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你的诞生

2020-03-17 04:03陈志音
歌剧 2020年9期
关键词:杨开慧男高音李大钊

陈志音

我们即将在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相关主题的文艺作品多已在紧锣密鼓蓄势待发。2020年8月29日至31日,歌剧《红船》在浙江嘉兴大剧院鼓风启航。本人于30日、31日两度现场聆赏,两场感受大为不同,更加确定在座谈会上所言:超重的题材、超大的体量、超难的创作、超凡的艺术,中共一大代表全都“走上”歌剧舞台,开创了里程碑式的一个纪录、一个奇迹。

一束光柱穿透晨曦

最初的印象,歌剧《红船》里人物和事件太真实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20位有名有姓的角色,全都有人物原型;“五四运动”“驱张斗争”等重大事件,陈独秀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杨开慧不坐花轿步行前往新房结婚、王会悟提议转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偶遇水警盘查以打麻将遮掩等剧情,无不为真实细节。全剧中虚构人物仅有细妹子一人,她代表着旧中国千千万万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王勇(咏之)无愧戏剧文学界高手,曾将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成功推上歌剧舞台。写一位医学界科学家,很难;写一群共产党创始人,超难。众所周知,中共一大代表13人,分别来自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广州(陈公博)、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还有在广州受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和旅日小组代表周佛海。13位代表,无法平分秋色笔墨均沾,怎么办?可能有人还会质疑,毛泽东28岁参加一大,无非是普通代表之一,他是否合宜歌剧男一号?可以。编剧如此安排可谓匠心独运,13名代表,坚持发挥党的正确领导作用、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仅只两个人:毛泽东和董必武,正所谓历史的眼光与敏锐的视角。

从戏剧成色与音乐分量看,《红船》中13位代表似被分为三个层次:毛泽东与何叔衡同乡战友、同杨开慧佳偶伴侣;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党的创始人志同道合亲密搭档;李达和王会悟夫妻结对、张国焘和刘仁静并肩同行。我并未求证编剧,纯属个人观感。总感觉,李大钊这个重要角色似乎缺一个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独立唱段?

所谓“超难”,一个会议开了几天,全在谈论“信仰”“主义”“组织”“纲领”,何以才能从“政论”概念,演化出“艺术”形象?编剧最大的创造,在于《红船》两幕六场的戏剧结构,突破了一般常规性叙事,用“开会”起始、贯穿、结尾,有机穿插背景事件,大量倒叙闪回“镜头”如电影蒙太奇手法或意识流风格。看第一遍,时空的频繁转换、角色的出入进退,“零散式”“碎片化”的不连贯、不顺畅的剪辑拼贴,还是令人多少有些不适之感。第二遍观剧,这种不适之感竟然消失殆尽。如此结构独出心裁别开生面,有新意且有深意,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所有“闪回”的事件,无不奠定“一大”召开的深厚基础,无不形成“一大”决议的必然因素。这种主线副线、虚实动静全景式多维度叙事,形成综合复合的立体形象,而其内在逻辑严密清晰合情合理。

根据文本提示,序幕开始“天空之下乌云翻滚”犹如一部大片的动态镜头,代入感十分强烈,经历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众生仰望苍天悲悯感怀。黄定山导演团队为歌剧《红船》两幕六场,精心设计了近50个场景,舞台空间分割划界,上下起落左右推移。“一大代表”围桌开会的画面象征光明之源,15个男子如一组群雕,凝重端严又栩栩如生,仿佛还带着体温与呼吸,那般遥远又如此亲切。从逼仄促狭的“局部”拉开放大扩展为“全景”,一幢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赫然入目,这就是我们从老照片、旧报纸上读到的“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望志路106/108号李公馆。

一部戏好看,导演既要顾及舞台调度又要操心演员调教。“毛泽东”“陈独秀”“董必武”们,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必须符合那个年代、那段年龄、特殊身份的天然个性。《红船》群戏较多,在不同环境不同语境中,整齐划一肯定不行,零散杂乱更是不行。黄定山有办法也有章法,15个人也好,50个人也罢,再多再少都行。一个人走位、两个人相背,几组人高低错落、一群人主次有序。有时看似随意却足见功力用心,保证所有演员都唱出来舒服演起来生动,一切行动皆在人物里。

在處理“五四运动”“驱张斗争”以及“陈独秀入狱和出监”等场景时,黄导发挥其繁简有度动静相宜、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艺术手段。有几场戏给人印象尤为深刻。如,军警与学生在不断移动的路障上搏击对抗;如,陈独秀抛撒纸质传单与影像中漫天飘舞着雪片般的“传单”浑然一体;如,李大钊赶着骡车送陈独秀逃离北京时沿路移动的斑驳城墙与耸立白杨。还有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新婚大礼,舞台上空空荡荡只摆放一张条椅,这是象征“没有富丽的洞房没有精美的嫁妆”,同时隐喻着丈夫即将远征妻子孤寂坚守。

全剧最富标志性的红船,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视觉符号。舞台上大小体量不同、远近内外差异、意象具象有别的红船,精心打造别具匠心。开始只见远景中港口岸边停泊的船头,后来推到内景中游船画舫的厅堂,最后展现全景中超能巨型的红船,这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带给观众摄人心神的强大震撼。可以说,在视觉审美上,黄导团队勇于探索再攀艺术新高峰。

一个幽灵徘徊大地

还是那句话,听说孟卫东谱写歌剧《红船》心就放到了肚里。前有“方志敏”“屠呦呦”等挑战成功范例,这个戏,他应该没问题。

全剧音乐大主题以《国际歌》贯穿。虽然在大量红色题材作品里,该曲已用得相当“泛滥”。但,还有比《国际歌》更适合作共产党特定形象的音乐素材吗?用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用?既然决定要用,孟卫东便自有主张,他绝对不会滥用。《红船》仅仅撷取了该曲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两个动机,一是开头“起来”大调属音上行四度大跳至主音;一是副歌“这是最(后的)”大调三音下行三度级进至主音。听不出完整的一段或一句《国际歌》,第一次出现“起来”之动机,在圆号轻柔地吹奏音乐中,“长沙-毛泽东”一声清越的男高音念白,接下去一大代表逐一自我介绍。四度跳进上行动机用于几个关键性节点。另一个三度级进下行动机则更节省,大概只出现过两次;如陈独秀出狱称其“将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等点睛之处。可见作曲家采用珍贵素材,何其精打细算小心谨慎。

相比孟卫东其他多部歌剧,《红船》总体的音乐风格还是别有新意。超重的特定题材,既要恢宏气势,又要凝重沉郁,突出特定时代的特殊背景,十几个人做了一件震动寰宇的大事,音乐怎么写才合适?

序曲写作按大歌剧的范式,第一声低音弦乐传递出一种沉重、沉思、沉郁的情绪,同大幕“天空之下乌云翻滚”的镜像,形成视听互为观照的双重体验,继而引出合唱之声“苦难中华,我的父母之地……”顺势而为一气呵成。

全剧有唱段的22个角色,其中,毛泽东、陈独秀、刘仁静等9个男高音,李大钊、张国焘、董必武等7个男中音,何叔衡和李汉俊2个男低音;1女高音/杨开慧,1女中音/王会悟,2民歌手/细妹子和船娘。声部怎么写才合适?

按照文本22个角色、13位代表也是不可能秋色平分笔墨均沾,只能拣个人印象比较深的几段来谈。

陈独秀几段“独白”音乐都写出了角色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境界,我尤爱听“那纷纷扬扬的传单都化作六月的雪”,虽篇幅不大却感人至深。“阴风吹冷雨滴,我就在这里”也很简练而动听。王会悟是《红船》唯一的女中音,音乐虽也有几分江南味道,但歌声有效规避了同杨开慧等“靠色”“顺撇”之嫌。“这是一个平常的夜晚”等唱段都很好地表现出王会悟集讲述者、旁观者、参与者于一身的人物身份。

仅一次出场、仅一个唱段的细妹子代表下层民众被压迫要抗争的声音。在一群阳刚之声中,这个声音不可或缺。湖南音乐素材于这个虚拟角色特别适用,面对毛泽东一番哭诉,“细妹子的苦比那窦娥苦”音乐带有浓重的湘剧元素和板腔体特征。虽在全剧音乐中显得有些“另类”,只要符合这个人物,但似也无不可。

全剧的群戏占了较大比例,合唱、重唱足见作曲家用心良苦与功力深厚。“江南好/麻将好/大搜查”,既有妙曼的诗意,又有喧噪的牌风,还有粗鲁的恶声。音乐“顺风顺水”,不别扭不生硬,写得很技巧、很机巧。宣叙调并未完全回避同音连续重复的写法,但大多数词曲已然注意遵从汉语四声。偶尔的“不顺耳”,可能也是为了与更多的“顺耳”形成某种反差对比吧。

一幕三场李大钊和陈独秀在骡车上,《赶车人坐车人都是大先生》这一段篇幅不算短小,演员的行动范围也有局限。在乐队部分不仅使用串铃、木鱼等特殊音色,还以一种固定节奏型表现骡车行进的律动。器乐与声乐呼应对照动态十足,有时甚至形成一种“紧拉慢唱”的感觉。虽说固定节奏贯穿始终容易显得单调,但调性在不断变化,大调、小调、离调交替更迭,这样一曲下来毫无絮烦之感。实际上,我们发现以变换调性发展音乐也是孟卫东歌剧音乐创作一个重要的手段。

如果轻车熟路,杨开慧的音乐以湘地乡谣做素材比较省力,但作曲家却写出了更为丰富生动的女一号。第一次出场,音乐中引子部分被点染一缕地域色彩。“阔别重逢,如沐春风”,杨开慧第一声与毛泽东互为交织,音乐即画风一转,五声音韵三拍子律动,温暖清新流丽舒展;新婚之日的音乐里也延续了这种情调与风格。“江边送别”这段咏叹调则大大淡化处理了所谓的“民族风”和“地域性”,音乐中的女一号“非常”杨开慧,这个角色的艺术形象也更符合真实的人物原型。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红船》的男一号,音乐最多分量也最重。孟卫东基本是按歌剧男高音为其造像,所谓湖南原籍也仅在相关乐队段落,一笔带过点到为止。重点段落《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音乐采用弱进强收,“万岁,轻轻地呼唤”开始需含蓄地克制;“万岁,大声地呼喊”最后当奔泻般强劲。

全剧尾声的音乐壮丽丰美,既强化了形象又升华了主题。很多嘉兴观众一边哼唱一边走出大剧院,可见他们听懂了、记住了爱上了歌剧《红船》。

一个名字响彻寰宇

曾多次以“奇女子”赞赏王燕指挥歌剧新作的能力与实力,《红船》再次印证其对音乐理解与诠释的功力与魅力。她的手势依然简明,引领乐池里的乐队和舞台上的演员歌队都能心领神会,在二度创作中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很好地各尽其责。浙江交响乐团与浙江歌舞剧院协同合作,歌剧音乐的还原度与成熟度,已经超过我们对试预演水平的期待。序曲将观众带入到特定时代的特定背景,在音乐中深切感受“民众”与“领袖”的情绪与心态,强烈共鸣油然而生。

从“苦难中华,我的祖先之地”到“啊,红船!从南湖岸边,驶向那梦的彼岸”,舞台上的非职业歌剧合唱队,听从指挥,在强弱变化与情绪对比中努力做得更好,全力投入尽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某些合唱段落包括一些重唱,需要在音准上多下些功夫,严格训练精心打磨,和声复调的“线路”“走向”才会更清晰,音响层次的更迭变化才会更丰富。

通过《红船》的演奏和演唱,我们从音乐和歌声里领略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创建立党的领袖风采。浙江集结了强有力的最美中国声音,这声音并非只有领衔担纲等两三个头牌二路主角才有,我们还听到舒喉开声的董必武(男中音段永明)、何叔衡(低男中音陈野)、邓恩铭(男高音王昭璋)、陈潭秋(男高音郑曹坤)、王尽美(男高音谢鑫)等,哪怕仅在序幕唱过一两句的李汉俊(男中音王盛)、陈公博(男中音林渊源)和马林(男中音贾楠)、尼科尔斯基(男高音徐明戈),人人都有好嗓子,个个唱出好声音。

这部歌剧,所谓“阳盛阴衰”,一群生角四个旦角,看似不平衡,但這四种色彩让“红色”基调越发斑斓美丽。船娘和细妹子都是“一曲终声”,两位民歌手风格全不同。林资娴吴侬方言嘉兴民谣《四个姑娘去踏车》,音乐情绪欢悦舒朗;林贝贝湘地曲风新翻杨柳《问天问地管不管》,歌声充满凄苦哀怨。卢媛饰演的李达夫人王会悟,好几个唱段她都完成得不错,二幕三场《多么可爱的人》听女中音深深感慨娓娓道来,入耳悦心心有灵犀。

在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三位重要角色之外,还有几个主要配角戏份突出。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刘涛的优势主要在歌喉出众——音色浑厚密实,音区统一气息稳定。若角色好胜逞强的个性再鲜明一些,那么青年张国焘将会更加令人信服;无论声音造型还是身材体量均属“小号”男高音的罗东鹏,塑造“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他嗓音高度、亮度、力度兼备,演唱自然松弛皆在人物里。刘仁静和周佛海,一个性格冲动思想激进,一个儒雅斯文瞻前顾后,表现“一大”代表之间必然存在的不同主张与差异观点,两人争锋舌战的戏比较好看。

李达,在筹备组织“一大”上功不可没,“一大”建立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他是中央局三名成员之一(陈独秀-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宣传主任,可见其当时特殊的位置与分量。浙江歌舞剧院首席男高音薛雷,曾先后领衔歌剧《呦呦鹿鸣》和《青春之歌》男一号,在先天条件、歌唱方法、表演状态、舞台经验上更胜一筹。李达虽身处“第二梯队”,但人物的身份特征精准合度恰如其分。歌唱中插白、对话、交谈的语感都非常到位,我看第一遍未曾留意、第二遍偶然发现,舞台上的李达始终人在心在戏里,绝对不会走神闪神出戏。二幕二场夫人匆匆走进家门,正在伏案疾书的男主人略微歪头侧脸,“回来了?”小动作、大心机,李达演得简直活了、真是绝了。

歌剧不像影视剧,演员不必要求特型酷肖。但《红船》是个特例,“一大代表”全部上台,有一个算一个,他们硬是让我们相信,舞台上,走出监狱的是陈独秀、赶着骡车的是李大钊。尽管陈独秀头比严圣民的小,虽说李大钊脸比杨小勇宽,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出历史人物的神韵风采、唱出神光气度。

两位共产党创始人之间的同志情谊令人感动,陈独秀似乎更刚烈倔强激情丰沛,李大钊则更深思熟虑理性沉稳。我喜欢严圣民演唱“传单”的勇者风范,还有那段《是谁杀死我的好觉?》,引得观众不禁莞尔,好幽默真性情!我经常在不同场合不吝溢美之词,杨小勇是他这代男中音歌唱家里最富表演才能的“老戏骨”,伊阿古、杨排长、九龙叔等等,无不神形兼备真实生动,无愧亦正亦邪百变金刚。“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李大钊读着小诗迎接陈独秀出狱,果然文人士子学者教授,革命者的本色底色全都严密掌控,从头到尾绝不撒汤漏水。在很多重唱中,李大钊的歌声恰似“定海神针”。如果再给他谱写一段咏叹调,李大钊的形象将更加可敬可爱。

杨开慧虽不比王会悟同“一大”关系密切。但女一号在毛泽东的世界里举足轻重,她的三场戏基本都围绕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湖南妹子18岁也是清纯天真的女学生,所有的爱都紧紧系于一个人。郑培钦扮相柔美较好,声音造型偏“民族”,但她可塑性强戏路也很宽。从给心上人带去家乡土产美味,到不坐花轿徒步前往新房,杨开慧的形象一步一步深入人心。“从此思念在心底回荡”,湘江岸边送别润之一场是女一号的核心唱段,女高音很好把握了情绪与感怀。31日当晚的发挥胜于上一场的状态,歌声与形体同角色心神相随融为一体。

早在序幕首次亮相的“一大”代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光辉形象就是毛泽东。王传亮,从冼星海、马向阳、何孟雄等歌剧角色一路走来,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越来越成熟。他天然具备同声部演员稀罕的外形条件,想想,谁能接受一个粗壮矮胖大腹便便的青年毛泽东形象?穿淡灰长衫,梳中分头,高大修长英姿俊朗的王传亮,像极了照片和油画走出来的伟人。重点还是他在歌唱艺术上同样具备突出的优势,在男高音里属于号偏大的一款,既可抒情兼善戏剧。全剧所有角色几乎都没有太长的歌段,男一号亦如是。但,毛泽东一句“发言”或一段“感言”,王传亮的演绎都下了很大功夫。“事态紧急当断则断”的直率表态,“談笑之间把历史开创”的从容潇洒,“看千万潇湘儿女火热水深”的忧思慨叹,最后“点亮满天星辰不坠”的神往憧憬,无不情理合度收放自如,既不装腔作势也不僵化拘谨,青年毛泽东可信可敬令人难忘。只是面对开慧的润之,可否再体贴一些控制一些,这样爱情会更美满甜蜜、离别会更刻骨铭心,二重唱将更平衡和谐更富听觉美感。

歌剧《红船》鼓帆启航,愿2021年为党的百年庆典乘风高歌一路响亮!

猜你喜欢
杨开慧男高音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李大钊
绵绵古道连天上
阳光下的中国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我爱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