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语言中比比皆是。爱情指男女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俄汉两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对爱情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文以“爱情是X”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俄汉语料库中选取语料,探讨俄汉语любовь/爱情概念隐喻的差异,同时揭示爱情隐喻与民族文化内容相关的异同点。
关键词:爱情;概念隐喻;认知
作者简介:姜泽娆,女,汉,山东莱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语义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2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陈忠:2016)爱情是人类情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体验之一,人类的各种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都寓于其中,拥有极其丰厚的内涵。为了将爱情这一美好、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常常运用隐喻的手法进行处理,同时注入民族文化,使其表达具有相同点的同时,也各具特色。
一、俄汉语中共有的“爱情是X”概念隐喻
1.爱情是火焰
俄语中:
①Любовь ― это как огонь, если он у меня в душе разгорелся, то я и других могу зажечь. (俄语语料均出自于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КРЯ))
②Любовь ― это огонь, перенесенный с потухшей светильни на новую.
汉语中:
①爱情是两颗心撞击的火花。(汉语语料均出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
②爱情是不见火焰的烈火。
这一概念隐喻在相爱的两个人身体上有所体现,爱情可以使人升温,温度可高可低,可熊如烈火,也可如火苗,甚至爱火熄灭。火是万物的起源,中俄两民族正因为对火有着相同的身体体验,结合相同的隐喻思维,获得了相同的认知。
2. 爱情是病
俄语中:
①Любовь ― это самая настоящая болезнь.
②Любовь―боль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
汉语中:
①爱情是一场重感冒,再强壮的人,也不免要高举双手投降,乞求一种灵药。爱情是不治之症。
爱情在给予人快乐的同时,也会带来悲伤,在一起是甜蜜的,分离时的想念是难以形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思病”。尽管如此,处于爱情中的人们也乐在其中。
3.爱情是战争
俄语中:
①Любовь ― это всегда война.
②Любовь ― это тюрьма.
汉语中:
①爱情是战争,是需要谋划的。
②爱情是一座牢狱,他囚禁了你的自由。
“爱情与战争是人类两大永恒主题,因为爱情和战争关系到人类对生与死的两大感受。”(Лобкова Е.В.:2005)爱情的本质是生物性冲动,性活动的结果往往伴随着生育,也就是新生命的诞生;战争几乎总是伴随着死亡。生与死是人类永远无法逃脱的命运。情场被看作战场,伴侣被看作想要攻占的对象,追求同一异性的两个人被看作是敌人,获得爱情被看作打赢了一场仗。
从有人类的出现开始,世间的战争就一直存在着。对俄罗斯而言,无论是发生于12世纪的伊戈尔远征,还是发生于近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民族的历史的重要部分由此构成。对中国而言,从相传6500多年前的涿鹿之战,到近现代的14年抗日战争。战争的惨烈给两民族带来的痛苦深刻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相同的认知。
4.爱情是花
俄语中:
Любовь — это нежный цветок. И каждый его лепесток, так нежен, так свеж и раним.
汉语中:
①爱情是最娇嫩的花,既不能缺少阳光也不能缺少水分,还要剪草施肥,悉心照料。
②爱情是一朵香气袭人的花。
用花朵来隐喻爱情,视爱情如花,它们都要经历生根,萌芽,开花,结果的漫长生长过程,需要精心地灌溉,细心地照料。
5.爱情是艺术
俄语中:
①Любовь ― это искусство.
②Любовь ― это высшая ступень дружбы, все стороны духовно-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любящих друг друга людей имеют яркую эстетическую окраску.
汉语中:
①爱情是个艺术问题。
爱情是一门艺术,也就是说,人们要像学习艺术一样学习爱情。可以简单地将艺术的学习分为实践与理论两个部分。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经历,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学成。这一点既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爱情。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艺术繁荣发展的國家,如俄罗斯的芭蕾、雕塑、教堂艺术等,中国的戏曲、剪纸、书法等都闻名于全世界。正是中俄两民族对艺术有着相同的认知,才会同时使用艺术来隐喻爱情。
二、俄汉语中特有的“爱情是X”概念隐喻
(一)俄语中特有的“爱情是X”概念隐喻
1.爱情是神
①Любовь ― это сошествие огненного ангела.
②Любовь ―это небесная капля, которую боги влили в чашу жизни.
俄罗斯人大多信仰基督教的其中一派—东正教。“和中国宗教相比,基督教是一种独断的宗教,强调唯我独尊,为我为真,只有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张会森:2004)俄罗斯人历史上曾将沙皇与上帝并列,可见俄罗斯社会受基督教影响之大。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类的救世主,没有上帝的力量,单单靠人的努力是无法进入天堂的。天使在基督教中作为善良的化身,是上帝的使者。在俄罗斯人的眼中,爱情是上帝馈赠的礼物,常将爱人比作天使。
2.爱情是伏特加
Любовь ― это какая-то адская смесь острой водки и святой воды.
俄罗斯伏特加酒口味浓烈,给人火一般的感受。如同恋爱中的两个人,情绪容易变化,高兴时眉开眼笑,难过时心如刀割。俄罗斯人对伏特加的认知,使其用伏特加来隐喻爱情。
(二)汉语中特有的“爱情是X”概念隐喻
1.爱情是乡愁
①假如说爱情是一种乡愁,我们寻觅另一半,寻找的,正是人生漫漫长途的归乡。
②你是那山那水,我说不出的依恋,你是那片波光粼影,在我孤独的时刻朝我泛起一抹温存的微笑,那金黄色的微笑,在我漂泊的灵魂里嫣然。
相爱的兩个人缔结婚姻,组成家庭。家是根,没有爱人的陪伴,这一生在哪都是漂泊,爱人在哪家就在哪。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家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自古以来,家庭和睦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追求的目标。中国人对家的独特情感,使得乡愁成为独特的爱情隐喻方式。
2.爱情是月
①爱情是月亮,相见时满月。
③情是如弦的月亮,弦月如唇吻在山头上。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月是常见的意象,诗人们常常借月抒怀,因为月与寂静的夜相互衬托。提到月亮,难免会想到萧索、凄凉、寂寞这几个词,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赋予月亮“爱”的含义。一方面儒家、道家哲学思想长期影响着汉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封建制度统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使得汉语中更喜爱用柔美、委婉的词来隐喻爱情。
3.爱情是缘分
①爱情是一种缘分,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
②爱情,那是一世难解的缘分。
佛教产生于印度,东汉年间传到中国,西晋时代流传于中国,影响着汉文化的发展。佛教中有因缘一说,因是事物产生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产生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导致了结果。由此,用缘分来隐喻爱情,成为汉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形成了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此外,“中国的政治环境,特别是古代长时间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塑造了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形成了言论不自由的社会环境。社会禁忌以及避讳的存在使人们不可能,也不会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李宏伟,邢芦芦:2013)如文人墨客在描写女子容貌时经常用自然事物来隐喻,如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玉洁冰清等。月亮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向,因其淡漠,皎洁,诗人将它赋予更多的含义,用月亮来隐喻爱情是汉语中特有的方式。俄罗斯是一个奔放、热情的民族。众所周知,在俄罗斯,不管是男人和女人都喜爱饮酒,浓烈的酒香在唇齿间回荡,如同热恋中的男女,爱之浓、情之烈。
基督教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有上帝是无罪的。除此之外中国的宗教以人自身的努力为中心,神的力量只是辅助功能。佛教有因缘一说,爱情被看作是自己的前世修来的果。而基督教认为,上帝是救世主,因此,爱情在俄罗斯人的眼中被看作是上帝给予的恩惠。
三、结语
本文选择对比分析“爱情是X”概念隐喻,得出结论:俄汉语共同的隐喻有火焰、病、花、战争、艺术;俄语独特的隐喻有神、伏特加;汉语独特的隐喻有乡愁、月、缘分。不同国家的人因其习性,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展现出中俄民族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321.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下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87.
[4]李宏伟,邢芦芦.汉民族委婉含蓄的传统文化与词语修辞[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6(9)110-111.
[5]牛丽红,林艳.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J].外语研究,2005(1):16-19.
[6]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8.
[7]Лобкова Е.В. Образ-концепт “любовь” в русской языковой картине мира[M].20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