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冲称象真实性的质疑

2020-03-15 06:17:49金耀杰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曹冲称象曹冲三国志

金耀杰

摘 要: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世人所知,此事载于《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武文世王公传》,陈寿有良史之才,其所著《三国志》取材严谨,可信度极高。然而自清代以来,已有学者讨论此事的真实性,降至近代陈寅恪更是直接认为曹冲称象之事乃是出于天竺故事。近年来随着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进步以及学界对材料的不断辨析,关于曹冲称象的争论渐渐尘埃落定,此事并非子虚乌有成为学界共识。

关键词:曹冲称象;何、陈之“疑”

一、何、陈之“疑”

曹冲称象之事明见于《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武文世王公传》:“邓哀王冲,字仓舒。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 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清人何焯从时间上质疑此事,说道:“孙策以建安五年死,时孙权初统事。至建安十五年,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节度,此后或能致巨象,而仓舒已于建安十三年前死矣,知此事之妄饰也。置船刻水,疑算术中本有此法。”刘广定承此观点,说:“由于汉代中土已无象,而曹冲殇于献帝建安十三年五月,年十三。孙权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只领有江东六郡,含现在江浙与江西安徽的一部分,在建安五年也就是曹冲“五六岁”时只是“会稽太守”,那有‘象’可以送给曹操?”

近代陈寅恪也对此事表示怀疑。认为以舟称象乃天竺故事,而杂糅附会为仓舒之事,以见其智而已,并引《杂宝藏经》卷一《弃老国缘》为证据。周一良、季羡林也赞同陈氏的观点。

二、“疑”之不行

上述諸说虽看似合理,但其实颇有漏洞。何焯从时间上质疑此事,孙权建安十五年获得交州,此后或能致巨象,而曹冲却早死于建安十三年,所以不能有以舟称象之事。揣何氏之意,不过以为当时大象唯出产于交州一地尔。这实际上是以清代象群分布状况去度汉时的景象了。

周一良便认识到了何氏漏洞所在,反驳道:“然南朝江淮一带尚有象(参看《宋书札记》南朝之虎象条),则孙权不待得交州始能获象。”

蓝勇所著《中国历史地理》中关于中国古代亚洲象的分布变迁研究也印证了周氏的说法,“长江下游地区在石器时代便有亚洲象生存,后来《竹书纪年》、《史记》、《尔雅》、《盐铁论》等都记载长江下游一带有亚洲象生存, 南北朝时期的5~6世纪,长江下游出现象至广陵、象入建业的记载,淮南皖南丘陵一带还有数百头的象群”。更有学者撰文分析认为,“曹冲所称之象产自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来自皖南地区的可能性较大。”

何氏之说既不行,尚有陈寅恪之外来故事说。陈氏精通多种语言,学贯中西,注重“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故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关于曹冲称象, 陈寅恪认为三国志本文往往有外来故事,“杂糅附益于其间,特迹象隐晦,不易发觉其为外国输入者耳。”陈氏所指外来故事即指《弃老国缘》的记载,其中亦有所谓类似称象之事。但检阅史料,曹冲称象一事不仅见于《三国志》,也见诸其他史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曰:“孙权遣使诣献驯象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邓王冲尚幼,乃曰:‘置象大舡上,秤物以载之,校可知也。’太祖大悦。”冯俊认为《江表传》与《三国志》俱载有曹冲称象事,自当有所本,并非无中生有。

若细究《弃老国缘》的记载,虽然单从内容上讲与曹冲称象甚为相似,然就史源学而言,弃老国缘》由北魏吉迦夜共昙所译,远较《三国志》晚。陈寅恪对此作出解释道:“虽为北魏时所译,然其书乃杂采诸经而成……译出在先。或虽经译出,而书籍亡逸,无可征考。或虽未译出,而此故事仅凭口述,亦得辗转流传至于中土,遂附会为仓舒之事,以见其智。”

陈氏的解释,正如彭怀所说,只不过是一“圆融之法”,与周一良说《苻子》所记之事未必为战国时事同。《苻子》曰:

“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豚,命豚宰养六十五年,大如沙坟。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钧。此事在魏太祖前,盖后人之智慧偶合于古耳。”

若按此说,曹冲不过是偶合前人之智,于是周一良采用“圆融之法”,说道:“《苻子》乃苻坚从兄子苻朗所著,隋唐志著录三十卷,已佚。严可均辑出五十事(《铁桥漫稿》六苻子叙)。桂氏谓燕昭王事在三国之前,然苻朗称为战国时事亦未必可信。陈寅恪先生《三国志曹冲华陀传与印度故事》(《清华学报》六卷一期)论证以舟称象乃天竺故事,流传中国,遂附会为仓舒之事。”很显然,这样的“圆融之法”难以令人信服。以舟称象既然在先秦之时已有成例可循,那么为何要说曹冲称象一定是外来故事附会其间呢?事实上正如彭怀所说:“陈寅恪的这一结论大有修正的必要。”

三、结论

综上所论,曹冲称象之真实性目前还难以动摇。通观何焯、陈寅恪二人之说,何焯失在以清代象群分布状况比附汉时情景,而陈寅恪则失在擅用比较,以至于采用“圆融之法”方能自圆其说。两说之共同点在于主观臆测大于实证之研究。治史自然不可将当世情景与前代情况混为一谈,而比较方法之运用又需慎之又慎,尤其是将外国故事比较于国内事物,正如陈寅恪所说:“即以今日中国文学系之中外文学比较一类之课程言,亦只能就白乐天等在中国及日本之文学上,或天竺故事在印度及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等问题,互相比较研究,方符合比较研究之真谛。盖此种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荷马可比屈原,孔子可比歌德,穿凿附会,怪诞百出,莫可追诘,更无所谓研究之可言。”

猜你喜欢
曹冲称象曹冲三国志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我学“曹冲称象”
曹冲为啥称象
趣味(数学)(2020年5期)2020-11-16 01:29:52
称象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大话三国志
曹冲称象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聪明的小曹冲
幼儿100(2017年7期)2017-04-16 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