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虎 周见光
[摘 要] 首先阐述了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其后分析了技能竞赛引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革新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关 键 词] 技能竞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114-02
一、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创新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及学生均对技能竞赛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也意识到其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系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学生在院校期间可以快速掌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同时通过一系列实践实操训练找到符合自身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技能竞赛的有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从真正意义上迎合了新课程改革对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技能竞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综合性的竞赛训练,对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使其更为熟练地开展后期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后期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快速上手。另外,这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较为突出,能够切实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从而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持续发展。
二、技能竞赛引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但从整体上来讲,参赛人数在整个院校中比例较低,大多数采用百里挑一的方式进行组队。由此可见,技能竞赛面对的学生群体仅仅是少部分人,与此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对参赛学生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其他学生的教学,甚至减少了其他学生的教学训练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系统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及素养的分层增加了教学难度。由此可见,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業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不断扩大技能竞赛的影响面,对其他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也能起到推动和激励作用,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革新的思考
(一)重视应赛能力分析,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1)在进行技能竞赛时,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团体组队的方式参加到项目活动中。据调查,团体参赛率大约为80%及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凸显出其个体差异,实现优势互补。(2)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竞赛内容,目前大多数竞赛项目增加了工程测量、中央空调安装调试等相关的模块及内容。同时,建筑CAD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及考核。(3)在竞赛任务活动中,越来越多的项目容量得到了增加,竞赛内容及任务重难点逐渐转移到学生的技能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心理素养、应变能力等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在对整个竞赛流程进行考核评价时,越来越凸显出规范性、安全性、文明性,适当增加了材料节约、机械自动化等相关的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立足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考核标准,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专业设计、岗位职责标准进行有效的衡量分析,运用2.5+0.5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培养适合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及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正确看待技能竞赛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及职业能力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培养出素质型、技能型、综合型优秀建筑人才。
(二)关注赛项任务设置,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改革创新,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上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生产、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反映出未来产业的具体转型结构。具体而言,技能竞赛中设置的内容及考核标准反映出的是学生未来的岗位职责、岗位内容、核心技能等。例如,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竞赛项目操作技能考核包括运用全站仪进行三线及测量等相关的项目活动。众所周知,全站仪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种手段和仪器,只有熟练掌握其实践操作的技能技巧,才能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引入了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及项目活动,积极开展全站仪操作技术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弱化了经纬仪的使用教学,使学生能满足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例如,建筑工程算量竞赛主要包括手工及软件算量两个主要模块,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为基础的建筑知识及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竞赛的主要项目及内容,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加强手算与电算技能的实践训练活动。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渐被运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有针对性地融入了相关的考核内容,调整了教学计划及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增加了自动化实训教学环节。
(三)借鉴技能竞赛标准,助力实训质量提升
1.引进技能竞赛设备,改进实训教学环境
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开展过程中使用的系列设备设施均是由固定的厂家经过长期的调研、运行、开发所制造的,经相关行业协会认证推举,因此从总体上讲,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安全性,参数整体上能够达到国家相關要求及标准。例如,在进行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的竞赛项目时,大赛组委会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和控制电气原理图绘制、管材的加工与连接、系统控制与调试等相关内容,而高职院校也应当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实训任务,立足社会中电气、管道、土建、自动化系统运用等岗位的核心技能开展多元化的实训教学,以满足当前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实现以赛促教,可以根据竞赛的要求和标准购买相应的设备设施,或是加强与周边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对实训环节、设备设施进行研发,在院校中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及场所,为后期任务导向、项目工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习竞赛标准意识,强化实训规范教学
开展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必须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对学生系统性考核的核心所在,越是级别高的竞赛,其越注重比赛的制度性、规则性、标准性,甚至参与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考核的要点。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其本身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否按图施工,这些都是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建筑专业开展的一系列实践训练活动以学生的持续性、综合性、全方位发展作为目标任务,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更注重教学的规范性,并且将这样的标准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
3.参照竞赛评判方法,改革实践训练评价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的技能竞赛主要包括理论、实践操作、职业素养三个模块,部分竞赛会考查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通过考核分析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推动其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整个竞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化企业管理绩效考核模式的特点。立足技能竞赛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可以对实践教学模式手段及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创新,将理论、实践操作及职业素养均纳入考核机制体系,以此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学习阶段、学习能力的变化发展,教师应当对不同衡量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优化,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着重考虑,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不断培养其安全意识。
4.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加快教师能力培养
技能竞赛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师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大多数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在企业及社会中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而技能竞赛的有效运用使教师在院校中能够进行集中实训培训,针对其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深度学习,同时,这样的方法对教师的专职工作影响不大。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技能竞赛这一平台及环境氛围,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及指导竞赛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一系列培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明确企业实践操作的核心流程及环节,同时了解当前社会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工艺、技能、材料设备,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践规划,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使其能够更为灵活地掌握相关学习技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技能竞赛应当重视应赛能力分析,推进学生素质培养,关注赛项任务设置,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借鉴技能竞赛标准,助力实训质量提升,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加快教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婷婷.关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好家长,2018(96):218.
[2]郭佳.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
[3]张静.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J].新校园(阅读版),2018(4):20-21.
[4]江岸,李冬睿,黄锵.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课岗证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9(1).
[5]张洁静.技能竞赛促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述评[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08-209.
[6]李进印.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才智,2018(3).
[7]张建蕊,李鲲.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3):40.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