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看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英语动物习语汉译中的应用

2020-03-17 09:25王冠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译目的论

王冠允

摘  要:多年来,翻译策略主要有两种:归化和异化。动物习语文化丰富、形象生动、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动物习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简洁的语义表达,在任何语言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动物习语。但是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动物习语有相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意思。本文的重点是“如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将归化和异化运用于英语习语的汉译”。

关键词:目的论;动物习语;汉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1

一、目的论及其主要原则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人类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翻译工作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其整个过程都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翻译质量也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尤其是在涉及文化差异方面,需要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翻译的目的。目的论具有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论的最高准则就是任何翻译过程实际上都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的。

二、目的论在动物习语汉译中的应用

1.异化法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译者应保留原文中与目的文化有很大差异的部分以使读者理解源语国家的精神和风格。译者不应违反原文的语言规范,保留原文中含有特殊形象和民族色彩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异化法被认为是首选,比如:Much cry and little wool.这个习语来源于《大卫与亚比该之谜》。当魔鬼模仿他剪羊毛时,魔鬼抓了一头猪来剪它的毛。结果,猪叫得很厉害,却没有剪下毛。为了保留原文的色彩,应采取异化策略。 所以应该译成"叫得响而羊毛少"。

(1)直译

当不同国家的人对某些事情有相似的认知时,可以使用直译。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时最好使用最自然的目的语来再现信息。比如“It is idle to swallow the cow and choke on the tail”有些人把它翻译为“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两个句子似乎意思相同,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除了“功亏一篑”这一意思,它还强调离成功越近,就越困难。因此,成语应翻译成“吞食全牛而在尾部噎塞就太糟了”,这种译法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和接受。

(2)注释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一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完全没有对应词。在这种情况下,当翻译成中文时,往往需要弥补空缺。注释可以用来补充背景信息、词源等信息,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进行文化补偿,使其符合译文的表达模式。比如A dogs head sprouting horns—狗头上长角(不可能的事情)。

2.归化法

奈达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认为译者应该重视读者阅读后的反应。为了使翻译顺利进行,译者应选择归化的方式。同时,要客观看待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语义空缺现象,避免文化冲突,以达到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译者应该根据语境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1)意译

当原作的意义无法通过直译来表达时,应首选意译法。意译在习语、典故、谚语等特殊词语的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小题大做)在英语中,molehill是鼹鼠在地上挖洞时堆积的污垢,看起来像一座小山。它通常用来比喻琐碎、不重要的事情。如果用直译则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2)套译

对于两种文化来说,不同的动物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所以尽量达到功能对等。如果译者想要让译入语的人了解源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就应该采取本土化翻译策略。在中国老虎被视为兽中之王,是威严的象征,但在英语中,狮子是这一代表。因此,在翻译这些与狮子有关的习语时,译者应翻译成老虎。比如 .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3.归化与异化相结合

在一些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中,异化的使用只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可能会导致英语动物习语的意义缺失,从而影响读者对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如果完全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原语的文化色彩就会丧失,译入语的读者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更可取的解决方法是先异化后归化。这样既能保留原有的文化色彩和生动形象,又能清楚地表达原语言的含义。比如Play cat and mouse with someone. 译文:猫耍老鼠似的捉弄某人;愚弄某人。You cannot sell the cow and drink the milk. 譯文:卖了奶牛喝不了奶;事难两全。

三、结论

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所有译者都想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也出现在动物习语的翻译中。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是翻译的首要考虑因素。基于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翻译的整个过程是由翻译的目的所主导的,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也是由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当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外国文化时,异化是第一选择。当翻译的目的仅仅是将原文的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或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时,就应该采用归化。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目的的两大延伸,都是译者在翻译原则的要求下进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所传达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文伯. 英汉谚语习语词典[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2]骆世平. 英语习语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猜你喜欢
汉译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