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管理创新研究”(批准号:XJK016CZXX064)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诗经》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源头,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意象,在《诗经·国风》中大概有53篇和“水意象”有关的诗歌,祖辈之所以如此偏爱水,是因为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于是笔者便利用校本选修课堂引领学生以《诗经·国风》为友,与文本对话,品读“水意象”中绵绵不断的牵念,至死不渝的坚守,无可阻隔的归思,寄人篱下的凄苦,高洁脱俗的风骨,魂牵梦萦的爱慕,这种种情愫便凝成一个独特的水文化。
关键词:《诗经·国风》;水意象;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杨婷洁(1980-),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岳阳市第一中学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2
一、探究背景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名称上看,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开始称作《诗经》,并沿用至今;从时间上看,它收集了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的诗歌;从地域上看,它的作品主要遍及黄河流域和江汉流域;从内容上看,它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从手法上看,它主要采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它有最美的语言,有最丰的情感。它里面既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的纯真爱情,也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的深厚友情,也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的拳拳告诫,还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的无奈慨叹。
它独具文化魅力,有各具特色的诗歌意象。在160篇的《诗经·国风》中,大概有53篇都是和水有关的,为什么祖辈如此偏爱水呢?“水意象”又具有哪些文化内涵呢?于是笔者便利用校本选修课堂引领学生以《诗经·国风》为友,与文本对话,溯流而上,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水边去听听潺潺的水声,去感受水气氤氲中种种情感。
二、初品探究欣赏
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水一方》就源自《诗经·秦风·蒹葭》,那么诗歌中描绘了一方怎样的水世界?在那水世界里又包容着怎样的情感?伴着动人的音乐,笔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品读感受。
笔者和学生通过描绘水的画面,品读水的特点,感受水的情感后,初步得出此处水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苍苍蒹葭,皑皑白露,茫茫秋水,凝固成一个朦胧而又清冷的水世界,抒情主人公临水而望,眺望伊人,伊人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想越过千山,涉过万水,只为能与你相聚,然而这都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在那朦胧清冷的秋水中,满含着抒情主人公苦苦追寻而又触手不及的凄清惆怅,这是一方饱含着深情的水,正是“‘水在完成这画面营造时,它也代表着另外的东西:无可逾越的隔绝”[5]。
三、合作探究赏析
从熟悉的诗歌入手,生动描绘水意象在诗歌中的具体形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水意象的文化内涵。然后笔者从《诗经·国风》挑选出《邶风·二子乘舟》、《鄘风·柏舟》、《卫风·河广》、《王风·葛藟》、《魏风·汾沮洳》、《陈风·泽陂》六首诗歌,让学生根据初品探究中获得的方法进行合作探究,深入品读水文化的内涵。
(一)《邶风·二子乘舟》——烟波浩渺,绵绵不断的牵念
从内容上看,《邶风·二子乘舟》是一首送别诗。或许是妻子送别夫君,或许是母亲送别子女;或许是兄弟送别兄弟;或许朋友送别友人……由于没有细节,只有简单的画面,一条江水,一叶轻舟,送别人的背影以及远去的背影,但越是简单越是丰富,越有留白也越有空间。
不管是谁在送别,但主旋律都不曾改变,透过简单的画面可以看到,送行人伫立岸边,沉默张望,只见烟波浩渺茫茫无际的流水,怎么不令人生厌;波浪滔天动荡不平,怎么不让人生愁生忧。时至今日,二子虽已远去,故事已成为永远的秘密,但烟波浩渺的江水流淌着绵绵不断的牵念。
这牵念引起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共鸣,写下了许多送别的诗篇。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江边诗意的离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渡口洒脱的送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雨中体贴的送别;白居易《琵琶行》是江头惨淡的送别;骆宾王《易水送别》是水边慷慨的送别;而最让人挥之不去的是《红楼梦·分骨肉》这首送别曲,贾探春将远嫁他乡,骨肉分离,她将饱受思乡思家思亲之苦,此处的风雨不再是单纯的自然风雨,更是飘零的人生风雨。
离愁别恨都化作点点滴滴的水珠流动千载,这是牵动人心的水域。
(二)《鄘风·柏舟》——水波多情,至死不渝的坚守
《鄘风·柏舟》主要写的是女子水上泛舟的故事。可以说,这是《诗经》上最直白最决绝的爱情宣言。
虽已无从知晓父母反对的缘由,或许不是父母之命,或许没有媒妁之言,或许门户不当,但愈是原因不明,愈是让人清楚地看到一个高唱着爱情赞歌的女子,借泛舟来发泄忧愤,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坚守。这是一条融入了女子感情的河水。
或许河水的动荡不定,正如女子激愤的内心;或许河水的水波不兴,正如女子坚定的内心,无论父母如何阻止,女子依然坚守着她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文学长河中,我们可以聆听到种种矢志不渝的爱情宣言:祝英台、梁山伯双双化蝶,刘兰芝大声呐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6]”,最终坚定、毅然举身赴清池,正如两汉时乐府民歌《上邪 》所唱一样:“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7]”,水边的爱情是如此的坚定,如此的热烈,即使唱到北宋也未曾改变,“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北宋·李之仪)[8]”,长江头也罢,长江尾也好,相思意定不负,情比金坚。
在那爱情长河中几多忧伤,几多惆怅,几多情深,都融入了条条道道的江河中,激荡在人们的心田,这是情怀坚定的水域。
(三)《卫风·河广》——浩瀚无垠,无可阻隔的归思
《卫风·河广》是一首乡愁诗,抒发了思归之情。黄河本身是浩瀚无垠、横无际涯的一道天然鸿沟,能将人阻挡于千里、万里之外,然而抒情主人公以“一苇”便飞渡了“曾不容刀”的黄河。现实黄河越是宽广,归思之情愈是强烈;心里的黄河愈是浅窄,归思之心愈是急切,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是无可阻挡的。
水边浓浓的相思之情,在诗词中随处可见。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在水边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荡气回肠;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水之间,数山之隔,归心似箭;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是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在词中我们似乎看到军旅途中的纳兰性德步履蹒跚,频频回首,对故园深深的依恋;还有身陷囹圄的李煜所作的《虞美人》,别人的归思在时间的推移中,或许可以实现,可李煜的归思即使时间停止,都无法归去,除非时光倒转,思归之愁绵绵不尽。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我们最深的依恋,文人们便将这归思化作流不尽的江河之中,这是引发归思的水域。
(四)《王风·葛藟》——冰冷无言,寄人篱下的凄苦
《王风·葛藟》字字字句句都是泪都是痛。这是一个家破人亡、流落异乡的抒情主人公。因流离失所,只好寄人篱下,因寄人篱下,才渴望被人关怀关心,然后低声下气换来的是他人的不理不睬、不管不顾。亲人的离散,飘零的凄苦,人情的冷漠完全融入在这冰冷无言的河水里,怎么让人多读?怎能卒读呢?
透过这冰冷的河水,我们似乎看到了念着《声声慢》的李清照,有多少凄苦、多少哀愁都压在了一个坚强又柔弱女子身上。看到了吟着《葬花吟》的林黛玉,她在贾府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怎不让人心碎?寄人篱下,只好紧锁心扉,把苦楚装进心里,郁积成无尽的泪水,最终泪尽而亡。她们都如抒情主人公般满含着飘零异乡、寄人篱下的苦楚。
或许这冰冷的河水正是无数的泪水汇聚而成,静静地诉说着人们的凄苦,这是让人唏嘘感叹的水域。
(五)《魏风·汾沮洳》——清幽纯净,高洁脱俗的风骨
在《魏风·汾沮洳》中,借“采其莫”“采其桑”“采其藚”,“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的美人,来赞美高洁之士的勤劳。《诗经·伐檀》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自食其力的情操,高洁脱俗的品格,讽刺那些品质低劣的游手好闲的寄生。
正如“渔父”所言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9]”,人的品质有高低上下,于是世人便用河水的清浊来分辨。所以这汾水应是清幽纯净的,以此来写高洁脱俗的风骨。
水有清浊,人有高低,诗文就将单纯的爱慕上升到对人品的赞颂,这是饱含智慧的水。
(六)《陈风·泽陂》——波光潋滟,魂牵梦萦的爱慕
在《陈风·泽陂》里,池邊水草依依,兰草轻摆,风荷高举,池水波光潋滟,泛起阵阵涟漪,抒情主人公目睹美景,撩动了相思之情,甚至于痛哭流涕、愁肠百结、辗转反侧、相思成灾,让人魂牵梦萦。
《诗经》中最撩动人心弦的爱情,不是相依相守的甜蜜,而是相思相望又不相亲的思慕,就像《蒹葭》《关雎》《汉广》中的爱意一样,爱得浓烈又爱得酸楚,但又爱得矜贵。
在文学长河当中,这样相思相望又不相亲的爱情故事枚不胜举。“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10]”,今夕何夕,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思慕无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东汉·无名氏)[11]”,盈盈一水,却是千山万千,相思无语;还有那《边城》中的翠翠,只能在水边默默地等待着。
原来这样的爱慕不是诗经的绝唱,而是经过岁月的淘洗,愈唱愈动人,愈唱愈浓烈,这是撩动心弦的水域。
四、结语
其实水只是水,不管是烟波浩渺、水波不兴,还是浩瀚无垠、冰冷无言,亦或是清幽纯净、波光潋滟,它只是自然现象中一个客观的物象。然而水又不仅仅是水,当它进入到诗词的世界、文学的殿堂,融入创作者的情感,那么便上升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因而静静流淌的水便化为绵绵的牵念、坚守、归思、凄苦、风骨、爱慕,凝成一个独特的水文化,在文学长河中不断的唱响和再创。
不管时间如何流转,种种情怀总是相去不远,在《诗经》里聆听到一首首动人的歌,寻找到一朵朵美艳的花,在不断寻觅中,我们传承文化,汲取营养,滋养心灵,走出灿烂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2][3][4]孔子编.《诗经》[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5]李山著.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M].东方出版社,2014.
[6][7][8][11]刘亚玲,田军,王洪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9]杜玉俭.刘美娥译注《孟子》[M].广州出版社,2004.
[10]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先秦诗文精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