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世界的幻想版图

2020-03-15 06:10程萌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希腊

程萌

希腊北方门户和天空之城

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是希腊的第二大城市和海港;对于我来说,这里除了有众多古迹值得寻访,还是通向“天空之城”迈泰奥拉的门户。

海边的设计酒店

这天晚上9点多,我乘飞机抵达塞萨洛尼基马其顿国际机场。塞萨洛尼基是一座港口城市,市区沿海而建,正处于爱琴海西北端塞尔迈湾(Thermaic Gulf)的湾顶位置。出租车沿海岸线向西北驶去,我要入住的酒店MetHotel渐渐在视野中出现。

这是一座有着212间客房和套房的设计型酒店,地处热闹的港区,由希腊建筑名师塔索斯·泽普斯(Tasos Zeppos)设计,在格局上参照了艺术画廊的元素,在外观上则多运用单色对比和简单前卫的线条,与海港里高耸粗拙的塔吊形成鲜明的对比。酒店的室内设计使用了上乘的建筑材料,呈现出精致奢华的风貌。大堂内设立了多维度的空间,悬挂着一些摄影作品,完全是按照艺术画廊的架构来布置的。

我入住房间稍事休整后,听到人敲门,打开一看,是一位侍者。他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瓶塞萨洛尼基西北部的查齐瓦利提斯酒庄(Chatzivaritis)出产的红酒和一些马卡龙点心。盛意难却,我品尝起来。北希腊地区的红酒酿造历史特别悠久,这款酒有着樱桃和橄榄的成熟香气,单宁丰润,后调果香悠长,配合马卡龙饮用,更加甜醇可口。

第二天清晨旭日初升,我来到酒店一楼最内侧的Avenue 48餐厅。墙面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组现代舞者的表演,三个舞者在黑暗中缓缓显现,最初是黑白的色调,然后不断地舞动着,变幻着,变成了彩色的人像,最后人慢慢地隐去,化为一些离散的色彩颗粒,慢慢弥散……我靜静地站着,连续看了三遍,体悟着这部短片的含义:人源于暗夜,归于尘埃,从最初黑白的混沌状态,最终被赋予了色彩之魂。

继续往里走,墙面上悬挂着德国摄影师拉尔夫·拜克(Ralph Baiker)的一幅作品《宙斯》(Zeus),画面上浓云密布,海面上有一艘小船,船上竖立着几根希腊式的柱子。照片应该是使用了拼接的手法来表达某种宗教般的寓意:根基似船的殿堂以及不断漂移着的信仰,在历史的镜头里显得十分渺小。

水边码头区域是塞萨洛尼基最繁华的核心地带,多条大街在此汇聚,形成了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广场(Aristotelous Square)。酒店到这里只有两公里路程,这天下午,我先是在广场游览,再向东一直走到白塔(White Tower)。这是一座圆形的堡垒建筑;相传原址本是拜占庭帝国修建的要塞,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塞萨洛尼基后将堡垒建筑翻修,成为港口防御工事的一部分。白塔一度还被当成监狱,也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处决犯人的刑场。现在这座建筑已经是塞萨洛尼基整个城市的标志。

我由此向北,来到了圆形教堂(Rotunda)。这座建于公元306年的建筑构造独特,它整体以红色砖石砌为圆形,内部以木梁支撑,直径为24.5米,墙体厚达6米,因此能经历多次地震而保存无恙。它最初是罗马皇帝加莱里乌斯(Galerius)作为自己的陵庙修建的,门前还有加莱里乌斯为纪念击败波斯帝国而修建的拱门。这位皇帝在311年去世后葬于别处,4世纪时,建筑正式成为基督教的教堂,后来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又被改建成清真寺。1988年,该教堂与本城若干其他古迹以“塞萨洛尼基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名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黄昏时分的亚里士多德广场人头攒动,喧闹非凡,我在这里漫步良久才回到酒店。这一次我来到顶层餐厅,一边俯瞰城市景观,一边享用晚餐。霞光慢慢散尽,我回想着自己在古城塞萨洛尼基的行走,慢慢地体会出酒店业主和设计者的用心,他们试图建造一座富于设计感的酒店,在这条海岸线上映出一道都会之光。

“天空之城”迈泰奥拉

从字面上看,迈泰奥拉的名字“Meteora”就与“流星(meteor)”很有渊源,确实,二者在希腊语中都有“悬浮在空中”“高居天上”的意思。迈泰奥拉是希腊北部色萨利平原上的一片巍峨的砂岩峰林。它们从平地上高高拔起,形态奇异,难怪古人会如此给这个地方命名。

迈泰奥拉虽然位于北希腊内陆,但从地质学上讲,这里地貌的形成却与海洋有很大关系。当地曾是一片汪洋,6000万年前的一系列地壳板块移动把海床推高,形成了高地,而在砂岩层上又出现了许多断裂之处,经过地震、风化等塑造过程才变成了今天高耸的岩柱。这种地质构造在全球也属罕见。

这天一早,我从酒店出发,乘中巴车前往这座“天空之城”。迈泰奥拉在塞萨洛尼基西南方大约230公里处,车行两小时左右,驶进一片形状奇特的岩石山峦之间,我们远远就看到山上有几座建筑,这些修建在岩峰顶端奇崛之处的修道院正是“天空之城”最大的看点。

相传早在11世纪,大批的修道士就来到这片地区在山顶建造修道院,在15世纪的鼎盛时期曾一共有24座修道院,成了希腊东正教的圣地。至今修道院中还有16世纪绘制的壁画,标志着后拜占庭绘画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当年兴建的修道院中,目前只有6座还存留下来。这一座座修道院掩映在远离世俗的岩石峰林中,呈现出语言难以形容的壮美,这也正是宫崎骏导演的著名动画片《天空之城》的灵感来源。1988年,迈泰奥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座修道院中,岩峰群南部的圣斯德望修道院(Saint Stefanos)最易通行。它虽然也地处山岩上,但却有一座木桥与现代道路相通。我们跨过木桥,迈入了修道院。

这座修道院始建于12世纪。根据古老铭文的记载,当时有一位名叫耶利米(Jeremiah)的苦修士就曾居住在修道院所在的岩石上。我步入修道院的中央教堂,此处安放着木雕圣坛和木质圣像架,墙壁也是木雕材质,都显得精美绝伦。中央教堂是1798年增修的建筑,供奉的是修道院的第二位主保圣人圣查拉兰伯斯(Saint Charalambos),它与爱琴海北部的圣山阿索斯山(Mount Athos)上的修道院属于同样的建筑风格。修道院库房始建于14世纪,内部陈列着精美的彩色手稿、早期印刷书籍、圣器和刺绣。据统计,该修道院目前存有154份手稿和800部珍贵古籍。

卢萨努修道院(Rousanou)矗立在484米高的巨石上,从某一个角度看,仿佛悬浮在了空中。14世纪时这里原本有一座基督变容修道院,但后来日渐荒圮;16世纪初,来自伊庇鲁斯的两兄弟约萨帕(Joasaph)和马克西莫斯(Maximos)翻修了建筑,还制定了苦修条例,组织各方信徒沉浸于隐修生活。

我漫步在这座修道院内。由于岩顶空间有限,修道院在建造时不得不尽力向上方拓展。拱廊边设立了一个小教堂,里面精美的壁画由画家佐尔采斯(Tzortzes)于1560年绘制而成。在1565至1566年间,这所修道院还设立了一间缮写室,—位叫帕奇尼奧斯(Parthenios)的修道士专事抄写工作,如今该修道院还保存着40份珍贵的手稿。

我站在修道院的天台上环视四周500多米高的岩峰群,景象壮阔而苍茫。阳光透过云层,在岩石间留下斑驳的影子。这一方秘境仿佛是上苍专为苦修士而创造的,僧侣们一直在寻求着避世之地,在此终于心如所愿。从天空之城发出的祈祷之声想必也离天庭更近。

Tips希腊小酒馆

小酒馆(taverna)是极具文化特色的一种希腊式小餐馆,希腊移民甚至把小酒馆开设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但当然还属希腊本土城市中的最为正宗。这种酒馆通常从晚上8点一直开到0点之后,常见菜式包括鸡肉柠檬蛋汤、烤鱼、烤肉串等,最主要的饮料是葡萄酒,也包括当地产的茴香酒(ouzo)。茴香酒有点类似于苦艾酒,但口感更顺滑。杰克·凯鲁亚克在著名的自传体小说《在路上》中就曾把“茴香烈酒”当成希腊的标志性饮品。喝茴香酒时一般会配上叫做梅泽斯(mazes)的开胃菜(由小鱼、薯条、橄榄和羊乳酪等制成)。

隐居在帕罗斯岛上

帕罗斯岛的位置在爱琴海南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正中,是一座处于雅典通往米克诺斯、圣托里尼和伊拉克利翁航线上的小岛。记得196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腊诗人乔治·塞弗里斯(George Seferis)曾这样描绘它:“其缓缓起伏的风景、拙朴的海滩、迷人的村庄和古老的宝藏,都是所有希腊岛屿中最可爱的。”

帕罗斯岛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公元前1000多年前,阿卡迪亚人在领袖帕罗斯(Paros)的带领下移居帕罗斯岛,这便是岛名的由来。后来这里成为爱奥尼亚人的定居地,在那段时期,岛上十分繁荣。公元前477到公元前404年的提洛同盟期间,帕罗斯岛作为其成员,每年为以雅典为主的海军联盟输送30名士兵,这意味着帕罗斯岛在当时也属于爱琴海诸岛中最富有的岛屿之一。

从公元前1世纪起,帕罗斯岛相继成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属地,还一度受威尼斯共和国管辖。1537年,帕罗斯岛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直到19世纪的希腊独立战争之后,帕罗斯岛才成为希腊的一部分。

这里出产的帕罗斯大理石呈白色或半透明,有着非常美丽的纹理,曾是岛上的主要财富来源。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口,被普拉克西特利斯(Praxiteles)等古希腊著名雕刻家所使用。巴黎卢浮宫所藏“米洛的维纳斯”(Venus of Milos)雕像的原石材即来自这里,所罗门修造宫殿的优质大理石也产于此地。岛上的大理石采石场位于北部山脉的马拉西(Marathi),一些古老的采石隧道至今仍保存完好。目前的开采运用了新工艺,但不再有大批量的出口,开采权已收归国有,且主要只用于考古文物的修复。

如今的帕罗斯仍是一个未受旅游潮过度影响的安静海岛,诗人对它的赞誉应该与此有关。

我从塞萨洛尼基起飞,中途在雅典转机,抵达帕罗斯岛机场时已是下午两点。从小型飞机上下来的乘客不多,来自Parilio酒店的司机等候在出口处。我们沿着道路疾行,他告诉我说,这个气温尚未转低的季节已是岛上的旅游淡季了。机场位于帕罗斯岛的西南角,酒店则位于岛屿北部的利瓦迪亚海滩(Livadia),车程几乎是一道纵贯全岛的斜线。

整个帕罗斯岛也不算很大,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提到这个岛,大多数游客想到的都是帕罗斯的首府帕里基亚(Parikia)。它是小岛西北部海湾上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全岛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住在那里。镇上的百门教堂(Panagia Ekatontapiliani)始建于公元326年,是爱琴海岛屿上最著名的圣母朝拜教堂,每年都举办盛大的圣母升天节。帕里基亚还有岛上的主要港口,雅典、克里特、纳克索斯、米克诺斯和圣托里尼等地与帕罗斯之间的穿梭轮渡让它成为爱琴海上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可帕里基亚却没在我的行程安排中。为了寻求海岛隐居的体验,我特意避开了略显喧闹的镇子,而是选择了清幽的岛屿北部作为居住和游览区域。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驶进一个村落,大门后的白色建筑物就是我的目的地。來到大堂,酒店总经理迪米特里斯·亚历克萨基斯(Dimitris Alexakis)迎候上来,介绍起酒店的基本情况。我的Aurora套房位于主建筑物的二楼,房间采用白色、浅灰色和赭石色为主的色调,推开阳台门,宽阔的阳台上摆放着两把躺椅,阳光照过来,暖意融融。

休息片刻后,亚历克萨基斯先生陪着我到酒店各处参观。这家酒店一共有33间客房,在主建筑后面还建有一些独栋别墅。酒店为了与帕罗斯岛上的白色建筑风格协调而使用了不少传统建筑元素,拱门、混凝土柱和厚砌体形成了传统样式的建筑空间,在材料上多采用天然石材,营造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和低调的豪华感。

酒店摆放着一些当代希腊和欧洲设计师的艺术品,另外还有一些产自马拉喀什的陶艺作品,具有现代设计的美感,酒店的业主想借此来激发人们与这些业已优化后的设计作品来彼此对话,使得酒店成为一个安谧的居所和比较理想的避风港。酒店名称“Parilio”由“Paros”和“ilios”这个希腊单词组合而成,“ilios”意为“太阳”,所以整个“Parilio”的意思即为“帕罗斯的阳光”。

我注意到在入口处的墙面上,镌刻着一行小字:“Cycladic Light Simplicity(基克拉泽斯式的轻盈简约)”,这也表明一种美学上的追求,即求简练、求轻奢,其中更多的奥妙在我居住下来的时间内,才慢慢地被我全部感知。

晚上7时,在酒店一楼的餐厅享用晚餐。头盘是圣托里尼风格的蚕豆馅饼,配以水煮鸡蛋、香肠和新鲜的希腊松露,主菜是陧炖海鲷鱼段,加上了柠檬叶和帕罗斯传统的鹰嘴豆炖烤,甜点是烤奶酪蛋糕,佐以马古里奶酪(Manouri Cheese)、蜂蜜味冰淇淋和干无花果,马古里奶酪是希腊的一种半软的乳清奶酪,其生产历史可以回溯到拜占庭时期,制作时在羊奶或山羊奶的乳清中加入奶油,不加盐,口感丝质光滑。晚餐入口清爽,充分体现出希腊的海岛菜肴特色。

次日一早,我在鸟鸣声中醒来后就来到二楼的平台上,观看阳光一点点地照亮村落的美景。然后我又信步走到别墅区,早晨的阳光分分秒秒都在变化,别墅白色外墙上的影子、水池中的光点都在随之移动,犹如一首光影谱写的微妙乐曲。

我在客房阳台上晒过日光浴,来到泳池旁的酒吧“Pool Bar”用午餐。我点了一份超级沙拉,里面有腌制三文鱼、藜麦、蔓越莓、杏仁和柑橘,阳光透过顶棚上的一个网罩照射下来,在餐桌上形成一些明亮的光斑。我环顾着四周,这看似简洁的建筑设计,其实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容纳大自然本身的精彩:窗外村落景色已美,设计无需用力过度。

餐后,我上网读到一篇酒店业主埃利奥普洛斯夫妇(Kalia&Antonis Eliopoulos)的访谈,话语中他们毫不吝惜对帕罗斯岛上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的赞美,并这样来解释“基克拉泽斯式简约”:岛上一种明亮、温暖、平静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或许就是他们在经营家族酒店时追求的理念吧。

下午3点,我从酒店出发步行2.6公里就来到了纳乌萨小镇。经过一座小桥,我走到了小镇最热闹的部分。海边有一座小教堂,在30米开外的海中还残存着一座几个世纪前威尼斯人所建堡垒的遗址。广场边餐厅和小酒馆密布,侍者在忙碌地布置着餐具。这个季节游人不多,整个镇子颇为安静。

我沿着海边一条幽静小路,来到一家小酒馆。二楼阳台外,满树满树的是一种叫“Voukamvilia”的紫色花朵,将整个院子都覆盖住了,可以听到有人在下面走路说话,但却看不到人影。

走下楼梯,来到院落,整个地面上都散落着这种紫花,还有一朵落在一片黄叶之上。几只猫静静地卧在花丛中,看起来是那么富有诗意。

我伫立着,聆听花瓣坠落到地面时发出的极细微的声音。

Tips帕罗斯岛概貌

帕罗斯岛位于雅典比雷埃夫斯港东南161公里处的爱琴海中,纳克索斯岛的西部,两岛相隔仅约8公里。帕罗斯岛西南还有一座名为安提帕罗斯的小岛(Antiparos,字面意义是“反帕罗斯”),两岛之间的距离还不到2公里。帕罗斯岛全岛呈胖梨形,从东北到西南的最大长度为21公里,最大宽度16公里,人口为13000多人。

交通方式和价格

在夏季,雅典和帕罗斯岛之间每天都有比较频密的航班,单程机票价格从60到130欧元不等。选乘渡轮的话,可以选夜船,晚9点从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口出发,次日清晨6点抵达帕罗斯岛港口。一等外舱单人卧铺的单程票价约为140欧元。

海滩

帕罗斯岛有许多海滩,在岛的北边是纳乌萨湾(Naoussa)和阿古萨(Agoussa),海水清澈,在古代就很繁荣。岛屿东南侧有克里希·阿克提(Chrissi Akti,意为“金滩”)和皮索·利瓦迪(Piso Livadi)海滩,还有多利奥斯(Drios)港,在1537至1832年的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期间,其舰队每年都穿过爱琴海到这里停泊。而西海岸的圣伊琳尼海滩(Agia irini)是天体海滩。在帕罗斯和纳克索斯岛之间的海峡多有强风,因此成了一个冲浪地点。

岛中村落

帕罗斯岛的中部有一个重要的村落莱弗克斯(Lefkes),它离帕里基亚10公里路程。村中密布着狭窄的石板小路,白房子旁繁花盛开。19世纪末,帕罗斯岛属于纳克索斯省的伊利亚(Iria)区,而莱弗克斯曾是该地区的首府所在。1912年的行政区划改革后,莱弗克斯才开始使用目前的名字。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乡村的城镇化发展,许多居民移居到了雅典等地。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莱弗克斯的传统的街区和建筑得以重整翻新,展现出安逸平和的生活景观。

米克诺斯岛:蓝色幻想之岛

米克诺斯岛的昵称是“风之岛”,旅游业是其主要产业,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当地经济。这里的时尚生活方式算得上希腊各处海岛中的风向标。

岩上酒店的胜景

我搭乘渡轮从帕罗斯岛前往米克诺斯岛。在爱琴海上,两艘渡轮相遇的时候,庞大的船体彼此快速掠过,尾部则拖出巨大的水花,壮阔的景象令人静穆不语。

我就像身处梦想之船上,触摸着清澈与蔚蓝,聆听着恋人絮语。在很多时候,此岸与彼岸之间都有我们不能舍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在它们之间不停地摆渡。每一个海岛都有着它独特的传说与文化,每一次摆渡都会发现新的角度,遇见新的旅人。

下午3点半,渡轮抵达米岛的码头。下船与上船的两股人流烘托出这个时尚之岛的人气。来自酒店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已迎候在码头的出口处了。

整个米岛的面积不到86平方公里,比北京的西城区或上海的杨浦区大不了多少。轮渡码头位于米岛西海岸,这一带也是岛上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全岛一万多居民中的大多数都住在这里。岛上多有山丘和巨石。根据神话传说,米岛正是天神宙斯率领众神与巨人交战的地方,双方战事胶着的时候,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用计将巨人引离了奥林匹斯山的保护,并且最终在米岛把巨人们消灭殆尽。现在岛上各处的巨石相传就是当年巨人尸体所化。这场巨人之战被称为“Gigantomachy”,是古希腊神话中有名的典故,而我一边回想在書本中读过的神话,一边看着车窗外掠过的丘陵、巨石,心中难免有些特殊感受。

司机的寒暄打断了我的遐想。听说我早在1999年就首次来到米岛,他告诉我你要去这家酒店的所在地在当时还是一片山丘。我们驱车向南行驶了30分钟,来到岛屿正南的埃里亚海滩(Elia Beach)边,向着一座山丘顶部开去,经过陡坡后才到达我预订的米岛乌托邦度假酒店(Myconian Utopia Resort)。

在酒店大堂中,下午4点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照在根雕制成的家具上,泛着淡黄色的木质之光;而窗外的爱琴海则闪耀着绿松石色的波光,与室内光线—起形成了让人舒心的韵律。

入住并安顿下来后,我开始在酒店的各处参观。整个酒店只有29个房间、5间套房和两座别墅,采用了环境友好的建筑方式,尤其是其中套房和别墅均采用了当地的石材和木材等建筑材料。我一边沿着走廊前行,一边观察着建筑结构。走廊的上面排列着细细的白色木杆,在晴天时,不时变化着的阳光位置会在两边的白墙上留下变化多姿的光影效果;在雨天时,走廊却会因为顶棚镂空而被打湿,所以地面上修筑了稍微凸起的结构,以防雨天路滑。此后的某一天夜间就下起了小雨,第二天我去吃早餐时,看到工作人员在排干地面上的水迹。尽管有着这样的不便之处,但这种气韵贯通的设计还是可圈可点的。

傍晚,我来到酒店的Pavilion餐厅享用晚餐。餐厅给我预留了户外露台的位子。在我的右下方就是游泳池和酒吧区,四周的烛光闪烁摇曳,与不远处村镇中的灯光交相辉映,构成浪漫的画面。

我的头盘选择是传统的米科尼亚熏猪肉,配菜是橙子和薄荷酱、茴香和凉拌菜丝,然后奉上的是爱琴海鱼汤。主菜是海鲈鱼配上野菜、波托贝洛蘑菇(Portobello Mushroom)奶油和马铃薯面疙瘩,里面添加了自制的草本植物,波托贝洛蘑菇也叫褐蘑菇,作为配菜被广泛采用。席间,一位乐手吹奏着黑管,雅乐助兴,别有一番风味。

接下来的一整天我都待在酒店,品茗、阅读,体会阳光变幻的美感。酒店依岩面而建,柔美光线在挑高空间中的舞动韵律让人为之沉醉。

海岛的主镇

与希腊很多岛屿类似,米岛上的主镇就以“米克诺斯镇”为名,当地人也把它称为“Chora”,意思是“镇子”。主镇在岛屿西部的海岸上,是整个米岛人口密度最高、最热闹的地带,也是米岛的商业与时尚中心。登岛的第三天,我乘坐酒店的摆渡大巴前往镇上游览。

几年没来,这里基本上仍是旧貌。我沿着小巷漫步,首先来到的是马托基亚尼街(Matogianni)。一座建筑有着高高的白色廊柱,外面是铁艺的栏杆,显得十分高雅。这里面有一家买手店,我在店内发现了几件棉麻质地的意大利品牌西装背心,其中一件是白色的,正面是网格状的编织物,后背是白色的麻料,一件具有两种肌理效果,十分别致,上身一试,比较有型,价格95欧元,果断入手。

这条街是米岛上最主要的购物街,店铺密集,售卖的服装主要款式都是休闲风格的,适合在多风的夏季穿着。我在一两家买手店内看到名牌的秋款男装,羊绒面料,做工不错,但都是超大码,应是给有肚腩的人穿的,即使买回来找裁缝去改也相当麻烦,再考虑到2500欧元的售价,买下来并不合算。

我由北向南走到马托基亚尼街尽头,再向西转到部队街(Enoplon Dynameon),该处有不少手表店。小街北侧,一座白色房子的外面盛开着九重葛,红白映衬着一家专卖店的橱窗,门口摆着两张白色的椅子,上面的靠垫也是白色的,看得出店主有心营造一种闲适的气氛。这是一个手表品牌在希腊(也包括爱琴海岛屿)唯一的专卖店,里面东西不算多,尤其是新品很少,但营业时间却很长,每周7天,每天都从上午10点一直开到晚上10点。

由部队街往西北走,就到了小镇的核心地带小威尼斯(Little Venice)。这是一个滨海的船屋街区,其中最早的房子修建于18世纪,当年的房主多为富商和船长。这些建筑极具特色,大多是白色的二三层小楼,阳台漆成鲜艳颜色,挑出伸到了海面上。现在,小威尼斯的不少建筑已经变成了商业场所,无论是酒吧、咖啡馆、画廊还是商铺,这条街上的店面都风情十足。

我走进一家二手皮具店,看到在陈列台上放着一款棕色的真皮皮箱,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售价1500欧元。我考虑了一下,皮箱的自重太重了,不太实用。店内还挂着一件名牌的西装衣套,内置两个精致的衣架,开价超过2500欧元,这样的衣架估计面世已有10年以上的时间了,因为这些年该品牌都没出过这样的衣套,但带着出去旅行,还是有点太招摇了。

店老板是两兄弟,曾在瑞士的法语区生活过。我用法语跟他们聊起来,才知道这家店刚开业几个月。当我提起中国女孩是奢侈品的主力军时,哥哥无奈地指出:“是啊,可她们不会来买二手货。”我也只得回答说,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家店看起来面积很大,位置也上佳,但就是没什么客人进来,两位老板应该很落寞。

这一带临海的堤岸边摆满了餐桌。黄昏时分,暖光照耀,要想欣赏海岛日落,小威尼斯当然是个绝佳的地方——这里地处海湾,所以可以饱览西南方向上的海岸景色,尤其是能惬意地欣赏那里的5座风车。

风车是米克诺斯岛的标志,全岛有不少,可最显眼的还要算我们眼前的这5座。根据记载,这些风车最初是16世纪威尼斯人在海岸边的小山丘上建造的,用于借助风力磨面粉,一直到20世纪初还在使用。风车房的造型很别致,屋顶以茅草覆蓋,据说有些这样的房子已经被翻新,室内用于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

由小威尼斯再向北走,不远处就是米克诺斯岛上最重要的教堂——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Church of Panagia Paraportiani),它在全希腊也算得上著名建筑。这座教堂始建于1425年,直到17世纪才竣工。从建筑结构上讲,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实际上是和另外4座小教堂连接一起的,这些小教堂位于底层,分别供奉尤斯塔修斯、索宗、廉施圣人和阿纳斯塔西娅等圣徒,而主教堂则建在它们之上,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

教堂的名字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门侧”,因为它的位置正好在米岛古城堡入口的一侧。古城堡原本在13世纪建成,16世纪后就逐渐毁损,变成了废墟。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被古堡遗留的石墙所围绕,而它本身的外墙颜色洁白耀目,给人深刻的印象,因此成了全球知名的游客拍照地。

对面的一幢白房子是咖啡屋,有着极好的视野和情致。夕阳朗照,坐在窗口的一位女士金发闪亮,欢笑不止。门外沿着墙壁摆放了一排座位,来客可以倚靠着白墙眺望海面上的金色反光。

一对新人正在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前拍婚纱照。从雅典请来的摄影师很有经验,他让这对新人相拥着,脸与脸无限接近,但不要吻上去,为的是拍摄两人投在白墙上的影子。这时走来了一群南亚游客,见到新人纷纷要上去合影,简直有点儿粉丝追星的感觉。

说到明星,米岛还真有位知名角色——鹈鹕彼得(Petros the Pelican)。这是米岛官方认定的吉祥物,50多年来一直很受岛上居民与游客的喜爱,走到哪里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故事始自1958年,当时一个米岛渔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鹈鹕,出于关爱帮它疗伤;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鹈鹕在伤愈后并没有离开,而是把米岛当成了家园,从此留了下来。人们于是给它起名“彼得”,对它宠爱有加;彼得也因此有点儿“恃宠而骄”,它喜欢傍晚时在小威尼斯一带的餐厅转悠,有时会堵在某一家的门口,不让客人进,除非你给它点吃的,它才会放人通行。

鹈鹕是种长寿动物,最早的那只彼得直到1986年才因车祸去世。当时,米岛民众为此悲伤不已,改嫁希腊船王的美国总统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得知此事,专门把一只名叫伊琳娜(Irene)的雌鹈鹕捐献给米岛,德国的漢堡动物园也赠送了一只雄鹈鹕,这就是新一任的吉祥物彼得。后来,人们又收养了一只受伤的雄鹈鹕尼可拉斯(Nikolas),它在康复后也留在岛上,与艾琳、彼得形成了当地的鹈鹕“三人组”。它们在港口漫步的身影已经是米岛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岛上的渔民每天收获归来,都会把最好的鲜鱼喂给这几只可爱的动物。

我没怎么费力,就在视野里找到了鹈鹕的踪迹:这只鹈鹕先是在一处小丘上赖懒地晒着太阳,过了一会儿才张开翅膀,翼展大约有两米,在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动人。只是它右侧的翅膀上缺了一块,似乎有伤,人群中立刻有人为它惋惜。我们看到它慢慢地往小丘下走去,到离地面不远处,犹豫片刻,才一跃而下,仿佛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了。然后,它摇摇摆摆地走向旁边的小巷,不少人还跟着它一路追拍。

Tips米克诺斯概貌

米克诺斯岛位于雅典东南150公里的爱琴海中,是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处在提诺斯(Tinos)、锡罗斯(Syros)、帕罗斯(Paros)和纳克索斯(Naxos)诸岛之间。米克诺斯岛机场位于米克诺斯镇东南大约4公里处,在夏季从雅典有频密的航班飞到这里,还有一些欧洲都市飞来的包机,其他季节班次会减少。

米克诺斯的一大看点是当地的若干高水平博物馆: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陈列着从提洛岛和米克诺斯岛收集来的大理石雕塑、修复的陶瓷和珠宝首饰。爱琴海事博物馆(Aegean Maritime Museum)收集了自前米诺斯文明(Pre-Minoan)时期一直到19世纪的船舶模型以及与米克诺斯航海史有关的文物。

女革命家的米岛情缘

从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再向东北走不到400 米,就到了主镇北侧的曼托·马芙罗格努广场(Platia Manto Mavrogenous)。广场上竖立着希腊女杰曼托·马芙罗格努(Manto Mavrogenous)的塑像。这是希腊近代史上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为希腊独立做出过杰出贡献,而她曾又与米岛结下难解的缘分。

马芙罗格努1796年出生在亚德里亚海滨小城的里雅斯特的一个希腊裔富商家庭。在她成长的时代,希腊还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1814年,一些仁人志士组织起名为“友谊社”的秘密团体,目标是解放希腊,独立建国,马芙罗格努的父亲就是其中的成员。友谊社在多地筹划武装起义,马芙罗格努受到家庭影响,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1818年,她的父亲去世后,马芙罗格努来到了米岛,鼓动米岛当地的领袖人物加入独立革命。

马芙罗格努自己出资装备了两条船,向敢于侵扰米岛和周边岛屿的海盗开战。1822年10月,米岛人在她的领导下击退了来犯的土耳其人。她还组织过部队参加伯罗奔尼撒半岛、克利斯多斯、提诺斯岛等地的武装斗争,并为遭受土耳其军队威胁的萨摩斯岛提供了军事和经济支持。

除了组织和资助军事行动,马芙罗格努也曾前往西欧的巴黎等地开展宣传,号召当地民众支持希腊革命。她年少时曾在大学中研习古希腊哲学与历史,能说流利的法语、意大利语和土耳其语,在巡回演说中,她以美貌、优雅的谈吐和勇敢征服了各地公众,成为当时全欧洲知名的女革命家。1923年,马芙罗格努结识了另一位功勋卓著的希腊军事领袖季米特里奥斯·伊普斯兰提斯(Demetrius Ypsilanti,1793-1832),两人很快订婚。但这段恋情受到了忌惮他们势力的政敌阻挠,双方不得不解除婚约。几年后伊普斯兰提斯英年早逝,饱受孤立和挫折的马芙罗格努只得回到米岛,在此独自撰写回忆录。

独立战争结束后,新成立的希腊政府授予马芙罗格努“荣誉中将”军衔,但此时的她已经倾尽家财、孤身一人,最终在1848年贫病辞世于帕罗斯岛。

为了纪念她,米岛人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主镇的广场,并在这里竖立起她的半身胸像。帕罗斯岛的中心小镇帕里基亚(Parikia)的主广场也取用了她的名字。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前,2德克马硬币的背面曾铭刻着马芙罗格努的肖像。1999年我第一次来米岛时,希腊还在使用这种硬币。我至今保留着几枚2德克马硬币,它们常常会令我忆起女革命家传奇的一生。

米岛的海滩生活

几天之后,我转住到米岛大使酒店(Myconian Ambassador Relais & Chateaux)。这家酒店位于米岛南海岸的普拉提斯海滩(Platis Gialos)附近,我上次入住这里是在2013年。而在2015 年,酒店由设计师加拉爾·马哈茂德(Galal Mahmoud)主持进行了翻新,目前的设计风格较以往更为简洁,以白色作为最基本的内饰色调,比如走廊的转角处会摆放几只白色的瓦罐,体现出“白色上的白色”的微妙效果。酒店宽大的阳台院落中摆放着一些白色和黑色的国际象棋模型棋子,看上去很有装饰感。

我的房间高踞于一块岩石之上,拉开露台的门,开阔的视野正对着海滩。这天海风极大,吹得通往房间的台阶两旁的树枝颤动不已。

米岛上有10多个海滩,大都集中在岛的南部和东部,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次日上午,我从酒店出来,沿着小径漫步,不远处就到了一个小丘之上。站在一处天台上,向右侧眺望,下面就是萨鲁(Psarou)海滩。这是名流比较喜欢的一处海滩,比起更为人熟知的两个天体海滩——天堂海滩(Paradise Beach)和超级天堂海滩(Super Paradise Beach)要安静许多,也更富有品味。海滩上摆放着日光浴床和遮阳伞,来游泳和晒日光浴的人以中年人为多,也有一些年轻的富豪带着他们的性感女伴,其中有不少是希腊本国的度假者。

救生员坐在海滩的高亭子上,注视着海滩,显得十分安全。这里不是传说中的天体海滩,但如果愿意的话,袒露出来也没人见怪。毕竟掩藏在山坳的深处,一般人有很少会到这里来。

当晚,我来到酒店的Efisia餐厅,这问餐厅沿着游泳池呈L形分布,领位员带我走到了一张紧靠着泳池的座位,池中幽蓝色的灯光成为美妙的背景光。

头盘选的是煎章鱼,配上红色水果酱和酸奶油。接下来是鱼汤,原始食谱来自阿索斯山修道院。主菜是烤爱琴海鳕鱼和鱿鱼,佐以凯法利尼亚岛蒜酱、橄榄油、柠檬和凯法利尼亚土豆泥,这一餐堪称希瞄农产品的优选集合。

静待片刻后,侍者端上了甜点:柠檬-酸橙慕斯,配上糖渍的覆盆子,酸橙果冻和粉红色葡萄柚冰沙,整个菜谱具有鲜明的希腊特色,口味鲜美。酒店与本地农户和渔民建立了长达两代人时间的密切关系,每天陆地和海上的新鲜收获都会及时送到后厨,其中不少芳香草本植物,如鼠尾草、百里香和迷迭香,都是专门为餐厅种植的,即使是食盐也是提洛岛出产的优质“盐之花”(Fleur de Sel)。源自于本地的美食文化才是这家餐厅长期制胜的法宝。

次日上午风速减缓。我走到阳台,普拉提斯海滩就在直线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海滩上人群兴奋的喧闹声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沙滩上波光闪耀,洋溢着爱琴海的海滨气息。

聆听爱琴海的传奇

米岛之行的第三家酒Myconian Korali位于西海岸上米克诺斯镇以南的地带。我住进一个带私人泳池的房间,安顿下来后见午后阳光通透,就来到酒店的屋顶平台上散心。在这里,我查阅起米岛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的50年代,米岛还通行以货易货的经济模式,人们用自制的奶酪、香肠、腌鱼来换取糖、面粉、咖啡和意大利面等进口食品,当时连香烟也奇货可居。到了60年代,由于一些名流要搭乘游艇前往距米岛不远的提洛岛(Delos,曾是爱琴海的商业和宗教中心,1980年整个提洛岛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才会在米岛停留几天,这样慢慢地带动米岛的经济发展了起来。

晚间,我来到酒店门外的Baos餐厅用膳,餐厅名字来源于海面上不远处的同名袖珍小岛。餐厅的入口处摆放两排座椅,上面排满了红色和黄色的靠垫,后面的墙面砌出半圆型的拱门,你会发现黄色是这里的主导色系。餐厅旁边是Kitrino Bar,“Kitrino”的希腊语意思正是“黄”。

晚餐的头盘是扇贝柑橘腌制的扇贝、海胆、来自希腊西南部迈索隆吉翁(Messolonghi)的腌制鱼子酱,主菜是羊腰、希腊烩菜和Arseniko奶酪。

希腊烩菜通常包括土豆、茄子和西葫芦,配以新鲜药草,炖成充满地中海风味的素食菜肴,而Arseniko奶酪是纳克索斯岛一种风味独特的奶酪,由山羊奶制成,因为制作时没有煮沸,所以许多酶仍然存活着,也因此被当地牧羊人称为“活奶酪”。每隔两到三个月,奶酪就会老化,气味更芳香,味道会随之改变,回味略带酸味,有点类似于酸奶。

最后的甜点是藏红花冻糕,佐以巧克力奶油、蜂蜜、金橘和杏仁,让人充分感受到希腊式的甜蜜。

回到酒店房间,夜床已开好,枕头上放着一个香袋,上面写着“枕下香疗(Aromatherapy under your pillow)”。我按照提示将它放在枕头下,让香气缓缓上传助眠。

这20年来,我不断寻访爱琴海的众多岛屿,对米岛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在岛上夜读的感觉。

我曾有幸认识一位在爱琴海中克里特岛的长者伊欧格斯(Iorgos)。他从青年时代就继承祖业,游历四海,讲述故事。他对希腊神话烂熟于心,常常远赴偏远的山村,为村民背诵《伊利亚特》或《奥德赛》的某一章节。他那颤动的嘴唇带着我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溯。我听到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调,仿佛看到了荷马生动的脸庞。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的真正宝藏……人之间最有力的联系方式是聆听对方。这种地中海特质与橄榄枝一样珍贵。

我读过这样一段关于希腊的文字,记忆犹深。聆听,然后述说。

Tips电影中的爱琴海世界

《曼托·马芙罗格努》

(Manto Mavrogenous),1970年

希腊拍摄的传记电影,由科斯塔斯·卡拉吉安尼斯(Kostas Karagiannis)执导,珍妮·卡莱齐(Jenny Karezi)主演。影片讲述了马芙罗格努的革命与爱情传奇。女主人公从海外回到希腊,立刻在家人的影响下加入了秘密革命团体友谊社。在19世纪20年代希腊革命运动中,马芙罗格努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和无畏的领袖。她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卖掉嫁妆,筹款买下了战船,并组织部队投入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战斗。她与友谊社领导人的弟弟季米特里奥斯伊普斯兰提斯相爱订婚,但两人炽热的恋情却遭到另一位政治领袖约安尼斯·科莱提斯的反对,最终不得不解除婚约,有情人难成眷属。

《月光提琴手》

(Fading Light),2000年

这部希腊影片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由瓦西利斯·杜罗斯(Vassilis Douros)执导。该片讲述了在爱琴海一个僻远的小岛上,12岁的男孩克里斯托(Christos)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他有着非凡的音乐天赋,又因为眼疾的恶化而逐渐封闭自我。他经常逃课,独自游荡在岛上,并与守护灯塔的老人索尔苏米斯结成了忘年交。老爷爷向他悉心传授希腊民间音乐,教会他小提琴的独门技法,让他在琴声中找到梦想的出口。在学校新来的女老师玛丽亚的帮助下,克里斯托拿着老人赠予的小提琴,来到了雅典参加小提琴比赛并一举夺魁,成为了少年小提琴家。当他们带着获奖的喜悦回到小岛以告慰老人时,老人已不幸溘然长逝。

影片最后,克里斯托再次登上灯塔,将奖状放在灯塔台上。一个仰拍的镜头让灯塔充满了神性的寓意,爱琴海上的琴声如诉。该片在质朴柔美的基调中,充溢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希腊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2019希腊国家队选拔考试(初中)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希腊克里特岛度假村
希腊克里特岛度假别墅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蜡 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