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照明
“世上最懂你心思的,也许并不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而是弹窗广告。”这是在朋友圈流行的一句段子。
如今,手机与电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必备品。那么,你有没有遇到在打开电脑或者手机时,被突然弹出的广告,轮番轰炸?有没有在点击关闭广告弹窗时,会直接跳转至另外一个界面的情况呢?
没错,就是这种无所不在,多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弹窗广告!已发展成为一条上千亿的灰色产业链。
当下,上网购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不过你是否发现,在你刷手机或者逛淘宝时,画面诱人的弹窗广告似乎总能击中你的神经: “一元购”“1刀999”“日赚300”“10元买鹅苗”“中奖消息”“抢红包广告”“防脱发”“减肥神器”等等,这些看似个性化的“牛皮癣”广告背后,到底有何“上天入地的本领”?
为此,记者联系到一家名为“发广告联盟”网站的推销人员。据他介绍,任何内容他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信、联通、移动三网,以弹窗形式在网页端和手机端呈现,而有的弹窗广告比较特殊,需要成为会员后才能观看。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网站有10万家以上,大多商家将弹窗选择投放在小网站上,主要是刷流量变现。当然,有的商家希望能在一些门户网站上实现弹窗广告投放,也没问题的,我们有十多年的经验,但这要求技术高,价格相较于小网站会多出许多。”据推销人员介绍,他们最新的一款弹窗广告半年获利达数百万元。
推销人员坦言,他们依靠大数据技术和强大的渠道为支撑,承诺进行精准人群目标投放。签订合同后,客户可随时在后台了解实时数据。在价格方面,各平台收费标准也不同,目前他们卖得比较火的是,每5~6元可以投放1 000个IP项目,最低5 000元起,还能提供全额发票,完全没必要担心,每年合作的商家保守估计都在1 000家以上。
最新互联网广告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左右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才3、4亿元左右,到2010年已达到321亿元,2019年已突破4 0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总收入将达到5 000亿元。
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国已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广告市场,而弹窗广告商们也自然从中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只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网络虽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拉近了这只弹窗背后黑手与你钱包间的“距离”。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些“牛皮癣”弹窗广告商正是抓住了众多商家的痛点、人们的“欲望”和法律的“空子”,才肆无忌惮地在虚拟网络中自由穿梭,赚取巨大的利润。
众所周知,广告一直被视为是一条简单、快速的变现渠道,特别是我国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其实弹窗广告真正的上家,就是那些插件源程序公司,他们与一些网站站长和程序员合作共赢。”曾在业内做过程序员的潘子(化名)告诉记者。
据潘子介绍,弹窗广告可以设定时间弹出在指定的网站,还可以加广告图片、视频和动画。而他在每个业务的分红上大概能拿到500元左右的提成,一个月可以赚到10 000元左右。
“做弹窗广告,中介的利润其实最大,最多能占到60%,站长能分到40%左右。一个代理商可以和多个网站站长合作,这个几乎是零成本的生意,说暴利都有点谦虚了。只要有这方面的技术,很多人都喜欢赚这个钱。”
当谈到是否涉嫌违规时,潘子说道:“自己也是靠技术吃饭,总不能有人被刀砍了,就说卖凶器的有罪吧,只能说监管有漏洞。只要绑定了用户域名后,就可以将广告强行推送至用户电腦或手机上,有的弹窗广告很难被屏蔽。不过,也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好影响。”
一直以来,弹窗广告之所以泛滥成灾,主要还是背后存在巨大商业变现动机。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暴风影音曾在客户端广告上赚了不少钱,当撤下客户端上的美容、医疗类弹窗广告后,当月损失达600万元,全年损失近8 000万元,这其实就是一条灰色产业链。
为此,记者简单梳理一下弹窗广告的运作流程:首先是商家找到中间商,之后中间商便会找到程序公司(主要是网站站长或者程序员),在谈好价格后,就开始将广告信息通过弹窗形式通过各渠道推送在网站和手机上,只要用户在上网时搜寻到相关内容关键词,这些隐藏的内容就会触发启动,开始频繁地弹出,最后坐等用户上钩。
可以看出,这些弹窗广告背后的“猎食者”们,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选择精准的受众目标人群投放,以此来实现利益的更大化。而这种利益链条也同时将推广公司与网络平台紧紧捆绑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弹窗广告是实现“共赢”的载体,只要“弹”着就能赚钱。
如今,在各大网络购物节上,商家为了提前造势预热,不管是在电脑端还是手机端,各种形式多样、内容“性感”吸引眼球的弹窗广告满天飞。同时,消费者也陷入了众多商家喊出的“走过路过,机会不容错过”的广告焦虑之中。
家住重庆的网购达人李小姐,每年在“双11”“618”时,都要尽情地“剁手”。
“在往年的购物中,许多商家会发很多弹窗广告,但今年的弹窗广告实在多到你无法想象。聊天工具要弹,浏览器要弹,杀毒软件要弹,手机App要弹,打开邮箱要弹……严重影响到用户购物体验,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只能干瞪眼。”李小姐委屈地说道。
类似像李小姐的用户并不在少数。面对满天飞的弹窗信息,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后,大多退步忍让,毕竟他们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投诉这些弹窗广告,也分不清究竟是谁侵犯了他们的权益,只能表现出“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无奈之举。
其实,弹窗广告乱象由来已久,早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痼疾。虽然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发布的广告应有确保“一键关闭”标志。但业内人士也表示,网络弹窗广告除非是明显涉嫌违法被查处的,其他正常形式的弹窗广告,目前较难受到处罚。
面对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被纷繁复杂的信息折腾得不知所措。而这些弹窗广告中,有的是信息推广、有的是商业广告、还有一些“不可描述”的打擦边球的内容,甚至有一些广告还存在着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已成为网络广告拦截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据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数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在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中,关停下架违法违规App 3万多款,拦截恶意网站链接234万余个,社交平台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 474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64万余个。
在揭开弹窗广告的这层面纱之后,不难发现,除了有巨大利益的驱动,也有监管上的缺失和行业潜规则的默许。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商家也难以洁身自好,更多的是随大流。而原本应该成为服务消费者便利的助手工具,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想弹就弹”的捞钱机器,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