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小说《西河街七号》荣获第21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
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在本文中,胡进与我们分享了她的写作故事。她把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都付诸笔端。她说,写作,让她与过去和解。
写他们的故事,写我的回忆
当我提笔想写一个故事时,那些回忆突然都出来了。
那是在上海的生活,外地人蜗居在小院里,家乡不同,口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除了尽力过得更好的想法,一切都不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更何况这地方生长着众生百态。
我家开杂货店,人们来来往往,神色各异,颇有点茶馆的意思。我看着不同的人在公用电话前的反应,忍不住猜想他们的故事;我听着买东西的人七嘴八舌的谈话,也能拼凑出一段小说。我有了许许多多零零碎碎的故事。
我写他们的故事,写我的回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如果非要从这座城市找点值得留恋的东西,大概会是每个夏风沉醉的晚上,父亲摞好两箱啤酒,摆上自制的棋盘,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来了,一起下棋聊天吹牛。不过最寂寥的时候也是在这里,晚上十点之前人们会散光,偶尔几个行人孤零零地走过,夏风凉飕飕的。
无意间看到自己入围了作文大赛复赛,我一下扔掉吹风机,披头散发地去找母亲。母亲说没收到快递。我冷静下来,想着肯定是重名。母亲打了许多电话,才在门卫处找到那份薄薄的快递。那是江苏那年的第一个雪夜,从门卫到家门口,踩着薄薄的雪,我和母亲一路无话。
我恍然想起,已经六年没有见过上海的冬天了,我只有暑假时为了逛漫展才去,所以我记忆中的上海是闷热的、疲倦的。关于她的冬天,我只能回想起那时候,啤酒格上放着的洗脸盆里袅袅上升的热气,东面斜射的阳光照在店门口,穿透了水雾,浮在水上,好像是暖的。
回忆落在纸上,变成糖
为参加复赛到达上海,将近晚上十点才走出高铁站,我还是迷糊的。我说,妈,我们回去吧,我真的不会写作文,拿不到奖怎么办。母亲一下子尖利起来:“来都来了还能回去吗?”我知道她也不喜欢这个城市。
第二天,父亲把我们送到学校就走了。寡言的父亲不会说出我想听的鼓励的话,他的确也不知道该和我聊些什么。不过我知道,他很开心,这就够了。
那天上午阳光很好,巨鹿路路旁的梧桐树高近屋顶,叶子稀疏,枝干却是直挺挺地向上蹿,寒树瘦,却沉雄。背阴的店铺多是咖啡馆,还睡在冬日暖阳里。向阳一侧的早餐店、小超市、服装店里,顾客早已进进出出了。街道两侧风格迥然不同,却又奇异得和谐。
时间还早,我在街上走了会儿便热得不行。果然,我还是忘了,上海的冬天比苏北暖和得多。我正在一点点找回关于上海冬天的记忆。
在考场写的文章不算好。不过一出考场我就释然了,也没那么在意奖项了。对我来说,参赛不是为了拿一张用于高考的证书,而是让我意识到,自己离不开从前那个小院子。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一点都不假。我知道我不该再厌弃那十年,是它们组成了我。3岁到13岁,我的所有童年,我所有的性格皆源于此,上海怎么能不算是我的另一个故乡呢?
我拿了二等奖,颁奖典礼在青松城。出门看见母亲的一刹那,我的眼泪还是出来了。我看见母亲的失落,我也贪恋一等奖的荣光,不过我也终于找到了一件值得继续做的事。
继续热爱,继续写
我和母亲又去了黄浦江畔,江水滚滚,很冷,寒风直往心上吹。我每次来上海都要来看看东方明珠。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因为看着它就有许多动力吧,告诉自己,上海是那么美好,值得向往。
《楚门的世界》里说:你是一个聪明人,应该走出去。人应该享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企图理解这个世界。现在想来,那些自以为深沉的回忆不过是作茧自缚罢了。那次作文比赛仿佛是老朋友,提醒我,我是那么热爱阅读和写作,提醒我,写作不是功利的。
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中说的那样:归根结底,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我们终将化为粉尘,归彼大荒,但还是要写,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我想確实如此,确实需要文字记下奔涌而来的记忆和灵光一现的想法,来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生命里无疑还会有许多个冬天,但没有一个冬天,会如这个冬天。
在我18岁的这一年,同这时的风、这时的云在一起。
编辑 巴恬恬 3655842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