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应用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的效果分析

2020-03-17 11:33陈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肠系膜放化疗抗原

陈海霞

直肠癌是肠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在直肠下段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尤其以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数量较多。临床研究显示直肠癌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确诊时通常进入进展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且可伴有肿瘤周围脏器异常的情况,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对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手术方式将直肠系膜切除,以此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复发及转移的几率较高,并且很容易导致手术保肛率下降,加上并发症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1]。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80 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探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4~72 岁,平均年龄(47.25±8.82)岁;肿瘤TNM 分期Ⅱ期22 例,Ⅲ期18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5~73 岁,平均年龄(47.18±8.94)岁;肿瘤TNM 分期Ⅱ期21 例,Ⅲ期1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年龄均>18 岁;所有患者疾病分期均为Ⅱ~Ⅲ期;所有患者肿瘤均处于中低位;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直肠癌;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1.2.2 排除标准 患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或放化疗禁忌证;患者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远端转移。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单纯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先从左侧游离乙状结肠,解剖出肠系膜下静脉,并分别在距离脾静脉和主动脉1 cm 处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结扎处理,之后完成淋巴结清扫。根据实际情况在直视下沿着盆腔脏层和壁层筋膜间对左右腹下神经内侧的脏层筋膜、直肠周围系膜和恶性肿瘤进行游离处理,直至肛提肌平面,让脏层筋膜保持完整,并在对直肠侧韧带进行处理时靠近盆壁锐性分离,避免钳夹结扎。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牵拉和挤压肿瘤,以此防止在分离脏层筋膜时对其造成损伤。

1.3.2 试验组 患者在手术前使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放疗使用6 MV X 线直线加速器完成,实施常规分割放疗,放射靶区选择原发病灶及肿瘤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野设计使用直肠癌盆腔5 野照射,照射剂量为18 Gy/次,放疗5 次/周,连续治疗5 周,总剂量为45~50 Gy,放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同步化疗,其中在放疗第1 天时按照100 mg/m2的标准使用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87)进行静脉滴注,按照200 mg/m2的标准及750 mg/m2的标准于第1~5 天时持续使用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84)和5-氟尿嘧啶(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37)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持续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结束。对患者实施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期间,密切观察其基础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保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患者实施同步新辅助放化疗4~6 周后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完成对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末端回肠造瘘方法,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保肛、复发、转移、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和糖链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术后3 个月,对患者的保肛、复发和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术后吻合口漏和输尿管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24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242 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保肛、复发及转移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保肛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复发率5.00%、转移率0 低于对照组的30.0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52、8.6580、4.2105,P=0.0006、0.0032、0.0401<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5,P=0.0449<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保肛、复发及转移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直肠癌是发生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但研究表明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存在关联,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在确诊时通常已进入中晚期[2]。手术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较为常用,患者在手术后病情通常能得到有效改善[3]。但根据临床实践,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位置通常较低,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患者的肿瘤组织,患者在手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4]。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的常见手术方式,其相对于传统手术能更好地完成对患者肿瘤组织的清理,减少对患者局部造成的损伤,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5-7]。但实践表明,患者在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保肛率较低且并发症较多,不仅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10]。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是近年来用于直肠癌患者治疗的常见方法,其在配合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效果较好,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1,12]。相关研究表明,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时,配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保肛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且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能有效确保患者的整体疗效达到预期[13,14]。

本研究对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应用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24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242 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保肛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复发率5.00%、转移率0 低于对照组的30.0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52、8.6580、4.2105,P=0.0006、0.0032、0.0401<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5,P=0.0449<0.05)。

综上所述,对于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给予患者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让预后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系膜放化疗抗原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