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文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漫长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经受了恶劣自然环境的重重拦阻,还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红军在长征期间共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斗近100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斗600余次。若问哪一场战斗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结果也最为辉煌,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一场让红军浴火重生的惨胜之战,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斗。渡过湘江之后,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支更加坚定的队伍,是一个生命力更加顽强的政党。
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图片来源/ 《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屡战失利,由共产党控制的苏区版图迅速被蚕食,国民党军队已陆续推进到中央苏区的腹地,兴国、宁都、石城相继失守,形势越来越危机。1934年10月10日晚,在军委一声令下,红军分别自江西瑞金、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出发,率领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该战略转移计划西进至湖南西部,同活跃在那里的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合,意图在华南的湘黔两省交界地区创建一大片新的苏维埃根据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长长的队伍在火把的映照下,迤逦在南方窄窄的田埂小道上,红军战士们的心情都像铅一般的沉重。实际上,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启幕。在红军悄然撤离苏区一个月后,1934年11月中旬,战略转移的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国民党军队指挥部任命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先后调集国民党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师30余万兵力,设置第四道封锁线,意图凭借湘江天险,在广西零陵至兴安地区之间近150千米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并在广西全州、灌阳、兴安组成的“铁三角”地带扎好“口袋”,从而对红军形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之势。
中国工农红军江西军区旧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从整体上来看,国民党军队已召集各路“诸侯”组织五路军队,从四面对中央红军形成了严密的包围圈。形势对中央红军极为不利。当时,突围西进的红军分4个纵队向湘江前进。部队成甬道式队形前进。第一、三军团为左、右前锋,八、九军团为左、右双翼,五军团殿后,中央纵队居中。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上下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西进的红军队伍于同年11月20日占领了湖南南部的江华县。而此刻负责堵截红军南翼的国民党桂军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就借口兵力不够,于11月21日从兴安、全州、灌阳包围圈中撤兵,使国民党军队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而“追剿军”总司令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数十千米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让红军能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使得国民党军队及时补上了这一缺口。
新圩狙击战纪念碑
直到11月25日,红军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湖南界首,未经战斗就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30千米的湘江兩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千米的灌阳以北桂岩地区。剩下的问题就是为大部队争取时间。可遗憾的是,军委纵队行军的速度实在有限。走了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但大好的机会已经完全丧失,尽管红军已经抢占了湘江部分渡口,而且先头部队已经渡过湘江,但是,从总的情况看,敌人已经形成南北两方一头一尾夹击红军的态势。形势开始变得险恶起来。
首先与红军开战的是桂军。桂军兵力相对不多,正规军只有2个军5个师16个团总共约3万人,而开拔到前线的只有11个团,大约2万人,因为知道红军有8万人,所以桂军不愿与红军硬拼。因此桂军总司令白崇禧在湘江战役中对红军执行的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尽快送走”的方针。担负南翼堵截红军任务的桂军先是让路——从20日到27日,让了5~6天的时间。本以为红军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但红军实在走的太慢,桂军以为红军想赖在广西不走了,惹火了桂军。于是,新圩狙击战打响了。
为阻止桂军北上,以保证相距仅仅5千米的界首镇三官堂渡口安全,28日红三军团第5师对来袭的桂军进行了顽强阻击。该师决定采取“强而避之”的战术,即不与敌人正面接触,并部署了小股疑兵,而大多数兵力则迂回到敌人进攻的侧面,奋勇发起打击。该师指战员们浴血奋战,师参谋长胡震与战士在进攻中被50多个敌人包围,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师第14团团长黄冕昌腿部中弹,仍然指挥战斗直到牺牲。第15团团长白志文和政委罗元发负伤,而15团3名营长中有两名壮烈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新圩狙击战共进行了整整3天,第5师两个团的营连干部非伤即亡,到30日下午,第5师撤出新圩阵地,全师3000多人损失近2000多人。随后,接防的第6师第18团在背靠楠木山的山谷里,阻击了3个师的敌人,最后弹尽粮绝几乎全部阵亡。参加阻击战的还有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在激战后身负重伤,被俘后断肠自尽,壮烈牺牲。
而在最激烈最残酷的觉山铺狙击战中,国民党军队投入湘军四个师有6万~7万人,而红一军团第1、第2师总数不足1万,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太大。11月29日,觉山铺狙击战正式打响。湘军两个师约3万人在数十门大炮和9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正面强攻。面对兵力近4倍并装备精良的敌人,红一军团指挥员审时度势,采取“避实而击虚”的战术对敌予以痛击。具体来说就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最猛烈的正前方,用少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敌人,导致敌军的炮弹和飞机的轰炸大部分落空。而在敌军最虚弱的进攻侧面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人意料的猛然现身,对敌军进行激烈的射击。
战至12月1日上午,坚守觉山铺一线10多千米长的红一军团将士,为了确保江东部队顺利过江,仍坚持死守全州凤凰嘴、麻市渡口。红一军团两个师与湘军鏖战3天,伤亡惨重。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四团政委杨成武和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等指战员们牺牲,红军总体伤亡超2000人,觉山铺狙击战成为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
始终追随在红军尾部上的敌人为了达成与前军夹击包围的意图,调集强大的火力突破13师的防线,而红军第五军团13师在红军战略大转移中担负后卫任务。在后卫阻击战中,面对数十万追兵,13师师长陈伯钧采取的是“各个击破、强而避之”的战术。猛将陈伯钧和手下士兵以一当十,亲率十三师在敌人夹击中打了一整天阻击战,硬是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死死的挡在红军的主力部队之外,终于掩护整个方面军渡过湘江。
在整个湘江战役中,先后发生的新圩狙击战、觉山铺狙击战、光华铺狙击战与后卫阻击战等四场重大战斗,为中央红军主力胜利渡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湘江战役可歌可泣,由于广大指战员战术得当,作战英勇,为红军继续长征并最终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湘江战役时红军虽然渡过了湘江,但也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减员,过江后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样的損失无疑是灾难性的。由于湘江战役过于惨烈,当地民众中流传:“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的说法。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敌人苦战5日,终于撕开了国民党军队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其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使得中国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与延续。
开国上将陈伯钧
在湘江之战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斗为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并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从而为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实践和思想基础。此战之后,红军也逐渐在深重苦难中迎来灿烂辉煌,无论是其教训还是功绩,这场发生在湘江边的生死决战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 / 陈天昊 美术编辑 / 刘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