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晨
摘 要:近年来,人类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人类本身的研究,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如何形成的?认知语言学是如何与汉语研究相结合的?与此类似的问题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中都可以寻找相关答案。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特点;局限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1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诞生以来,迄今虽仅几十年历史,但发展迅速,各种基本理论、方法层出不穷,并越来越受到多个学科领域中学者们的关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由吴为善教授著,是语言学研究生阅读大系之一。自2005年以来,编者专门为研究生开设“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课程,五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将讲义修订成书,把国内汉语学界有代表性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释汉语事实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对于学习语言学的读者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
二、《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内容梗概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全面地介绍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识论以及研究对象所涵盖的各个领域。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在介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释汉语事实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国内汉语学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概况。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编者主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性质、来源、界定、理论背景以及它与汉语研究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类范畴与原型理论,编者首先对经典范畴观进行反思,对于它的特征提出了质疑,学者们不断推翻经典范畴观的基本假设而后建立新的特征,其中对“家族相似性”这一特征做了细致分析。第三、四章关于语言客体范畴化,主要从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两方面进行探讨。第五章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一方面编者讨论的是概念隐喻与句法相似性,另一方面是概念转喻与语义相似性。第六章意象图式与凸显原则,在意象图式方面,编者主要讲解了Langacker的“意象”与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凸显原则方面主要列举了焦点、背景和汉语如何发生关系的。第七章句法象似性与语言表达式,句法象似性可归为三种类型: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编者在这一章中主要把这三种类型加以介绍和评析。第八章概念整合与意义构建,编者主要介绍了概念整合的框架与要素,类型与机制,以及概念整合与词语创新之间的联系。最后一章构式语法与构式句法,这一章构式语法理论被引入汉语研究,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的句式(双谓语构式、双及物构式、处置义构式、强调义构式)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解释。
三、《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的特点
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中,编者全面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各个方面,拥有广阔的研究视角,在介绍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应用大量实例进行说明,使整本书通俗易懂。无可置疑,本书的出版为国内认知语言学界的学术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多维性研究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纵观全书,《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本书所列的九章内容,每一章都可单独作为一研究方向,从类范畴与原型理论到构式语法与构式句法,涉及面广。从宏观上看,编者不仅对认知语言学的各个阶段性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且能把各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规划;从微观上看,编者又能够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为基础,来解释相应的汉语研究。每一方面编者在章节的最开始都详细介绍其来源、性质以及理论背景,以便读者对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除此之外,编者善于利用各种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2、脉络详尽,取舍得当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原则,概括了国内汉语学界有代表性的汉语研究,从词类到句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编者并不是在平面内对认知语言学做更广阔的研究,而是在其深度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对认知语言学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进行了严格有序的编排,这也为读者认识认知语言学的轮廓提供了清晰的脉络,以便读者可以轻松而又全面的了解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之间的联系。
3、立足全局,宏观把握
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中,各种理论方法可谓车载斗量,编者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概括各阶段理论发展,既不拘泥于一派之说,又有“后起之秀”对“前辈”之说的质疑与评价,或对其理论的肯定与补充,编者以这种方式使得理论有了新发展以及完善,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认知語言学的认识。另外,编者并未将眼光孤立在单纯的理论研究上,而是通过与汉语研究之间的结合,列举大量实例,来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全书的每个章节即可独立成体,编者在此章节中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同时,每个章节之间又相互联系,全书浑然一体。
四、《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的局限性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是在借用国外的理论来研究汉语,这种方法最后证明的只是理论是否具有可行性,而我们真正期望的结果是,汉语的研究也能对国外的理论有所启迪,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目标也是国外学者对我们的期盼,虽然《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对所列举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的结合而取得的不少成果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但是离上面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相信这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新窗口。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燕.语言中的时空隐喻[M].语文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