代艺术生活化”是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理念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以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为载体,运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现代生活艺术化”是将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效,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因此,他在艺术创作中,希望将艺术化的生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倡导一种智慧化的生活方式,试图让艺术家成为艺术化生活的推动者,肩负起引领社会审美价值的重任,设计提高大众生活标准的艺术作品,为大众服务。如同安迪·沃霍尔主张“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将生活中普通的商品共性通过创作将之个性化,让大众透过个性化的作品解读社会共性的过程。《变异的河豚》通過四个不同颜色、不同肌理、不同造型的河豚形象,反映生态自然意识,让原本沉重的话题显得轻松,更能让人生发环境保护的共鸣。2004年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抛锚》也是一件反映环保题材的作品,由大漆、铁等材质做成,稚拙与纤巧并置,造型极具创意。

庄南鹏一直坚信,随着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越发注重生活的层次及艺术的品味。这种生活经验与诉求的转变将会使人把生活超越现实,与艺术审美融合,在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中,体验生活的艺术化感受。一定意义上,这将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参考。

2.艺术美学领域

系统查验庄南鹏的艺术创作,尤其是雕塑形态的作品,兼具或分别具有物派艺术、抽象艺术以及极简主义方面的美学特征。

“物派”作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日本艺术流派,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的反形式主义。庄南鹏雕塑作品中的“物派”因素,是指他以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为指导,在雕塑作品创作中广泛使用天然材料,注重形体物质关系的同时,将非物质空间也作为作品表现的因素来考虑,甚至进一步压缩或降低物质表现的内容,来揭示客观自然界的存在,从而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存在的真实性与客观性。1983年创作的木雕作品《晨》,造型简约,源自亨利·摩尔的空洞处理,让形体虚实相生,丰富并延伸了空间关系。

“抽象”也是庄南鹏雕塑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在院校基础学习中,他已对国外冷抽象、热抽象的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对毕加索、布朗库西等国外艺术家删减、概括形体特征的思路与手法有所研究。在遵循客观写实的造型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有深入研究,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必备的表现手法。所以他对作品的创作如同中国绘画中的“兼工带写”,以具象对应抽象,以抽象概括意象,复以意象提炼具象,虚实结合,极具形体轻重缓急、高低错落的节奏之美。木雕作品《身段》利用同一块木头劈开的两个不同块面,进行反向叠加,刻画出人物形体的空间关系;树皮与树芯对比,意外地形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肌理之美。整个造型简约大气,艺术手法洗练,耐人寻味。

“极简主义”源于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艺术学说,代表着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这种建筑设计上的表现手法,被庄南鹏广泛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他广泛参阅了老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哲学义理,融入了国画中“惜墨如金”“计白当黑”的表现方法以及书法篆刻中“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的艺术理念,在语言表达的数量上将形体、色彩、肌理以及材料空间减到最少,在艺术效果的质量上把视觉感官、内心体验方面的要求提得很高,从而形成了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雕塑作品在对空间的营造方面力求简约而含蓄,达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木雕《比目鱼》形的果盘作品,实体空间是一个造型极为别致的鱼形雕塑,虚体空间是一个具有功能意义的果盘或者烟灰缸,洋溢着悠闲愉悦的生活意趣,又有着有无相生的哲学意蕴。

3.设计美学领域

正如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所说,“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同许多设计产品一样,艺术品也是一种物质创造行为,是满足人们自身需要的。在人们自身对物质产品已经满足其功能上的基本需求,注重在审美化与艺术化因素与趋势的今天,艺术创作上日益与科技结合,主题上强调社会文化、用户需求、绿色健康等理念,使得艺术品更具个性化、情感化等特质。由此,独创性与原创性成为了艺术品的重要表征之一。

也正如原研哉所说的“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庄南鹏的艺术作品中,在主题、造型、色彩及空间营造方面,具有强烈的艺术设计意识,传达着浓厚的原创精神。这种原创精神的所在,源于他对材料的独特使用,对主题的独特体现,从而使他的每件作品具有了不可复制的特性。

在庄南鹏看来,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要对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诉求做出积极反映,还要把独特设计风格和时尚的敏锐性运用到个人作品中去,这样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艺术不能随波逐流,但也不能孤芳自赏,要在个人艺术思考和社会大众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当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的角色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设计成果不仅是设计作品,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而艺术品也具有了强烈的设计因素,具有了更多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因此,艺术家们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加强设计因素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

在自然形成艺术创作理念方面,庄南鹏倡导“因材思题、因题取义、因意施艺”的创作法则。对他而言,一件好的雕塑艺术作品中,意才是作品的灵魂,什么时候略施薄意,什么时候精雕细琢,取决于对材料本身的把握。他总是试图以多种题材和内容,寻找所掌握的材料本身可能具有或达到的价值,思考如何才能够将一块原料物尽其用。他的作品中,一些雕刻制品制作本身是就地取材,把材质的美好当做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俏色石雕《虾仁饭团》巧妙运用了石材的不同色块,黄色的部分处理成虾仁,白色的部分处理成饭粒,充分利用了石材的材质、形状、色泽、纹理等天然属性,突出材料本身的美感,形成了内容、形式俱佳的艺术作品。

4.材料美学领域

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现对材料材质特性的喜好甚至迷恋,通过研究材料的物质属性,挖掘其潜在的美学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部分艺术家甚至不满足于一种或几种材料的研究,希望从更多的材料质感中探索或寻找更多、更适合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比如以装置和行为艺术为其主要创作形式的德国著名艺术家波依斯,运用各种材料用于艺术创作,甚至打破材料的本来样貌,进行移用或互换,使作品不受本身具象形态的约束。正是艺术家们对于藝术效果的不满足,推动着艺术表现形式向多样化发展,从而为材料属性与价值的展示与体现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庄南鹏也精于此道,乐此不彼。不仅借助对不同艺术种类的钻研来获得不同艺术效果,而且在同一类艺术门类上进行广泛的材料运用,甚至用一种材料进行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可谓是把材料运用得娴熟又有高度。那些在木、石、漆、玉以及金属等材质使用上的作品,展现了他的这种艺术特性。

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材料都只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附加载体,是承载艺术家心目中的艺木形象的存在工具。当艺术家们完成了各种艺术形象的创作,人们看到的是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具有形体空间的物质形体,石头、木头、金属、陶瓷等材料构成物象本身的原始属性都被有意识地隐含在物象之中,材料自身的美感处于视觉的次要位置,甚至完全被忽视。比如不锈钢喷漆、金属着色的艺术品,人们在欣赏时完全专注于形体空间之中,感受的是艺术家们造型语言的表达。但在庄南鹏的艺术创作中,却是进行了当代艺术视念的改革,让材料本身迎来了价值表达的完全释放。

材料作为庄南鹏艺术作品的创作语汇,在质感的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呈现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个性,同他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触发了他不同的情感共鸥和审美感受。尤其是材料本身五颜六色的色彩和或粗糙或细腻或光滑的肌理以及冷热温度的变化,通过感官上的“触动”给与生理上的“刺激”,最终上升到产生愉悦审美的高度。可以说是现代科技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研发与旧有材料的再利用,极大丰富了庄南鹏的创作构思,使得他的艺术观念上的推陈出新给予了艺术表达的随心所欲,在作品中既能够突显艺术观念的深刻表达,又能够强化形式美感的外在展示,在拓展材料媒介使用的可能性的同时,也为艺术形象的创作带来了新的面貌。木雕作品《泉州渔女》通过刻画一个提鱼的海边女性形体,表现作者对生活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渔民形象和地域文化的理解,富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性:人物呈三角形站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神态,健康丰满的体态反映出人物的勤劳、质朴,倒垂的两条大鱼象征海洋的富饶。作品造型语言概括洗练,注重雕塑的体积感和形体的厚重感,充分发挥了木材的肌理感,营造出粗犷、稳重、成熟的古典主义痕迹,同时又暗合了亨利·摩尔的抽象雕塑的气息,给人以朴实、饱满、含蓄和健美之感,充满古典主义的艺术精神。

三、庄南鹏作为艺术从业人的职业道德与使命精神

1.勤勉务实的工匠精神

在50余年的艺术创作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的庄南鹏有着民间匠人般精益求精的理念与态度。他喜欢反复琢磨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艺术作品在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从事艺术之初,庄南鹏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注重细节的营造与品质的追求,努力让每一件作品都达到心目中的完美和极致。在这方面,庄南鹏较早地学习与拓展了日本艺人的一丝不苟与德国工匠的严谨。

在日本,人们把工匠称作“职人”,用“一生悬命”和“一筋”两个词语来描述职人们的精神特质,崇尚把所有精力放在选定的职业上,刻苦钻研以求技艺精进,并做到一生坚守,绝不见异思迁,即所谓“目不斜视”的专注精神。日本手工艺人们在项目未实施前讲究“未雨绸缪”,作详细的计划与准备;实施中讲究“事无巨细”,均要尽职尽责;实施结果讲究“极致化”,在已有基础上继续精进,达到完美的程度。在德国,工匠们有着态度严谨、数据准确、工具精密、工作程序化的特点。“精准的德国工艺”是世人对德国人严谨性格的完美诠释,而不足一亿人的德国包揽了一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实更是让世界对德国人的严谨刮目相看。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号召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业界开始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来规范与引领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由此被誉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庄南鹏50年如一日,在艺术创作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秉承的就是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实际已经是触摸到了工匠精神的实质。

2.引领时代的大师精神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曾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在文化艺术领域,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一批杰出人物,以特殊的才能、性格、意志品质等因素推动了行业发展。鉴于他们的突出贡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对待这些杰出人物都给与了崇高的尊重与敬仰。在日本,政府把艺能界的雅乐、能乐、文乐、歌舞伎、组踊、音乐、舞踊、演艺和传统工艺界的陶艺、染织、漆艺、金工、人形、木竹工和纸等领域的优秀传承人指定为“人间国宝”。比如擅长“髹漆”技艺的大西勋、东大寺正仓院文物“紫檀木画箱”的复原仿制者大坂弘道、“备前烧”陶艺制作人伊势崎淳,受到国家的保护与人民的爱戴。在我国,对应的则是“大师”称号。自1979年开始,至今进行了7届43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将在工艺美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授予最高的国家级称号。大师的社会贡献受到人们的瞩目,大师代表的精神成为激励行业发展的动力。

庄南鹏曾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因担任艺术高校教授的原因,不能申报、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但鉴于他在中国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与权威地位,担任了第六、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评委,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了中国首届首饰设计大奖赛评委、中国首届佛像泥塑大奖赛评委、福建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评委、福建省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大赛评委,经常被邀请至国内各地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讲学。无论担任哪个级别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一直遵照挖掘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严格把关,公正評选,受到政府及业界的尊重。他数十年如一日,讲学、出书、办展、做项目、培育人才,为推动福建乃至全国工艺美术及雕塑、公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急功近利者多,专注精修者少。不少人在艺术之路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迷失了艺术初心,缺失了精神定力。传承大师精神,彰显刻苦专研、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保持不为世俗所动、不被利益所诱的卓越信仰,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庄南鹏从“技进乎道”到“艺通乎神”,勤奋耕耘于自己的艺术事业上,在完成大量精品佳作的同时,表现出了心无旁骛的专业精神、追求卓越的极致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德艺双馨的知行精神,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辉,理应值得业界思考。

结语

分析而言,古今中外艺术史上所有能将各个门类融会贯通的艺术全才必是文化通才,不仅具有高远的眼界、广博的心胸、敏锐的观察力、悲天悯人的精神操守、兼善天下的人生格局,更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般知行合一的文化修养与丰富实践,惟其如此才会产生饱含厚度、温度、力度、深度并能长存于世、受人推崇的精品佳作。从这意义上来说,历经50余年艺术探索的庄南鹏正在用毕生实践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

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许多人进入无欲无求、颐养天年的“杖朝之期”的时候,同属古稀之年的庄南鹏尚感“艺犹未尽”,期以心安体健的自身基础、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因素与再创新高的主观意向,在艺术上开启“70岁新少年”的璀璨人生。

猜你喜欢
艺术
反“艺术”的艺术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
纸的艺术
艺术足球
艺术足球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