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观的高校后勤发展规律研究

2020-03-15 20:52周艳明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周艳明

基于历史观的高校后勤发展规律研究

周艳明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从发展历史轨迹的视角,通过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发展分析,本文认为,未来高校后勤发展趋势从宏观的角度主要有发展模式多样化,区域后勤发展新格局,后勤现代化、泛社会化及后勤理论指导型发展模式等。建议对高校后勤要加强顶层规划,分类推进后勤业务服务社会化,打造“互联网+”智慧后勤,构建与高校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后勤发展路径,不断推进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后勤;发展规律;社会化;现代化

高校后勤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体制完善紧密相关,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关。但其整体落后于国家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现代化等进程步伐。笔者在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相关宏观背景和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后勤社会化和后勤管理运行模式对几十年来高校后勤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未来高校后勤发展的主要矛盾、发展趋势并给出了若干建议。

一、相关宏观背景

教育的培养目标,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总书记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今年3月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进入新时代。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提前实现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2019年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中国教育“新三步走”战略:关键期(2022年)、决胜期(2035年)、达成期(2050年)。高等教育今后将迈向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于教育治理的现代化阶段。

从1999年开始,本专科招生规模大幅上涨,呈现招生数曲线在上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曲线在下的“月牙”型,且至2012年以前,每年教育经费的投入都小于GDP的4%,也就是说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速度,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必须借助社会资源。

二、高校后勤发展分析

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运用市场化机制和竞争性手段,理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之更加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并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目前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规范调整,更加开放、规范、专业运行的阶段。

(一)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是指将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高校后勤的改革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与完善如影随形。要用历史观看待后勤社会化,即要放到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审视。要用哲学观、方法论看待后勤社会化,即要将后勤社会化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思想的高度上审视。

2017年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创建平安校园,巩固高等学校后勤改革成果,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后勤保障机制。而到了2019年,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则没有后勤的字眼!为什么现在政府主要政策文件中不提后勤社会化?因为社会化是改革开放进程的本身属性,另外就是当前教育后勤的发展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后勤社会化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服务外包。因此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度上迈出的步伐参差不齐,高校后勤发展模式多样,多种模式混存。目前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瓶颈有三: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认识不到位,以领导意志为主导;二是缺乏系统的改革方案设计,导致实施配套改革难;三是体制机制理顺难。后勤改革的重点就是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调整体制与机制。如何在保障后勤服务的姓“教”属性下保障后勤服务实体的自主经营权和经营发展权,划分行政事业经费与经营性经费界限,进行利益的合理分配,一直是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难点。[1]

(二)后勤管理运行模式

几十年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模式其实就是管、办关系的演变。基本路径是从“又管又办、管办一体”到形式上“管办分离、逐步少办”,再到基本“管办分离、只管不办”。管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目前主要存在管和办的界限不清,“九龙治水”,导致后勤服务生产力总体不高。[2]

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理顺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为主型(自办后勤主导型)、校企合作型、股份公司型(学校参股型、员工参股型)、服务外包主导型(分类外包型、完全外包型)等模式,朝多样性的模式发展。大部分学校都是自营和外包混合管理运行模式。[2]

三、未来高校后勤发展

分析高校后勤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高校后勤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若干建议。

(一)主要矛盾

从后勤服务对象所处的高校而言,当前及今后高校后勤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服务的需要与不深入、不充分后勤服务保障之间的矛盾。典型的表现是后勤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把握不深入、不充分。当前及今后,服务对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三多三化一高”特点,如何与时俱进,以师生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精准识别和高效解决,向师生提供品质更高、满意更好的服务保障是后勤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当然从全局、整体的角度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高校的后勤,甚至是后勤内部之间,主要的矛盾还是不平衡和不充分。

(二)发展趋势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们对高校后勤的发展趋势的看法不尽相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主要有有以下五个方面:

1.模式多样化

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高校的后勤,由于学校发展历史、现实基础不同而千差万别。高校后勤需要因校制宜,发展模式将呈现多样化、服务外包也将进一步扩大。

2.区域后勤发展新格局新模式

随着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河北雄安新区、长江三角洲等为战略重点区域的大力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将日趋成熟,教育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由于后勤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将会根据后勤业务分类,形成以资源共享为路径的区域后勤发展新格局、新模式。

3.现代化

只有后勤服务管理现代化才能满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今后高校后勤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实现高校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泛社会化

高校后勤服务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随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国民素质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后勤,将向高校其它职能如招生就业、运营管理,甚至是教学科研渗透。如果把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看作是产业的话,那么在高校的这些产业链条上,社会化将会越来越全面、深入和完善。到那个时候,高校只需要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上下功夫、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培养综合性专业性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在创新创造上下功夫。这就是后勤服务泛社会化。

5.理论指导型发展模式

随着后勤高素质人才的不断增多和对后勤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践基础上的后勤发展和研究,将转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后勤更科学的实践和发展。理论研究更有效地指导和反哺后勤业务的发展和提升。

(三)若干建议

1.顶层规划高校后勤发展[3,4]

(1)对于政府,要加强系统性顶层设计,为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上支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明确的指导标准。

(2)对于行业,要加强行业规范标准建设,出台适合高校后勤实际的行业指导性文件与标准。促进高校后勤合作开放水平。打造中国特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和市场。

(3)对于高校,要制订后勤改革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规划,厘清“大后勤”系统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大力优化与改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后勤服务总体生产力水平。

(4)对于后勤,要加大后勤职业化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后勤进行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研究创新,提高后勤专业化水平,加强高校后勤领域党的建设。

2.分类推进后勤业务服务社会化

根据后勤业务特点,如保障型、经营型、经营兼保障型、保障兼经营型等分类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分类有序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因校制宜,模式多样化。

3.推进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互联网+”智慧后勤

通过智能设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提升后勤装备现代化和后勤信息化应用水平,搭建双向需求信息互通、采集平台,推进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互联网+”智慧后勤,更好地推动后勤发展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

4.构建与高校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后勤发展路径

(1)与人才培养体系更有效衔接。建议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劳动实践学分,使后勤能够从体制机制上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2)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后勤育人体系。通过搭建后勤“劳动基地”“实践基地”“育人基地”的“三基地”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建立学生成长预警、联动长效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学生的在校行为如消费行为、宿舍行为等,建立学生成长预警、联动长效机制的路径和方法。

5.全面推进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全面落实依法治理。

(2)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3)强化后勤自主管理。

(4)构建信息化后勤治理模式,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后勤治理新模式。科学布局建设后勤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后勤管理全周期化、数据化、精确化、智能化、可视化,加快形成覆盖各种业务分类管理的全过程后勤服务、管理、监测与决策体系。

我们既要善于从历史观看后勤的发展,也要善于从发展观看学生的成长。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动态刻画和全息成像,从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增益赋能。

[1]吴慧鋆,保永春,樊小东.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瓶颈制约与发展策略[J]. 高校后勤研究. 2019(02):5-8.

[2]韦曙和. 新时代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管办分离”的视角[J]. 高校后勤研究.2018年增刊:44-45.

[3]黎玖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新局面[J]. 高校后勤研究.2017增刊(1): 5-8.

[4]黎玖高. 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理论思考[J]. 高校后勤研究.2018增刊:13-22.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18年课题《构建新时代与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后勤运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KTB2018008)

(责任编辑:赵永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