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体尺性状与腹脂沉积相关性的研究

2020-03-17 02:15郎倩倩徐振强张德祥1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尺遗传力表型

郎倩倩,张 燕,徐振强,张德祥1,*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3.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东新兴 527400)

近年来,肉鸡选育在日增重、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商业群体中,随着生产性能改善,体脂含量过多及其他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给肉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发现,现代商业肉鸡品种每公斤体重就包含150~200 g的脂肪,且其中绝大多数脂肪并不是生理所必须的,会浪费很多饲料;同时,这些多余的脂肪在屠宰时只能当废弃物丢弃,不仅会影响肉产品加工,而且会降低屠宰率和经济效益[1]。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喜食营养、保健和低脂的优质肉品,因此,脂肪过度沉积已成为现代肉鸡生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腹脂过多问题尤为明显[2]。

一般而言,对腹脂直接进行选择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寻求活体度量腹脂量的间接选择指标,而后对其进行选择以降低腹脂重(率)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体尺性状是肉鸡育种过程中的常规测定性状,简单易测,因此可以通过估计体尺性状与腹脂沉积之间的相关性来探索利用体尺性状间接选择腹脂的可行性。季从亮等[3]利用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N414品系估计了母鸡105日龄时的腹脂重、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等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腹脂重与胸宽、胸深、骨盆宽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588、0.534、0.400,提示胸宽、胸深、骨盆宽等体尺性状可以作为腹脂重的间接选择指标。另外,表型性状的准确记录及其有效管理和分析是选育优良畜禽品种(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系统地存储、管理和分析表型数据,李敏等[4]建立了东北农业大学肉鸡腹脂率双向选择系群体表型数据库管理系统(NEAUHLFPD),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肉鸡的表型数据,也可以保存和管理基因型和基因组学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促进低脂肪肉鸡的选育。这些工作都为通过体尺性状间接选择腹脂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体尺性状与腹脂沉积的相关性,以期找到腹脂沉积的间接选育方法,为培育低腹脂的黄羽肉鸡品种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选择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天露黄鸡父系N409品系3 80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肉鸡试验场,地面平养,饲养周期为105 d。全程按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肉鸡饲养模式饲养,饲养规程参照《温氏集团天露黄鸡肉鸡饲养作业指导书》进行。1~42日龄饲喂黄小料,43~49日龄由黄小料逐步向黄肉料过渡,50~105日龄饲喂黄肉料。日粮营养水平见表1。饲养过程中淘汰僵鸡、残次鸡,并记录死淘鸡只数量和翅号。

1.2 实验方案与测定指标 1日龄进苗,35日龄进行性别鉴定及分栋饲养,56日龄给公鸡戴眼镜,防止其打架致死。104日龄晚上禁食,105日龄测定个体的体重、体尺性状,包括胸宽、骨盆宽、体斜长、胫长。测定完成后,屠宰所有个体,并测定个体的腹脂重、皮脂厚、全净膛重等屠体性状。所有指标的屠宰测定方法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发布的《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5]执行。各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测定方法如下:

体斜长:用皮尺沿体表测量肩关节至坐骨结节间距离(cm);

胫长:用卡尺测量从胫部上关节到第三、四趾间的直线距离(cm);

胸宽:用卡尺测量两肩关节之间的体表距离(cm);

骨盆宽:用卡尺测量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cm);

活体重:屠宰前称量活鸡体重;

全净膛重:屠体重去气管、食道、嗉囊、肠、脾、胰、胆、心、肝、腺胃、肌胃、脂肪、头、脚和生殖器官,保留腹部脂肪、肌胃周围的脂肪和肺、肾,称重。

皮脂厚:用卡尺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

腹脂重:将腹部和肌胃周围的脂肪剥离后进行称重。

腹脂率=(腹脂重÷活体重)×100%。

1.3 统计分析 利用R软件、DMU软件及SPSS软件计算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参数的估算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其线性模型为:

Y=Xb+Za+e

其中,Y是由表型性状的测定值构成的向量,b为固定效应向量,有性别(2个水平)和栏组2个效应(4个水平),X为固定效应的相关矩阵,a是个体育种值向量,Z是个体加性遗传效应的相关矩阵,e为残差。模型的方差与协方差组分估计采用DMUV6软件包的AIREML算法。

遗传力的计算公式为:

遗传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Axy为x性状和y性状的遗传相关,COVs(xy)为x性状与y性状的遗传协方差组分,σ2s(x+y)为x性状与y性状观察值相加后估计的公畜组分,σ2sx为x性状单独估计的公畜组分,σ2sy为y性状单独估计的公畜组分。表型相关则是利用SPSS18.0中的双变量相关性功能进行计算并分析,所得系数为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鸡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由表2可知,公鸡(样本含量为1 809)105日龄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070~0.691,其中胫长、活体重、全净膛、腹脂重、腹脂率的遗传力较高,为中等偏上遗传力,胸宽、骨盆宽、体斜长、皮脂厚属于中等偏下遗传力。

由表3可知,对于公鸡,在表型相关方面,除胫长外,各体尺性状及屠体性状均与腹脂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体尺性状中,胸宽、骨盆宽与腹脂重的相关性最强,体斜长次之;屠体性状中,活体重与之相关性最强。各性状与腹脂率的表型相关性则不如腹脂重强,除了体斜长与胫长外,其余各性状均与腹脂率呈正相关;且各体尺指标与腹脂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各屠体性状均与腹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遗传相关方面,各性状与腹脂重均呈正相关。体尺性状中,除胫长外,其余各性状与腹脂重相关性均较强;屠体性状中,各性状与腹脂重相关性均较强,其中皮脂厚与之相关性最强,活体重次之。除了骨盆宽与胫长外,各性状与腹脂率均呈正相关。体尺指标中,胸宽与腹脂率相关性最强;各屠体指标与腹脂率的相关性要强于体尺指标,其中皮脂厚与之相关性最强。

表1 供试鸡群日粮营养水平

表2 公鸡105日龄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表3 公鸡105日龄各性状与腹脂重(率)的相关性

2.2 母鸡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由表4可知,母鸡试验群体(样本含量为1 807)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042~0.542,皮脂厚遗传力最低,胫长遗传力较高,为中等偏上遗传力,其他性状均为中等偏下遗传力。

表4 母鸡105日龄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由表5可知,在表型相关方面,除体斜长、胫长外,各性状均与腹脂重、腹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各性状与腹脂重的相关性要强于腹脂率;在遗传相关方面,各性状均与腹脂重呈正相关,屠体性状中,皮脂厚与腹脂重相关性最强,体尺性状中,胸宽与腹脂重相关性最强。各性状与腹脂率的相关性则不如腹脂重强。

表5 母鸡105日龄各性状与腹脂重(率)的相关性

综上,进一步分析各性状与试验群体的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可知,公母鸡的胸宽、骨盆宽、体斜长、胫长可以作为腹脂性状的间接选择指标。

3 讨 论

畜禽的体尺性状是衡量其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关于禽类体尺性状及其与其他性状之间关系研究也有很多。陈希萍等[6]对112日龄笼养金定鸭母鸭的研究结果表明,笼养金定鸭的体斜长与腹脂重显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李乃宾等[7]对12周龄贵妃鸡的研究结果表明,贵妃鸡体斜长、龙骨长均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杨芬霞等[8]对14周龄麒麟鸡的研究结果表明,体斜长、龙骨长等体尺指标都与腹脂重显现一定的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体斜长与腹脂重呈负相关关系,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中,母鸡群体体斜长与腹脂重呈负相关(表型相关),而公鸡群体中,体斜长与腹脂重呈显著的正相关(表型相关),可能是华南地区市场对优质鸡体型选育的要求或是公鸡的体脂率较低而导致。

徐明明等[9]对126日龄雪峰乌骨鸡研究表明,公鸡的胸深跟体重显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能够利用胸深这一体尺性状衡量雪峰乌骨鸡公鸡的生长性能。本研究中测定的指标是胸宽,并未测定实验群体的胸深,因为胸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更广泛。结果表明胸深与腹脂重呈极显著的正表型相关。许恒勇等对10周龄钢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鹅的胫长与活重、屠体重等屠体性状呈显著正相关[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群体的胫长与腹脂重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导致。

4 结 论

综合以上结果,由各体尺性状与腹脂沉积性状的表型相关以及遗传相关可知,黄羽肉鸡公母鸡的胸宽、骨盆宽、身长、胫长可以作为腹脂沉积性状的间接选育指标。胸宽与骨盆越宽,身体与胫骨越长,腹脂越多,反之则越少。在育种实践中,应该在不影响销售的前提下,将鸡只适当往体型瘦长的方向选择,这样更有利于降低腹脂含量,提高饲养效率。

猜你喜欢
体尺遗传力表型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美系大白种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