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彤 姜珍霞 傅 泳 汪照国 修翠珍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发病率在甲乙类传染病中位列第三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1,2]。近几年来青岛市梅毒发病率增长明显,且居高不下。为了解梅毒疫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控制梅毒流行的措施,我们对青岛市2010-2017年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1.1 数据来源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病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分别下载青岛市2010-2017年的梅毒疫情信息数据(包括人口信息)。高危人群检测资料来源于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记录。
1.2 病例诊断标准 梅毒病例均根据《梅毒诊疗标准(WS 273-2007)》[3]中梅毒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确诊及临床分期诊断,依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为主,所有数据导入Excel 2010,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发病率、趋势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发病概况 2010-2017年青岛市共报道梅毒16769例,年均发病率在18.32/10万~30.01/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3.80/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017年的30.01/10万,最低为2011年的18.32/10 万,8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29.8,P<0.05),年均增长3.18%。各期梅毒发病报道总病例数最多的是隐性梅毒6560例,占39.12%,年均增长率为20.21%。其它为一期梅毒4949例,占29.57%,二期梅毒4886例,占29.14%,三期梅毒115例,占0.69%,胎传梅毒259例,占1.54%。见图1。
图1 青岛市2010-2017年梅毒不同分期发病率趋势图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010-2017年青岛市报道梅毒男性发病数7302例,女性发病数9467例。男女性别比为1∶1.3。男女报告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0.49/10万(7302/35629536)、27.19/10万(9467/34823427);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9岁年龄段830例(4.95%),20~49岁年龄段12182例(72.64%),50~59岁年龄段1422例(8.48%),≥60岁2335例(13.92%),见图2。职业波及面较广,其中家务及待业4514例(26.97%),占比最高,其次为农民3164例,占18.87%,见图3。
2.2.2 地区分布 十个区市均有报告,由于各区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匀,而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因此不同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不同(趋势χ2=3.80×103,P<0.05)。见表1。
图2 青岛市2010-2017年梅毒报告病例不同年龄组构成比
图3 青岛市2010-2017年梅毒报告病例职业分布图
2.2.3 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 对青岛市设立的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吸毒人群三类高危人群的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的梅毒感染状况数据进行分析,平均感染率分别为9.65%,6.85%,9.25%。2010-2017年三类高危人群不同年份梅毒阳性率不同(P<0.05)。见表2。
表1 2010-2017年青岛市不同区市梅毒发病率变化(1/10万)
表2 2010-2017年青岛市艾滋病哨点监测三类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
根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4]。我国性病监测病种包括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其中淋病、梅毒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梅毒是一古老的传染病,是5种性病中最重要的疾病,危害大,传染力强,还可引起胎传[5]。在我国曾被基本消灭,80年代死灰复燃,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居高不下[6]。近几年 ,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病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道数进行分析显示,青岛市梅毒报道数基本在甲乙类传染病中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位居第三位。青岛市也是山东省梅毒报道例数最多的,且报道发病率也位于山东省第二位。本文对近8年青岛市梅毒的疫情分析结果显示,年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18%。一期和二期报道数相近,两者共占50%以上。2017年隐性梅毒上升较明显,可能与近几年我市不断扩大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覆盖面有关。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强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开展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倡逢院必检,逢婚必检,逢孕必检,而由于梅毒与艾滋病相随而行,在扩大艾滋病检测的同时,也扩大了梅毒检测覆盖面,发现了较多的隐性梅毒。上述结果提示青岛市控制梅毒流行形势充满挑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疫情特点,针对青岛市位居沿海、流动人口较多等特点,探讨有效防治措施,做到预防新发感染,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新发感染,防止进一步传播。 本次分析显示,梅毒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但老年人梅毒发病正在上升,60岁以上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6.11%上升到2017年的25.78%。该结果与山东省老年梅毒发病趋势一致[7]。由于日常的宣传干预多是针对性活跃的青壮年人群,老年人接受到的性健康教育和安全性行为干预服务较少,而随着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性欲望和性需求也在提高[8]。对发现的中老年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数与低档暗娼有过性交易。有关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9,10]。提示我们应继续关注青壮年人群的梅毒防治问题的同时,针对老年人群开展梅毒防治是必要的。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艾滋病报道病例逐年上升的疫情特点,2017年最新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2019年国家十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要求加强老年人宣传教育。而梅毒具有与艾滋病相似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随着对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力度的加大,梅毒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几年来各高危人群的梅毒感染率时高时低,2017年明显降低。可能与本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力度有关[11]。2008-2012年中盖艾滋病项目在本市实施,加大了对高危人群的动员检测和干预力度。2015年国家启动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本市近十几个社会组织申请到该项目,主要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失足妇女及吸毒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对发现的梅毒感染者转介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取得明显成效。但上述高危人群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又是传播性病艾滋病桥梁人群,梅毒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给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12]。因此应进一步加大高危人群的梅毒防控力度,扩大检测覆盖面,做到尽早发现,规范转介,规范治疗,既要切断传播途径更要控制传染源。
本次调查显示,本市的梅毒流行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面临挑战。今后应充分利用梅毒和艾滋病防治的有效结合,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13],加大大众人群的防治知识宣传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减少危险行为。同时,扩大梅毒筛查范围,对筛查出的感染者进行规范转介和诊疗,降低梅毒传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