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路径研究

2020-03-15 17:06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广西

梁 萌

(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广西 柳州 5456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广西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新征途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探索广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路径,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做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广西与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广西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的关键时期,更是广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近年来,广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自治区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自治区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区内各市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开展。例如,桂林博物馆新馆、钦州市图书馆新馆等一批新的文化场馆正式投入使用,南宁、柳州、贵港、玉林、贺州等市新建和规划了一大批文化项目,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同时,自治区号召全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免费开放。全区1515个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等,统一实行基本服务免费开放政策,惠及众多市民群众。乡镇、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到2020年,广西共有11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超1.24万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80%,居全国前列。

(二)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2]34一直以来,广西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发展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创作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优秀作品,并且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关注产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唱响八桂中国梦”主题艺术精品下基层广受好评,现代桂剧《赤子丹心》讲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强调勇于担当,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奉献意识,极大地提振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国情怀。

(三)加大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明确肯定了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赞扬博物馆所展出文物极富特色。这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提“不要千馆一面”的博物馆建设理念,是对自治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极大的鼓励。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了法规保障。2018年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数百场。自治区举办的世界遗产花山岩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将广西文化遗产的千年古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以震撼。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区推出包括专家讲座、研讨会、陈列展览、社教活动、文艺演出在内的形式多样、贴近公众的宣传活动257个,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水平。

(四)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为产业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以提升其价值是新的拉动经济增长引擎。广西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逐年增长,根据《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要求:2020年,全区文化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体优势更为显著,集聚效应更加突出,文化产业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GDP总量的比重达4%以上,逐步成为西部地区处于较领先地位的省(区)。

(五)民族文化号召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广西是民族文化大区,其丰富的民族文化璀璨多彩,吸引着诸多国内外人士前来了解。如何让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是自治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治区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力度。组织广西优秀艺术团队赴越南、老挝、以色列、土耳其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广受好评。自治区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等配套活动,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200多名代表围绕“中国—东盟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主题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合作共识,全面、立体、集中地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二、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影响力、号召力迅速提高,文化繁荣兴盛的态势初步显现。但从总体看,广西文化发展仍然不充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丰厚,但是尚未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还有一定差距。

(一)文化事业投入有待加强

虽然广西近年来加大文化领域投资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力量有限,以及长久以来欠账太多,广西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不仅与其他文化大省相比基础设施落后,与本区自身经济建设相比,亦是较为落后。尤其是偏远山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底子太薄弱,急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事业投入,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34需要更多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但当前广西文化产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特色文化产业缺乏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高,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文化遗产安全有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文化领域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两部半法律治文化”,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与指导。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因而也缺乏有效的保护与救治。当文物或者文化遗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矛盾,又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时,一度出现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牺牲文物文化的现象。

(四)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国际影响力较弱

2003年南宁市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广西亦将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在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条件,广西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国际影响力、号召力等目前还没有发挥到最佳效果,没有体现出民族文化地区、国际文化大通道应有的魅力与优势。

三、推动广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2将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因果的关联,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与高度的文化自信。广西古称百越之地,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多彩绚烂、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深邃、神秘久远。如何将广西丰富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广西文化强区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切实提高广西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新篇章,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要认真考量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引领,守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21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建设的第一条便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充分说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工作一向十分出色,各少数民族与汉族融洽相处,拥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拥护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但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错综复杂,因此,要从更深的战略意义、更高的目标追求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在文化强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共识,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载体和方法,坚决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教育工作,突出思想引领,树牢正确方向,严格把控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二)核心追求,构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不懈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推进广西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的过程中,务必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善于总结广西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而告之,构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例如,南宁市民素质最广泛而又集中体现的交通文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吸引许多地方前来学习,自治区应该在全区范围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体广泛推广南宁交通文明建设的优秀经验,争取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推出更多的文明城市,引导全区人民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凝聚全民力量,为广西的文化繁荣兴盛做出贡献。

(三)加大投入,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停步

加强文化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该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所在。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必备前提。

第一,广西要抢抓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出台的契机,争取更多中央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第二,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将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加快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建设,从而政策重点倾斜县级以及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目前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第三,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教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放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向导,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2]34

第一,应该追求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达到三性的统一,能够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地提升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第二,注重提升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能够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效的统一。一个地区只有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才能够彰显该地区的文艺创作能力和文化魅力。第三,广西要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总结现有好经验好做法,创造出更多既具备民族文化特色,又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且具有国家水准、能够彰显广西气质的精品力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传承遗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疏忽

文物、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第一,要贯彻落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讲话精神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广西特色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古迹的申遗保护工作,加强相关考古研究以及抢救性考古发掘等保护工作。第二,对重点文物要加大保护力度。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2016年7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为加大对世界级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保护,可采用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聘请敦煌研究院甚至是考陶尔德研究院的专家定期进行研究、评估,使这一千年文化遗迹得以充分研究,生成相应理论成果,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拥有相匹配的影响力与魅力,在研究的同时进行保护与传承。第三,进一步推进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和申遗的步伐,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

(六)拉动经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不放松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交融是文化魅力、文化号召力快速提高的途径,文化走出去不如文化卖出去。文化元素搭载特色产品,使文化和产业彼此成就是将文化卖出去的重要抓手。文化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作为重要的物质支撑来提升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工作。推进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召开文化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研讨会,就文化作为新引擎,为产品提高附加值、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开设相关研讨会等。第二,要注重培育发展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好不好,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示范效应十分重要。第三,要采取多重文化产业投资模式,可以是传统的财政资金以及新型的PPP购买模式,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一步倾斜到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做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起种类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指导广西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七)注重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去不保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大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任的、和平的、包容的大国形象立体、全面地展示给全世界人民,在国际国内都拥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拥有自己的文化解释权。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其文化走出去具有先天的便利条件。

第一,广西应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特别是注重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力度。在合作过程中,国家可以构建集体认同。文化交流合作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构建认同的重要途径。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例如,舞台剧《碧海丝路》在香港、澳门等地巡回演出,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在图书出版领域应加强与他国的合作。目前,广西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图书2600多种。第三,文化交流既要“送出去”又要“迎进来”。“既有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注重‘送出去’,与此同时还要‘迎进来’,即创造条件吸引外国人主动来了解学习中国文化。”[4]19-22加大吸引海内外各国留学生、科研人才等来广西各大高校读书、进修、访学,进一步扩大广西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广西的对外文化交流成绩突出,但仍需不断努力,继续提升广西的文化软实力。

结 语

广西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文化繁盛灿烂、丰富多彩,近年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在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高地的基础上,注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在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未来广西应继续注重文化的交流传播融合发展,增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传播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广西
广西贵港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