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
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和治理基石,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准确把握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首先就要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多方面显著优势展现系统优势
《决定》首次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涵盖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依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紧密连接、相互支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优势。
二、多方面显著优势植根历史优势
形成优势绝非一日之功,显著优势更是要经历长期积淀、酝酿精炼,經过比较鉴别、认知深化,成为认识自觉、实践自觉。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演化中生成的。传承中国古代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的智慧与精华,汲取中国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乎焉”的经验教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在近代以来艰辛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生成的。170多年的复兴之路,经过了迷茫和觉醒、碰壁和突破,得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结论。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生成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
三、多方面显著优势基于实践优势
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优势,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得到证明,在人民拥护认同中得到验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归因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能够为社会活力的增长提供广阔空间,能够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有利条件。而一些国家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社会动荡、冲突不已、乱象丛生,究其原因,制度建设落后、治理能力软弱是一个根本性原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充分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拥有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自己的核武器,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构筑了伟大飞跃的崛起支点和起飞平台。
四、多方面显著优势彰显中国优势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照。西方的某些政论家,将西方道路神化为“永恒的模式”,“终结”了历史,但频频发生的社会冲突和动乱、暴力事件和流血,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西方的美好神话。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使得世界将关注点转向了中国。苏东剧变后,西方一些人士曾预言中国将成为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块。事实却是中国不仅没有重蹈苏东覆辙,而且呈现出强大生机,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之治”基于“中国之制”,中国制度和治理的多方面优势都是中国优势的生动体现。比如,我国国体与政体高度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仅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而且体现在基层自治制度上,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使得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落地,以人民为中心贯通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中,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自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这就极大增强了全体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国尽责、为国分忧、为国加油,构成了中国力量最具伟力的根基。
五、多方面显著优势归因政党优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中,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也是首要优势,是其他优势的一个根源。因为我国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不是自然产生、自发涌现的,而是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创立起来和创造出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我国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起到了定向导航作用;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党作为“两个先锋队”,担当了人民的主心骨;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党的性质和宗旨,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步调一致得胜利;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势充分发挥,辐射到各方面的优势中,从而大大增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大力弘扬这些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四个自信”夯实基础、打牢根基。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正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建工程。一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四个自信”固本强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本身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过程,就是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实践层面坚定“四个自信”的过程。二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四个自信”增能鼓劲。制度与治理密不可分,制度为体、治理为用,治理成效就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有力证明。通过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激发制度活力,就要赋予治理体系新的生机和力量,从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四个自信”攻坚破障。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有许多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要解决。如果这些硬骨头迟迟不解決,这些难关长期攻不破,这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就会妨碍坚定理想信念,甚至弱化“四个自信”。因此,新时代改革开放能否顺利推进、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四个自信”能否巩固和持久的问题。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四个自信”升级行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新的飞跃,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标准和内涵的丰富、功能和效能的增强。以制度和治理为主轴驱动全面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四个自信”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版本之上,建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创举之上,底气前所未有充足,信念前所未有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最重要证明、最有力说明,也将为“四个自信”提供最大支持、最强源泉。五是回答和解决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之问”,为“四个自信”立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三个如何”就是走向第二个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之问”。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命运与党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视野和总体构建出发回答好“百年之问”。制度为本、价值为魂,《决定》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就赋予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灵魂,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党的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四个自信”的核心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的信任,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信念,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
责任编辑:翟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