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荣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保護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和繁荣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基层文化馆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贡献更多的价值与力量。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基层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力军,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详细深入的分析自身优势,自觉肩负起非遗保护的时代重任,灵活高效地开展保护工作。
一、地域优势、认知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人知当地事,当地人知当地文化,当地人更能发现当地之美。基层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服务对象为基层人民群众,与基层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较为密切,因此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就需要基层文化馆积极承担与肩负[1],且具有天然的优势。另外,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基层文化工作者处身于这样的生活当中,对身边的非遗有着更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第三,基层文化工作者更加了解本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欣赏习惯,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传统与现实、非遗和生活融合的切入点。
二、业务优势,人才优势
文化馆业务门类相对齐全,几乎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类别,又与本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有着业务和人才优势。特别是在组织非遗培训、业务辅导、非遗展演展示、课题研究等方面,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服务的职能优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近几年来,民勤县文化馆先后组织了民勤曲子戏培训班、民勤民歌培训班、民勤骆驼客培训班、毛毡制作技艺培训班、民勤唢呐艺术培训班。辅导民勤曲子戏、民勤民歌、民勤唢呐等节目在省内外广泛参赛、展演,获得了广泛好评,扩大了非遗项目的影响力。与甘肃省文艺研究所共同开展民勤曲子戏课题研究,对民勤曲子戏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阵地优势、实践优势
非遗是实践的,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的传承需要通过生动的实践来实现和体现。很多非遗项目本身就是大众习俗、大众爱好,其延续主要是靠大众参与和大众实践。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化阵地,是服务群众文化的场所,也是为群众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的职能机构,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阵地优势和实践优势。民勤县文化馆2013年开展“文化广场周周乐”活动,组织本地的一些表演性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到现在已自发发展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广场天天乐”,民勤曲子戏、民勤民歌、民勤弹词、曲艺等一些非遗项目已成为老百姓广场娱乐的主要内容。民勤元宵灯山会连续举办39届,民勤曲子戏艺术节、民勤端阳节赛诗会连续举办7届。这些即是群众文化阵地,又是非遗实践展示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非遗实践,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四、资料收集挖掘优势
基层文化馆长期从事本土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积累,具备系统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本土非遗资源的能力,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更容易做出成果。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勤县文化馆开展了民族民间文艺调查,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文艺资料。2008年又开展了非遗资源调查,搜集、整理了168个非遗项目的资料和线索。这些资料的收集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开始,依托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对民勤曲子戏、民勤民歌、民勤骆驼客、民勤毛毡制作技艺、民勤唢呐艺术、苏武传说等开展了进一步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出版《民勤小曲戏》《民勤民歌》《民勤唢呐艺术》《苏武传说》《民勤端阳节赛诗会作品选》《民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书籍,出版了《民勤骆驼客》《民勤毛毡制作技艺》《民勤唢呐艺术》音像片。这些书籍资料的出版,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促进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基层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所具备的地域优势、认知优势,业务优势、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实践优势,资料收集挖掘优势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希望为后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周柯.县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中的职能作用探析[J].散文百家,20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