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亭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要是指母语学习及运用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内容,而渗透语用规律,则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言文字现象,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根据具体语境的需要,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语用规律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章进行解读,让作者充满自我风格与时代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学生探究语用规律的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解读文本,将语用规律与表达技巧融合到文本中来,并找准语言训练的着力点,确保语用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例如,在《观潮》一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从语言积累与语言体会的角度渗透语用规律,即要求学生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为语言运用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进而启发学生在文字运用与生活经历之间建立联系,理解语用规律,初步探索表达技巧。语文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获取语用经验的过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面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与新的挑战,我们更应了解当代生活的语用特点,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学到有意义的语用经验。
文本是呈现语用规律,指导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文本细读策略,将文本中包含的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语用教学内容。学生细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涵,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基于语用规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文章的结构和布局方法。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作者在文章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体会这种写作技巧的作用。
语用规律的掌握与应用需要在表达中得以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语用训练形式,检验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指导学生开展语用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一)触类旁通练仿写。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的时候,教师结合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为学生设计仿写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根据作者描写的顺序对植物进行细节描绘,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二)举一反三巧迁移。例如,在学习《风筝》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逐渐实现生活经验在写作中的迁移,充实写作的内容。(三)独具匠心再创造。例如,在《我和____过一天》的习作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拓展阅读,发挥想象力,锻炼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地创新语用训练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漫步在鲜活的语文世界。
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与历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通过点拨、诱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等历史故事后,教师结合“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从古典文集中寻找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阅读,加强语言组织与运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差异化的作业要求中完成对自我表達的思考,体会语用规律,自主运用语用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不断丰富语言的“库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将语用规律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促使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自我表达与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