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时升时落的温度让人措手不及,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感冒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确实它是一种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疾病了。在人的一生中,可能加起来会有5年的时间都在忍受鼻塞、咳嗽、头疼、咽痛等感冒所带来的症状困扰。但跟你这么“亲密”的感冒,你真的了解它吗?
严格来说,在医学上并没有“感冒”这个概念,我们所说的感冒在临床上叫做“上呼吸道感染”。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从小到大,只要一降温,我们总会听父母念叨这样一句话:“多穿点,不要冻感冒了”。其实,病毒和细菌才是让你感冒的“真凶”,寒冷只是个背锅的。
看到这有人一定会问,感冒既然不是冻出来的,那为什么寒冷天气更容易感冒呢?这就跟免疫力有关了。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机体对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作用越低。在低温的刺激下,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收缩、供血量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也会下降,进入鼻腔的病毒就有更大的概率感染细胞。相比之下,干燥更容易带来感冒,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时,人体呼吸系统干燥,纤毛运动缓慢,抵抗力也会下降。可见,又冷又干燥的环境,就特别有利于病毒的生存,这也是冬春季感冒高发的原因。
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曹玲指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是很大的。
首先,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原是不一样的,普通感冒一般是由呼吸道冠状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少数合并细菌感染,往往个别出现;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第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流感一般表现为高烧,体温可达39~40℃;普通的感冒一般是37~38℃。
第三,疾病持续的时间不一样,普通感冒一般3~5天症状会有明显好转;但是流感一般都要持续7~10天左右。
第四,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不一样,普通感冒很少出现并发症,一般几天就好了;但是流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脏、肝脏、肾脏、脑等都有可能出现相关的病变。另外,疾病的病死率完全不一样,一般感冒很少造成死亡,但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流感而发生死亡。很多情况下,由于就诊不及时和缺乏实验室确诊证据,很多流感患者并未被确诊。所以,大家要注意防控流感,及早就医治疗。
对于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医生可通过询问病情、症状及体检等手段判断大概属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染。例如一个人有鼻塞、流清鼻涕、咳白痰等,而无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通过体检也没有发现有意义的体征,这时就很有可能是普通感冒,就不需要再做其他检查;如果症状严重,服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就可以了。普通感冒,年轻人大概1周就可痊愈,年纪稍大的也在1~2周就可痊愈。
但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医生无法通过病情、症状和体检来判断属于哪类病原菌,这时就需要通过化验来帮助诊断。例如,一个人既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又有发热症状,这时既有可能是普通感冒,也有可能是流行性感冒,还有可能是细菌感染。這时就需要通过血常规等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以免用错药,甚至是耽误病情,特别是一些新发的传染病,就是通过最初的基本检查发现的。
你感冒时有没有被好心提醒“吃点维C”?其实,目前尚无有力证据支持维C可以用来治疗感冒。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微生物室主任、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陈万胜提醒,按国际标准,体重50~60公斤的健康人一天只需补充约1克维生素C。对普通人来说,水果及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C,只要做到均衡饮食,无须刻意补充维生素C。服用过多的维生素制品,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中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教授介绍,临床上常常碰到因为感冒来就诊的患者,询问体征时,常回答“我是走的嗓子”“我每次感冒都走肚子”“我这回走的脑子”……为什么不同人感冒“走”的道儿不一样呢?
“走”嗓子的通常是我们说的普通感冒,老百姓也叫“伤风”,亦称急性鼻炎,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初期是咽部干痒或烧灼感,可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鼻涕。随之,鼻涕变稠,咽痛开始明显,常出现咳嗽,伴随黄痰,声音嘶哑和呼吸不畅等症状。有时候也会出现低热、发冷和头痛。这种情况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也有部分严重患者可进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
经常“走”肚子的,是一些肠道病毒或者胃肠道冷热刺激后出现的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特征的感冒。患者的呕吐可分为恶心、呕吐、干呕,常伴随拉肚子,每日3~5次稀水样便,有时候能感到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过水声,在这种又拉又吐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乏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脱水表现。
那些感冒后“走”脑子的,通常是头痛、头晕比较厉害,这可能和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脱水有关系。
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感冒是一种小病,扛几天或者自己买点药就可以,一些严重的情况比如出现胸闷、胸痛,或者严重脱水,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还是建议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任王晓娟提醒大家,对于普通感冒,用药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误用或重复使用!
市售感冒药成分大都不是单一的,多是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主要分为以下4类:
第一类是解热镇痛成分,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这些药物能缓解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
第二类是抗过敏成分,含扑尔敏、异丙嗪等抗过敏成分,可缓解鼻咽和眼睛发痒、流涕、打喷嚏及流泪等症状。
第三类是镇咳成分,多是含右美沙芬成分的,主要起镇咳作用。
第四类是减充血剂成分,例如盐酸伪麻黄碱,主要用来缓解鼻塞。
正因为大多数感冒药是复方制剂,因此同时服用会极大地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摄入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导致肝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以百服宁和泰诺为例,只看名字你绝不会想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它们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服用足量的这两种药,很可能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长期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肝功能衰竭、肾细胞坏死。少数人即使服用正常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小儿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导致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因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要严格控制用量:成人每天一般不超过2克;一般每次服用不超过500毫克;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
另外需要注意,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对感冒病毒是无效的。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生素,不但对治疗无益,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当感冒后咳嗽频繁,伴黄稠黏痰、发热、咽痛等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到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总之,服用感冒药时应该根据症状和自身的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只是发热,单用解热的感冒药就可以;如果既有痰又流鼻涕,就需要选择有多种作用的药物;心脏病、高血压、甲亢患者应慎用含有伪麻黄碱的药品;心律失常患者,禁用含特非那丁成分的药品;青光眼患者,应慎用含苯海拉明成分的抗感冒药。
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你感觉好受点、休息好点,但并不能缩短病程。那么,究竟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感冒好得快一点呢?
(1)找一张床。感冒后,最好给自己找张舒服的床躺下来。不要想着去上班,也不要强忍着出去聚会、玩乐或者运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说,睡覺就是“最好的感冒药”,每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睡眠。
(2)吃块黑巧克力。它不仅能补充抗氧化剂,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还显示,其中所含的可可碱有止咳功效。
(3)使用加湿器。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使用前,最好彻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过其散播。
(4)换个大水杯。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如果咽部疼痛明显,可以喝淡盐水——将7.5克盐溶解在250毫升温水中,缓慢漱口可以缓解咽喉肿痛。
(5)热蒸汽。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以免对耳膜造成损害。如果鼻涕难以擤出,可以“闻闻”热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通常来说,普通感冒几天就会自愈,但有些情况下,感冒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放任它发展或是误诊误治,小感冒有可能引发大后果。近日,美国《预防》杂志总结了需要高度重视的7个感冒迹象:
(1)咳嗽时间超3周。理论上来说,得了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天也会自愈。不过要是咳嗽超过3周,就需要引起警觉,这可能是哮喘、肺炎或其他肺病的征兆。
(2)症状反复并加重。有时感冒症状已经开始好转,但却又卷土重来,甚至病情加重,这可能表明您患有“继发性感染”,可能是从支气管炎到肺炎的任何疾病,这时应该让医生看看。
(3)鼻涕或痰带颜色。感冒后唾液发黏很正常,但是如果痰或者鼻涕呈黄色、褐色、绿色,甚至带血丝,这可能是白细胞试图抵抗感染所致,也应引起重视。
(4)眼睛发痒泪汪汪。如果眼睛发痒,而且无缘无故泪流不止,那很可能是过敏反应,而非普通感冒。过敏反应的其他症状包括荨麻疹、舌头肿大、头昏眼花、腹部绞痛等。
(5)饮食正常但体重下降。得了感冒会让人食欲不振,如果吃得少导致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但饮食正常,体重却下降,则应引起警惕,可能是甲亢、恶性肿瘤、细菌感染甚至艾滋病的征兆。
(6)咳嗽带喘还憋闷。虽然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但如果咳嗽时伴有喘鸣或胸闷,则可能是哮喘发作,请及时就诊。
(7)出现疼痛。感冒后,如果感到身体某个部位疼痛,一定要警惕。例如,脓毒性咽喉炎会导致喉咙疼痛;鼻窦感染会给鼻道带来压迫,有时还会导致牙疼;耳部感染不仅会导致耳部疼痛,还会带来其他一些症状,比如听力下降、分泌物增多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国家卫健委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其中明确指出,流感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包括:因流感住院的患者、严重或病情持续进展的门诊患者、重症流感高危患者。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和M2 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等)。
预防流感则包含三方面的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3)一般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