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芳 李长荣 盛圆圆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书店转型发展探微
王彩芳 李长荣 盛圆圆
[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管委会]
网络书店经营方式的冲击和电子书阅读器的广泛应用,造成实体书店行业日渐式微,高校校园实体书店也受到极大冲击,导致经营困难。文章通过对校园书店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校园实体书店的转型特质和重振策略,即在经营主体多元合力下,通过跨界经营、重塑业态、文化阵地引领等方式转型升级,重新定位校园书店并实现自身价值。
新时代;校园实体书店;跨界;转型发展
校园实体书店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然而,近年来校园实体书店规模却在不断萎缩,渐而退出师生视野。2019年7月,央视《新闻1+1》栏目报道了高校校园书店的现状,提及校园书店状况的调查结果:30%的高校内不再有实体书店,77%的同学喜欢在互联网上购书。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书店生存现状堪忧。
高校校园实体书店(下简称“校园书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营规模一般在300平米左右,高校凭借自家出版社优势,以读者服务部为窗口,采用教材及专业书刊为主、教辅教材为辅的校园书店模式经营。2000年前后校园书店中涌现出一批特色民营书店,如国林风、风入松、万圣书院、三人行、鹿鸣书屋等,由此校园书店进入了发展鼎盛期。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冲击及读者阅读、消费方式的转变,众多校园书店越来越难以为继,不得不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2016年,由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至少开设一所校园书店,为严峻形势下的校园书店发展带来了利好消息。出现了清华大学邺架轩书店、华中师范大学倍阅书店、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店等一批校园书店引领阅读风尚,打造最美书店的热潮。
从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到江苏12部门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校园书店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都明确提出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达到一定建设标准的校园书店,没有做到的应尽快补建。文件对校园书店的建设目标、基本标准、工作分工、政策支持、作用发挥及组织领导诸方面给予了详细解读。敦促校园书店借助政策东风,从互动体验、兼容并蓄、跨界转型等方式着手,开启多维度的经营与服务探索。从老破小到高大上,从粗糙质朴到文艺清新,校园书店逐渐成为高校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校园书店“船小好掉头”,以书为核心,将思想、文化、审美、趣味、休闲、饮食等多种元素揉搓在一起的新经营模式,带来了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的复苏。[2]
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书店,可粗分为依托高校出版社的书店和民营书店两大类。新时代背景下的校园书店可以细分为国有新华书店开办,民营品牌书店开办,“书店+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合办,以及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开办等四类。湖北新华书店率先统一使用“倍阅”品牌于高校书店店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网点”工程。华东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涵芬楼阅读体验中心,钟书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店成为民营品牌书店的代表。建工社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店是“书店+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合办的典型,成为唯一入选“2019年江苏十大最美书店”的校园书店。建工社后又相继在湘潭、重庆等地的建筑院校内开办复制,推行多元经营主体的组合,不断寻求互利包容、合作共赢的经营方式。上海交通大学“阅读隧道”是出版社“前店后厂”模式的衍生,为大学出版社校园书店的特色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样例。
综上,专业企业进驻、社会资本引入和品牌连锁功能的组合,为校园书店做优做强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形成多元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多元业态交织、多种经营主体介入,为校园书店的创新力提升、客户粘着力加强和市场竞争力扩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书店成了新的文化名片,高校职能部门,例如学生处、团委、后勤管理处等在校园书店找寻到了新的育人平台和抓手,校园书店成为潜在的经营主体。此外,校园书店还可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劳动教育计划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到逐步加强。
网络书店巨擘亚马逊、当当都在尝试跨越网络虚拟,从线上衍生到线下。2015年,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开设首家实体书店Amazon Books. 2016年,“当当梅溪书店”在湖南长沙正式开业。在Amazon Books店里可以体验Kindle电子书、Echo 语音助手等产品,当当梅溪书店成为24小时城市文化生活体验中心和一个区域性文化综合体平台。由此,网络书店华丽转身,跨界组合,正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颠覆式的线上大数据和线下体验感交融的运营模式。
作为校园书店,现已从传统的图书销售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向需要通过提供阅读服务、文创体验、展览美陈等跨界行为寻求新的生存之道的过程。诸如杭州师大晓风书店把鲜花纳入文创业务,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店与后勤采取共建书香餐厅、公寓书屋等举措,将书店触角延伸到学生身边。校园书店以书为桥梁的运营模式创新,提高书店经营活力,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传播,打造出新的文化符号和校园文化空间。
与网络书店、校外书店相比,校园书店与师生的校园生活最为接近,书店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存放之所,发挥了先进文化、主流文化主阵地的作用。校园书店与社会书店联合,构成了校内外结合的文化阵地矩阵。在某些地区实体书店欠缺的情况下,校园书店亦兼顾到社区的文化辐射作用,例如华东理工大学陇上书店将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到周边社区,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两者在总体布局、服务功能上相匹配。
打造校园书店文化阵地是一种社会责任,校园书店在书目遴选中应把握正确导向,引导读者健康阅读。通过开辟独立空间,引入学术讲座、沙龙等,举办主题活动,开展读书会、展览、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添书店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成为大学校园的“文化客厅”。与此同时,推出多种衍生文化产品,形成文创产品组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精神涵养和先进文化传承为契机,将校园书店打造成为精神文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综合场所。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校园书店犹如枯木逢春。但由政府及市场助力之下的“开店热”,目前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繁荣景象,校园书店带来的巨大流量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销量。[3]校园书店想要生存发展,可持续、差别化经营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找寻适合自身图书的盈利方式,立足图书销售,打造书店“专精特新”的独特印记,谋划处于数字时代的智慧书店、未来书店。
作为文化地标的校园书店,具有文化产品输出和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作为经营主体多元的校园书店,生存和逐利是经营的首要目标,是产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在国家、省市级的校园书店扶持文件中可以看到,校园书店在政府政策红利、校园场地租金减免、水电费减半等方面的优惠上也占尽先机。但要发展下去,就要适应时下的经济脉搏,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作为独立个体和联合体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和锤炼,一味接受扶持和奖励必定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长此以往,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必会深受其累。因此,校园书店在转型升级的重振期更应该全新审视,重新寻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存思路。
校园书店在大学校园中占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推行多元化经营,深层次开发的发展战略基础上,要走专业、精细、特色、创新之路,这样会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延边大学书店以韩国语学术著作为书店特色,中国人民大学书店强调了专业营销单品种数量的齐全性,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店启动“你选读,我付款”专题活动等,以一店一品,一店一格的精神风貌不断淬炼自身品牌价值。校园书店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营销手段和特色进行设计,营造出青春潮气息十足的校园第三空间。要摒弃大而全、教辅书籍当家的思维定势,结合大学历史风格、特色专业、受众类型和主流先进文化潮流,以校园书店为基点,拓展校园流动书站,建立书香公寓和转角书吧为创新模式,不断强化校园书店的活力。
当前校园书店使用网络新媒体的营销手段还不普遍,需要培育校园书店网络推广和销售能力。随着社交网站的普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的成熟,校园书店已有足够的技术平台支撑从知识提供、知识服务走向知识社区化。[4]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的校园书店,更应该有紧迫和危机意识,在发挥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店面展示空间优势、体验特色和创意拓展的同时,应该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拓展网络业务,参考网络书店在线下扎根的经验,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融合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无人书店”“未来书店”“智慧书店”等一批以数字体验的校园书店将不断崛起,进门扫码识别、好书云推荐、人脸识别“秒结账”等多重科技感十足的购书体验和书店各类的文化主题活动等,既让读者享受到线上购物的便捷、线下与作者的交流互动,又能享受校园主流文化的饕餮大餐。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7-25). [2020-5-25]http://www.gov.cn/xinwen/2019-07/25/content_5415100.htm.
[2]王子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7(2):4-12.
[3]周挥辉,毛军刚.新形势下校园书店的转型及发展路径[J].出版科学,2019,27(03):82-85.
[4]蓝刚,蒲瑶.数字化时代高校校园书店发展模式辨析[J].编辑之友,2016(6):67-72.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