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莹,陈 智
(广东开放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目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难以达到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经过企业的技能培训才能上岗。通过学校考核毕业的学生职业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说明高职物流专业需要改进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方式,以行业需求为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1],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但人才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未有明显改善,考核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满足行业需求为初衷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以行业要求为标准的培养结果考核方式,虽然高职物流专业已能做到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并未意识到要与企业一起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符合岗位要求的评价指标应由企业专家来制定,也就是说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者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员或岗位工作人员而不是专业教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应由学校进行组织,采用企业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目前主要由专业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完成。专业教师大多缺乏长期的企业实践经验,难以对岗位要求进行准确把握,有效的考核过程应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教师负责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企业专家负责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过程由任课教师一人完成,考评主观性较强,教师对学生品行的主观评价、考核时的心情、是否愿意承担学生不通过考试所产生的额外工作都会影响教师的评价结果。要保证评价的公正需要有监督人员介入,监督教师及企业专家在考评过程中是否公平公正,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有效。
制定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人才职业能力的前提,在制定高职物流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使其尽量详尽并有操作性。每个物流岗位对各项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不分岗位的整体评价对企业选用人才参考意义不大。以满足行业需求为前提的物流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从岗位需求着手,以物流岗位为单位分别设置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仓储管理员岗位为例,采用德尔菲法征集7名物流企业管理者及4名具备3年以上仓储管理岗位工作经验员工的意见,最终将仓储管理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表1 仓储管理员岗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可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一般而言,专业知识可选择用笔试或机试方式考核,其它能力可通过设置团队工作任务来考核。例如,可让学生团队完成一整套仓储模拟工作任务考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仓储员岗位职业能力,在工作任务中可设置紧急情况应对模块考察学生的突发情况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设置需通过查阅各种形式的资料完成的模块考察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总之,评价方式的选择应灵活且覆盖岗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内容。
根据高职物流人才职业能力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评价方式,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实施场地应安排在物流岗位真实工作环境或其模拟环境中。如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践场地或校内物流专业实训场地,其中,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践场地,即真实工作环境为首选。
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要重视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进。构建科学规范、能体现行业需求的高职物流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方式,有利于改进我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质量,促进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