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融合的探究与实践

2020-03-16 03:25刘长庚陈光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建模学科

刘长庚 陈光军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领域出发,以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融合之道,联通虚拟、实体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点、线、面、体的连接性想象中充分地、自由地发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加深对空间、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提升学生推理运算、数据处理、3D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中学数学  融合 衍生 积蓄 谱写

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融合的实践主要从中学数学领域出发,以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融合之道,联通虚拟、实体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点、线、面、体的连接想象中充分、自由地发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加深对空间、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提升学生推理运算、数据处理、3D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在与学科融合实践研究中,经历了衍生、积蓄和谱写历程。

衍生“融合”希望

每当走进“爱创家”创客空间,听见那一台台3D打印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看见那高温喷头在滑轨上左右移动,打印机的升降平台自上而下缓缓移动,融化的PLA材料一层一层堆积,逐步形成作品的轮廓,渐渐变成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精美物品时,兴奋、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路过的学生和老师,都情不自禁地驻足,总会被那十台打印神器----3D打印机所吸引,会目不转睛地看喷头不停地移动,满怀新奇、惊讶的心情,慢慢观察并沉浸在其中,享受着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久久不愿离开。面对这火爆的场面,课题组从学校的校情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聚焦先进、前沿的3D打印技术,为师生提供了一方探究的沃土,埋下创新的种子,衍生“融合”希望。

“近水楼台先得月”。教师利用学科优势和自身特长,通识与专业结合,尝试做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融合实践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激励、唤醒学生,密切关注多元、丰富、开放、变化无穷的现实生活;重视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图形,建立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的联系;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学习能力、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学科协同、主题协定、通力协作,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壁垒,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的学科知识领域,从单一的学科走向多门学科的融合,齐心协力寻找3D打印技术与中学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处,厘清学科融合基点,聚焦价值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融合中成长,在融合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在融合中开始一点一滴的原始积累。

积蓄“融合”力量

“融則存;融则强,融则盛”。师生在融合中的绵薄之力,在生命成长的、无限伸展的旷野---“爱创家”创客空间汇集。师生从数学维度认识3D打印技术,明白了3D打印技术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学的结合体,是平面到立体的进化,是用喷头描绘的精彩世界。师生领略材料之识、工具之能、过程之控、资源之选、分享之趣等等,师生面向未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寻找、探索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实质关联处。积攒了融合的第一股力量,进行了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现实世界及生活中的物体都是三维立体的。观察、分析、对比、想象物体的几何形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3D模型都能用数学模型加以表达,同时数学、算法、数据分析的计算可视化也可呈现为2D、3D图形,3D打印技术是中学数学的一种可视化呈现形式。因为3D建模本质是一种图形交互方式下进行的是一种数学建模方式。利用数学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知识,在3D设计软件中通过点数据确定线,通过线完成面的数据设定,通过面拉伸出形体,通过其他命令进行更多要求的雕琢,构造出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几何体。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运用3D建模软件实现设计图样的表达,将设计构思转化为模型,使用3D打印机完成制作,实现作品的实体化。

谱写“融合”篇章

3D打印技术融合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结合中学数学的运算、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函数与方程等数学工具;融入逻辑控制、循环控制、变量和模块定义等主要编程思想;建立起数学知识、编程思想与3D设计之间的桥梁,把学生带入问题、应用、直观、虚拟、合作、创作等情境中,把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整理为精确、清晰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呈现特定的事物,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空间思维,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以及立体空间感。3D打印技术目前走在了历史的交汇点,与中学学科融合,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思想,新力量,犹如多股岔流汇聚在一起,形成激流,迅猛异常,向前飞奔,谱写“融合”新篇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融合,可以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借助数学知识快速进行物化设计,易于滋生成功感和成就感。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地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融合吸收有益元素,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生活情景和学习环境,用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再结合形形色色的项目,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纵横联系,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从而探索生活世界中的真面目。用3D打印技术与中学学科融合之力,架起未来和现在的桥梁,助力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施展创新思维,博古通今,融会贯通,修炼匠心;不断突破和超越,让思维可见,让天马行空的创意有形,慧手智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柯影,郑燕林.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5 (4).

[2]徐旺.3D 打印:从平面到立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注:此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3D打印技术与中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JKGHYB-0639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建模学科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