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
摘 要:以培养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本研究将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去,观察不同学生的发展轨迹,从而探索工匠性人才的潜质特征,观察工匠精神的初步形成过程,进而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任务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匠型人才发现和培育方法,为具有工匠潜质的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匠型人才 工匠精神 应用型院校 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b)-0218-03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training craftsman talents has emerged, which emphasizes student-oriented, gives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is study will go deep in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different students, so a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raftsman talents and observe the initial formation process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n from the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teaching task design, student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a set of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operability of craftsman talent discovery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craftsman potential.
Key Words: Craftsman talents; Craftsman spiri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要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离不开工匠型人才,教学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工匠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人才的发现和工匠精神的塑造。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院校,理应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任。目前多数应用型院校学生培养与评价机制仍停留在以短期学术成绩和技能操作熟练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支撑起工匠型人才的长远发展。
以培养“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工匠型人才的潜质水平,并根据学生潜质水平设置合理的工程问题,摒弃传统的教材章节实践教学安排模式。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划分和融合,并体现在工程问题逐层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完成知识体系的内化和重构,以期提高學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向“工匠型人才”的标准靠拢。
1 研究目标和意义
目前,以短期学术成绩为标准的结果导向评价方法仍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主要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在现有评价体系下产生的优秀生虽然获得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面对专业技术既缺乏钻研的兴趣也没有足够的坚持不懈的毅力,毕业后很难成为专业技术骨干。而一些在现有评价体制下看似普通平庸的有些学生反而表现出对专业技术具有持续钻研的动力,在毕业后逐渐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本研究从过程评价入手,发掘工匠型人才的精神特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新的学生评价方法,并尝试探索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塑造工匠精神,为工匠型人才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研究重点是工匠特质和学习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方式,通过这一研究可以知道工匠特质在什么活动中容易显现,而什么活动又可以磨炼和强化工匠精神,这对工匠型人才的发现和培育有指导性作用。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工匠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匠型人才的发现和培育方法可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切入点,无论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习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需要解决问题
(1)明确工匠型人才应具有的特质。
目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方向。所谓工匠是指具有专长、技术精湛的匠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匠的内涵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它是指受到工业文明培育、训练,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且有着高超技术的人才。当代工匠应必备一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技艺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匠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等。
(2)建立工匠型人才评价制度。
“工匠型人才”评价制度应区别于简单的学术成绩考核、技能操作熟练度评价,需根据“工匠型人才”的特质合理制定评价制度,应能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系统是否全面、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制度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技有所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同时,“工匠型人才”具有的“工匠精神”是高层次的思想意识形态,需满足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因此,“工匠型人才”评价制度还应包含一定的激励策略,体现出对工匠型人才的尊重,激发工匠型人才的创造力。
(3)组织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实践教学活动。
“工匠型人才”特质中学生需具备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技术之美,加强其专业兴趣和专注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发生。可通过设置与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再认识、学习体系的重构,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相应也会发生一定转变。通过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源动力。
3 研究内容
为达成发现和培育工匠型人才的目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匠特质研究: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分析记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等信息,研究具有工匠潜质的学生的特质。同时,向学生表述“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理解,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身工匠型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和能力。
(2)工匠特质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在何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工匠型人才潜质更有利于被发现,而其外在表现形式如何识别,进而尝试建立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发现具有工匠潜质的学生。重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互动模式,鼓励教师深度介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去进行评价,为工匠型人才的发现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
(3)体验技术美感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重现被当前教学方法遮盖的理论和技术的内在美感,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美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为工匠精神培养做好铺垫。
(4)工匠精神塑造的研究:改革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在知识再发现和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去实践工匠精神,把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等工匠品质变成自己日常的一种行为习惯,让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意志品质能够在其学习过程中得以强化。
4 研究措施
在日常教学中减少知识的简单传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并共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通过与学生深度的交流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积极主动地获取课堂反馈,并不断调整改进授课内容和方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走访,研究工匠型人才的潜质和培育路径。实施过程大致分为以下3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区分,可交叉进行、循环反馈。
(1)在日常授课和工作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把知识复制变为知识的再发现,引导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尝试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技术的内在美,发掘具有工匠潜质的学生,以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及时交流总结,探索评价机制。此环节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评价方法和教师的偏见,样本覆盖范围尽可能大。尤其是一些有工匠特质的学生并不在意自己的短期学术成绩,还有些同学不喜欢和教师互动交流。要做到必须和不同特质的学生深入交流,注意观察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理解。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记录下这些学生的思维习惯、兴趣点、性格特质、面对不同难度任务的积极性等。为学生评价的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维度。
(2)利用项目实践磨练工匠精神,研究工匠精神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这一环节的研究分为2个步骤。首先组织有潜质的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观察学生能否在脱离了单纯的课堂环境进入到较为复杂的环境之后仍可以把精力聚焦于技术本身并取得一定进展。在研究过程不断把结果反馈到上一环节,进一步修正评价方法。在上一步骤锻炼的基础上,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实战横向课题,尝试解决企业问题,利用真实项目磨练和强化工匠精神。在项目进行的关键节点,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精神层面特质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实践项目在工匠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利用这一环节的反馈,修正对于工匠人才潜质的认知和评价。
(3)选择培养对象进行细致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内就业,并提供长期帮助和跟踪调查。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校友信息,尽可能扩大研究样本,把获取的有效信息反馈到上述2个研究环节,以支撑后续研究。
5 结语
本文以培养工匠型人才为研究目标出发,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也为如何优化实践教学结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对于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祝福,黄金花,陈少艾.基于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课教学体系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8,7(14):113-115.
[2] 戴世英.培育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142-143.
[3] 陈霞,杨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9(23):127-128.
[4] 杨显,麻彦龙,周志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实验信息化平台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 2018,15(6):238-240.
[5] 张旭刚.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5):127-132.
[6] 高洪芬.应用型工科院校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7):221-222.
[7] 张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8] 段瑶瑶.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9] 董燕.地方院校林化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梧州学院化工学院林产化工及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高教学刊,2020(34):104-107.
[10] 叶铁.普通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15-16.
[11] 何莉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5.
[12] 郑晶.浅析应用型高效工匠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