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教学设计对提升中职生艺术设计职业技能的研究

2020-06-30 02:38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广东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版式逆向目标

文/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马 燕

版式设计属于设计专业的基础应用课程,是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切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版式设计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每一个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和技术知识。版式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建立在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相关设计软件等设计课程基础之上的,它是一门由基础向专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课程。版式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有应用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实际设计能力。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和引领学生热爱专业。

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工作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工作就是设计精致的课程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学设计,完成有效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十一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改变和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想从中发掘出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个阶段学生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将逆向教学设计的想法在版式设计课堂中实施和应用,源于一次偶然的教研活动。关于在版式设计课程中推出逆向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打造理解的课堂;第二,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和优势;第三,逆向教学设计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第四,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一、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打造理解的课堂

1.理解的定义

理解的定义:最初认为理解是将我们的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后来慢慢觉得,理解这个词语不仅仅是认知,也意味着行动。正如布鲁姆(Bloom,1956)在他的目标分类法中讨论应用和综合时指出的那样。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地和有效地应用和迁移——在实际的任务环境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理解了”意味着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转化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学生理解了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才会主动探索和学习。

2.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理解。在追求理解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强调为理解而教。展现如何安排学习的优先顺序,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课程本身就是为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具体规划,最终,使之符合内容标准。

3.理解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

理解的课堂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而这些都是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产生的结果。教师设计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习效率。教学大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我们明确了教与学的优先顺序,并指导我们课程设计和评估设计。然而,正如一句老话提醒我们的那样,在最好的设计中,形式总是服从于功能。可以完成教学的预期目标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努力地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哪些方法和形式能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如果我们不能明确学习的预期效果,我们又怎么知道设计是否合适呢?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以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所以,我们的课堂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教学活动导出。这样看来,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二、逆向教学设计对比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和优势

正如诸多论述所提到的,一般而言,薄弱的、盲目的教学设计有两种类型,称之为传统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这两个设计分别是:活动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学习。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灌输式学习比较常见,学生只能被动跟随老师的步伐参与学习。这两种教学设计,在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没有突出强调清晰的目的和明确的表现性目标,那么学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反馈。那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活动或资源的目的,以及活动和资源在实现特定表现性目标时带来的帮助?

于是,笔者尝试将教学设计进行了“翻转”,也就是逆向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地阐述和阐明该课程或该项目练习的预期结果,即学习的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之后考虑以下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成这些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是什么样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导出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内容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再也不是将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而是学生展示理解的能力的倡导者。

图1

图2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形势下,信息化技术逐步完善,教学信息化已经走进了校园,并参与教学。各种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提供了“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机会。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让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评价体系都趋于系统化和标准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对知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样,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一句老话说得好:在最好的设计中,形式服从于功能。意思就是说,我们使用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取决于对预期结果的清晰界定,不论我们怎么设计,必须能够清楚阐明:作为设计结果,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这也就是结果性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课程预期结果;阶段二:设计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手段。

1.确定课程预期结果

根据版式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整合能力的欠缺,采用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1)课程目标:整个课程大纲要达到的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了版式设计课程的学生要具备对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的能力,要掌握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等版式设计理论知识,以及这些版面设计理论在案例中的应用。

②作品完成的标准:通过版面的编排设计,使得内容表达更条理、更清晰,为读者的阅读带来方便,画面具有感染力。

③学习结果:通过版式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并设计出具有感染力的平面设计作品。

(2)单元目标:主要指各应用性案例设计的教学设计。包括标志版式设计、名片版式设计、书籍装帧版式设计、传单版式设计、招贴版式设计、海报版式设计、VI等。下面笔者以名片版式设计案例为模板进行详细阐述。(见图1)

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通过哪些表现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想目标?学生通过哪些表现证明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想目标?通过什么标准评判理解成效?学生通过什么反馈和自评自己的学习,这些评估的设定需要我们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做好,这个环节也是逆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图2。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图3

图4

设计教学体验是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搞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之后,进行的教学计划环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教学体验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引导有目的的行为朝着预期结果发展。一种合理的教学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热爱专业。哪些学习体验和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该如何设计?

版式设计课程主要学习、探究文字及图形(图像)的组织构成原理与方法,既需要平面构成的意识与能力基础,又需要较强的文字意识,也需要图形、色彩方面的良好知识。所以,课程应置于基础造型、构成基础、文字设计、图形语言、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同时课程又带有很强的探究性,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验,体会、领悟画面构成原理和视觉要素,来提高审美能力,是应用课程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思考通过什么样的体验能让学生清楚各专业知识与应用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笔者选择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如图3所示。

课程教学体验:见图3。单元教学体验: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 教与学的体验顺序该怎么安排才有助于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理解?图4逐次列出了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四、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下非常重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更为重要。特别是在2016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界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从职业教育的范畴看,它有着职业的特点。但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逐步趋于多元化,学校已经从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这就迫使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跟着发生转变。

在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确定预期结果,制定评估证据。创设学习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明确版式设计课程知识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了之后能做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师成功地将自己的身份翻转,学生也在无声的行动之中化为知识的探求者。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和理解了知识,人格也得到了重塑。

综上所述,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版式逆向目标
逆向而行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