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莹/内蒙古突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37500
王强 于春林/内蒙古科右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7700
朱海滨 刘艳成/内蒙古兴安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7400
马腺疫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脓汁和鼻汁中能生存数周。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可随病马的鼻汁及脓汁排出,经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管理工具等由消化道传染,也可经飞沫由呼吸道传染。还可通过创伤和交配感染,有时健康马的扁桃体、上呼吸道也带菌,当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传染。
2019年秋末科右前旗宝丰、拉斯噶等嘎查村相继发生驴驹颌下肿胀,体温升高,采食困难等病状。
主要发生于引进肉驴养殖的嘎查村屯1岁左右的驴驹。春季呈星点状散在发生,进入秋末初冬气候环境突变,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以及运输应激反应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从临床表现来看,多为“一过性腺疫”,少数患病驴驹呈“典型腺疫”症状。病畜体温升高,39~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结膜潮红稍黄染。流脓性鼻汁。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达鸡蛋大或拳头大,充满下颌间隙,表面凸凹不平,初硬固、热痛,后化脓成熟变软,触诊稍有波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肿胀破溃后流出大量黄色粘稠的脓汁,此时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
有的病畜体温稽留不降,并在多处淋巴结,咽淋巴结化脓后,脓汁流入喉囊,引起喉囊蓄脓。颈前淋巴结化脓破溃后,常引起颈部皮下或肌间蓄脓,甚至继发皮下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用灭菌注射器从化脓的淋巴结中采取少量脓汁样本,制成涂片,用瑞士溶液试剂染色,镜检,见有长链腺疫链球菌。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马腺疫”。
5.1 加强离乳前后幼驹的饲养管理,补充优质草料,防止发生感冒。
5.2 从幼驹出生后7天起,依次皮下注射自家血15、20、25mL,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每次间隔1~3d;离乳时,再依次注射50、70、80mL,间隔同上。
5.3 病马应隔离治疗,污染的厩舍、场地及用具等彻底消毒,其他同厩幼驹可内服磺胺类药物预防,连用3d,或普遍注射自家血。
5.4 治疗时依颌下淋巴结肿胀程度和全身状况而异。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尚未化脓时,局部涂擦弱刺激剂,如樟脑酒精、复方醋酸铅散等,促进炎症的消散。当肿胀较大、硬固又无波动时,于局部涂擦较强刺激剂如10%~20%松节油软膏或鱼石脂等,以促进化脓成熟。
5.5 如其脓肿已成熟,则切开排脓,按外科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抗菌药物行全身治疗。应当注意,化脓期病例,如机体较壮,体温不超过39.5℃,全身状况较好,一般不需应用抗菌药物消炎,否则脓肿成熟缓慢,病程延长。如果体温过高,全身状况不好,应立即进行全身抗菌治疗,如应用青霉素与链霉素联合用药,以防止发生脓毒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