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永贵
近年来,学科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良好的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具体教学时,高中物理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借助自然现象、实验异常及前沿新闻等资源,设计高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在悬念探究、追本溯源及视野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物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物理学不仅涉及需要逻辑推理的运算过程,也时常反映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内在规律.对此,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链接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使知识在课堂内以多种形式呈现,并以此设计课内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投入课内知识探究的过程,实现以问题驱动探究.
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在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教学时,若是直接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过程,学生的现象代入感就会很弱,深入探究的欲望也不够强烈.对此,笔者利用自然界中常遇到的现象,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长在树上的苹果成熟后为何会落在地上?下雨时,屋檐边落下的雨滴做的是什么运动?结合这些真实的现象,再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课堂之余,笔者还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慢之分呢?让大家带着疑问进一步展开思考.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实际教学时,物理教师可充分借助自然现象这一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课堂内再现与教学相关的自然现象,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内问题情境,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现象的物理本质,有助于其内化物理概念,并在一定的悬念中开展物理科学探究.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在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这恰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大好机会.因此,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时,应及时捕捉各类实验异常情况,适时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比如,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用列表法、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进而探究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各小组的测量结果不一致,部分小组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对此,笔者结合这些异常现象给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反思自身操作过程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分析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基于某一异常现象进行追本溯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以期得出探究结论.
可见,物理实验异常现象是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资源.具体实施时,物理教师应在保证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及时捕捉实验异常现象,并基于异常现象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开展实验探究,在解决异常现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以大量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开展的探究活动,既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探究与创新的双重发展,这是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向.因此,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适当结合一些社会新闻,使学生在思考社会新闻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了解事件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已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需设计有益、正向的问题情境并予以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探究思路,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借助自然资源、课内生成及社会前沿设计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适时地拓展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为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