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琼 冯娜 蒋文 殷爽 张芹
[摘 要] 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也基于此项,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实际,通过走访收集与分析川渝地区校企合作基地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就业素质要求,并结合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与就业市场对接的重要性;根据课程目前开设运行的情况,并由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反馈,进一步验证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践指导的重要作用。以求能为川渝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提供更好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将该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方向更好地与教师资格证获取与公招考试相结合,重新解读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便于更好地形成就业方面的课程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70-02
一、“三教”改革的迫切性與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三教”改革的背景
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所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也合称为“三教”改革。开展“三教”改革具有紧迫性和针对性,它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是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也是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其指导思想的带领下,致力于研讨进行更加高效的教育改革,其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践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的研究情况
不少学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学者周建松、陈正江提出,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上,在教师改革方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材改革方面: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以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为形式推进教材建设,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进展,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充实进入教材内容,实现书证融通。在教法改革方面,要充分认识教法作为教学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性;同时以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教法改革切入点;辅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法改革,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增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1]王成荣、龙洋则提出要为教师“赋能”。“在推进教材改革和创新方面,以推进课程建设作为根本措施,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校企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校企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在校内课堂进行“上班式课程”开发,借鉴“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发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建立企业课堂,创新实践教学等。[2]
(三)我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我国各大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是课程内涵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但类似的课题研究中,大部分院校的研究范围还是偏大,倾向于研究此类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或倾向于大地域范围的教学法改革研究。同时,对高职高专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此类课程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数的研究偏向于本科起点的小学教育专业,或者针对具体个别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的研究,很少有对具体区域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详细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对如我校实际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进行高契合度的指导。
二、我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鉴于具体区域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详细研究,通过对川渝部分小学主要是我校校企合作基地的一线教师和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走访,收集本课程开设的效果与建议。目前我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
(一)针对学情实际来看,课程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不够紧密细致
虽然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定位分为技能、知识、情感、素质四项,每一项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有些描述偏重于不可考量,也不能具体指导操作,如“帮助学生体验小学语文教法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来源于现有经验总结,是服务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平行课程,培养其职业的敏锐度”。
(二)教师的示范性不足
我校的语文授课教师队伍偏年轻,虽有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校指导,但整体效能不足。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师普遍年龄在30岁左右,大多来自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真正进入一线小学进行过一年以上的教学实践,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不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三)教法单一
我校近两年也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进行过改革,虽然调整了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接受轻探究等教学模式,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成效。在教学手段方面,理论讲授时间过长,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进行活动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开展自我主动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活动少;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多为书面性作业,且在备课、上课、批阅作业等方面缺少练习,学生也很少能根据自我学习实际反思并发表观点和看法。
(四)应用性与启发性不强
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应用性不强,要把语文课程转变为真正的应用性课程,为学生真正带去在教材分析、教法指导、小学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启发。
三、我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情况和部分师范生访谈情况,现就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专业基础奠基薄弱
我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主要有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學、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班队与少先队管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小学自然科学基础与教学,但奠基课程比较薄弱,仅有中外历代文学作品选读、现代汉语、应用写作、数学基础、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这些课程作为支撑,且部分课程的教学时长比较短,不够支撑师范生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授课教师素质不够
对师范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应该是授课教师,但我校的授课教师普遍年轻,虽有一系列措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但还需要时间。
(三)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
虽有见实习、技能大赛、课程实践等教学环节,但师范专业的技能训练整体偏少,在教学设计、三笔字、普通话、教师口语与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训练也不足。
四、“三教”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改革思考
(一)教师培养
开展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培养路径探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1)与地方政府对接,结合政府发展规划,培养紧密衔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小学教师人才储备队伍,继而扩大专业影响力。(2)大力进行授课教师教学基础功夯实与竞赛。举办教学基本功专题培训,建立学习保障机制,并纳入教师个人素质考核。(3)进行师资互换与行业融入尝试。与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师资互派机制,利用合作小学行业的领导力,开展小学教育行业论坛等活动,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指导专业内涵建设。(4)开展小学课堂常态学习型教研。语教法教师每月轮换进入小学学习,保障一周四个课时以上的学习量,激励授课教师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下放一线小学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摸索。
(二)开展针对性教材研究与编写
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深入研究,课题组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以专题研究为纲,利用教研会和外出学习机会,对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开展教材分析分享会;结合我校学情实际,整合目前开设课程科目,添加专题项目教学,探索课证融合内容,再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聘请行业专家指导,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等。
(三)开展教法探索与改革
主要是革新单一授课教学,充分利用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实习见习模拟课堂等方式,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建立校级课程资源库,大力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课文朗诵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以赛促学活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机能,在小学语文专题项目教学如课标研读、教材分析、备课预习、上课把控、课后辅导、作业批阅等环节进行夯实性训练,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平台,采用项目比赛、作业展示、总结反思、演讲分享等途径来考核师范生在教师素质/教材分析/教法提升、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和心理知识、课件制作与多媒体的使用、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2]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