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吴琼珠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教材,是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未来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非常重要。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这几年我校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融合挂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目前我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平均通过率75%左右,这个通过率不算高。有些班级通过率高达100%,也有个别班级通过率只有50%左右。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是需要带考证课的教师不断探讨和研究的。
中职学生对单纯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加上理论知识占考试分数的20%,考核的知识面很广,难度有点大。有些学生不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从而导致理论部分丢分严重,影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
我校几乎每个专业都有3+2班级,这种班级学生的总体基础相对较好,但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就比较薄弱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理论题占20分,操作题占80分。有些学生既不懂理论知识,又不会操作题,其中文字处理(WORD)操作题占有25分,文字多,学生读不懂题意丢分严重,甚至有些学生见到题目文字多就选择放弃。电子表格(EXCEL)操作题占20分,电子表格函数部分比较难,加上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如何使用函数干脆就选择放弃。另外,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不理解,造成在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证中丢分严重。
我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时间一般安排在高一年级下学期(即三月份)。有些学生在初中时不怎么熟悉电脑操作,甚至有一些学生还未接触过电脑。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时间少、知识面广、考点多,想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掌握这些操作技巧难度确实很大。根据往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分析,学生主要在以下方面丢分严重:理论题、电子表格操作题、文字处理操作题。
部分学生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认识不到位,认为这个证书不重要,没有制定考取这个证书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出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偷懒,不肯动脑思考等现象。而有些带考证课的教师未能调动学生的考证热情,未能营造等级考证的紧张气氛,导致学生考证成绩不理想,影响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
一直以来,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备考过程中,我校学生都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题知识面广,题库里有几百条选择题,最后考试时只抽取其中20条题目作为考试题,共20分,学生感觉难度很大。学校也不太重视理论知识的训练,一般都是等到考试前一个月才把题目(配上答案)印发给学生背。很多学生不把试卷装订好,很快资料就不齐全了。他们认为这20分不要也罢。其实在考证过程中,这20分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一些电脑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帮助更大。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我校计算机科组全体教师把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系统的理论题编成一本教材,这本教材是在学生高一上学期就发下去,学生可以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早读课也可以选择朗读这本教材,最后在课堂上再做练习加以巩固,三个环节下来,学生慢慢积累计算机基础知识。我校通过这个教学策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时理论题的得分明显提高。
考试系统几年就更新一次,考试系统的题库从原来的35套题目增加到75套,2017年又从75套题目增加到85套。随着考试系统题库的题量变大,可以说考试的难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带考证课的教师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让更多在校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证,我校计算机科组教师深入研究考题,把考试系统模拟练习题的操作题进行难点分类,并标上题号,将考点内容与模拟练习题一一对应,这样课堂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将考点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点对应起来,为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题题量不断扩大,学生只学习半年时间就进行考证,考证教学不允许教师每套题都从头到尾详细讲解。现在每套题都标上考试难点,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题型与分值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哪些题型易得分,哪些题型较难得分,探索出适合学生的答题顺序、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心里有数,增强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证的信心。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证我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学习时间为半年。加上我校班额比较大,有些班级有60多个学生,在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人数又多的情况下,我校带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证课的教师不辞劳苦,分工合作,每个教师负责一个模块,分别把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相关考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课前让学生先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教师再次详细讲解、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3+2班学生考证通过率比较高,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好,喜欢钻研,学习自觉。普通班考证通过率相对较低,原因是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够自觉,不喜欢动脑思考等。现在通过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再听课,考证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也明显提高。
1.演示与实物相结合
在考证教学过程中针对操作题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按题型分阶段训练。教师根据考点抽取相应的模拟题进行讲解,演示操作,每演示完一步,让学生跟着操作一步,然后迅速下去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为了确保教师指导不影响教学进度,一般采用两种方案。第一是控制好指导学生的时间,第二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定较优秀的学生为组长,教师先指导组长,再由组长指导本组的同学。第二种方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最后教师再随机抽查某组学生的做题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因为是操作技能课,教师通过操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具体、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并形成操作技能和技巧,对所学技能加深理解。教师演示完一套题后,为了巩固所教知识点,一般会布置两套以上同类型的模拟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并记录每位学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在考证教学过程中,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指导为辅,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操作模拟题来消化和吸收,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感性知识,而且加深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灵活应用的能力。
2.设问教学
在计算机考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学生觉得比较简单的操作,做完后结果是没有得分,或者是不能得满分。例如,讲解“电子表格”题中将图表移至指定单元格区域操作,学生都觉得简单会做,但就是不能得分。教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图表区域与指定单元格区域贴得太紧,解决的方法是将图表的尺寸调小点,与指定单元格区域的四周都留下细细的小间隔。
3.引入团队竞争
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将每次的答题成绩都截屏保存下来发给教师,教师按小组进行成绩汇总,排团队名次,每周把成绩公布一次。这种反馈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紧张备考的气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团队的荣誉感。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为下一次教学做好铺垫。
4.通过测试积累考试经验
每个模块学习完后,就进行一次小测试,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了解自己对这个模块的掌握情况。全部模块都学习完后两周进行一次测试,评定成绩。通过成绩学生能了解目前自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对考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可以采取一帮一(即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的方法。在后面综合训练课中,每次课都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全题辅导。通过这种“手把手”带徒弟的模式,给后进生很大的鼓励和信心,能激发他们通过考证的欲望,从而努力投入计算机考级考试(一级)备考学习中。
我校通过以上的一些做法,学生能配合教师,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学习中。同时计算机课堂教学显得紧凑、富有生机和成就感。这两年来我校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明显提高,有些班级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