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创意写作学科构建路径探析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实践(2010—2020)

2020-03-14 01:46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广东实训

许 峰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化”这是自创意写作传入中国之日起就产生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0 年来,以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代表的高校,为探索创意写作中国化的道路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上述名校的引领下,创意写作在中国发展迅猛,不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与创意写作相关的课程,而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年版)中,已明确把创意写作列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的名录[1]。与此同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在中国高校中像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这样能进入“双一流”学校(学科)建设行列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像笔者所供职的广东财经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一方面,地方院校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办学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可能与“双一流”大学同日而语;另一方面,广大地方院校却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塔基,承担着占绝大部分比例的高等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重担。怎样在学生基础一般、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创意写作的教与学,这是实打实的真问题,也是事关创意写作学科生命力的大问题。能破解此难题,创意写作在中国才算真正走出了象牙塔,真正具备了生命力。

显而易见,中国高校众多,层次不一,创意写作学科的建构需要分层次、分方向、分梯度来进行,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定位。具体而言,需要在以爱荷华大学为代表的美国模式和以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模式之外,探索出一套更接地气、更加符合国情的地方创意写作学科建构和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受惠;让广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切实可行地提高写作能力,并对“创意”和“创意的习得途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由田忠辉教授主持的以“国学文化”“商务素养”和“创意写作”为特色的广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 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其中“创意写作”特色最为突出。作为我国第一批开设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广东财经大学已经完整培养出一届本科毕业生(2015—2019 年),首届毕业生平均月薪已达5232 元;先后输送3 位学生到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攻读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此外,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 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 项,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创意写作教材与写作指导书5 本,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主编原创教材2 部,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雨花·中国作家研究》《中国创意写作研究》《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等发表创意写作专题论文17 篇,涉及学科体系建构、课堂教学法研讨、实训实操等方方面面;并与上海政法学院联手,设立起国内首个专门面向创意写作本科专业而开展的学生互派、教师互访合作项目……为创意写作中国化道路探索,作出了自己贡献。与此同时,广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办于2000 年,历史积淀并不厚重;并且在以“经管法”为立身之本的财经类大学本身就不是主干专业。就建设基础而言,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学科在全国范围内谈不上什么先天优势,广大地方院校在发展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广东财经大学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正因如此,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究竟经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在困境中突围而出,值得反思和参考。

一、学科发展历程

(一)立足本科:循序渐进,精耕细作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近年来地方院校改革的方向。对于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学科而言,创意写作是最好不过的突破口,因此各地也出现一波一哄而上的潮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出现“言必称创意”的状况,这一点是需要警惕的。学科建设本身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广东财经大学只是地方院校但也前后经历了10 年的摸索,经历了“组建团队→成立学科→开办专业→形成特色”这样的长期发展过程。2010 年,在创意写作进入中国之初,广东财经大学就开始组建“创意写作”教学团队,该团队于2011 年迅速成长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2 年5 月广东财经大学写作学科奠基人司马晓雯带队赴上海大学学习并成功引进葛红兵教授的博士生许峰,之后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建设逐渐提速:2013 年许峰课题组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化之道路探索”。2014 年组建研究机构“青果创意写作工作坊”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为其翻译5 本创意写作教材及写作指导书。2015 年7 月从上海大学引进国内创意写作专业培养的首届博士王雷雷(首届共有2 人毕业,另一位是叶炜,原名刘业伟)。2015 年9 月正式开办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方向,将创意写作作为中文系专业综合改革的重点,着力培养适应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2016 年,田忠辉教授主持的以创意写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确立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同年开始实施“双师制”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积累,2017 年1 月由田忠辉教授主编,李淑霞、王燕子、许峰、代智敏等团队老师参与,出版了代表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实践成效的国内首部实训型教材《创意写作实训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该书被列入“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资助项目”,为“普通高等教育21 世纪人文实验教学规划教材”。2017 年9 月,王雷雷、许峰主要参与编写,由江冰教授牵头联合多校人员参与编著的《大学创意写作实训教程》也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 年11月协办了“2018 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暨创意写作高峰论坛”。2019 年1 月成立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创意文化与写作研究中心”,2019 年底与上海政法学院启动创意写作专业本科交换生的合作项目,双方学生互派、教师互访……

虽然其中并没有什么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不难发现广东财经大学立足本科教育,立足实训实操,遵循着一条“循序渐进,精耕细作”的发展道路。创意写作应该大力发展,但绝不能搞“大跃进”,尤其是对资源有限的地方院校。目前,众多学校在发展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当然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科教育始终是底座,是底盘,如果本科教育的底盘不稳,就过快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生层面上,容易出现泡沫。尤其是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2]以及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3]《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4]的大背景下,立足本科,循序渐进,精耕细作,应该是地方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开门办学:借船出海,抱团取暖

创意写作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兴学科,而广东财经大学只是省属的地方院校,二者相结合,决定了广东财经大学不可能闭门造车,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创意写作。正因如此,广东财经大学在自力更生,内部挖潜的同时,非常重视“开门办学,借船出海”。正是通过2012 年的上海之行,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得到上海大学长期有力的支持。

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翻译教材是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发展历程中另外一件标志性事件。这对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建设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自2011 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创意写作书系”并迅速受到图书市场欢迎。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学界发出邀请物色合作伙伴时,许峰、田忠辉相继专程赴北京洽谈,最终广东财经大学团队一次性承担了其中5 本书的翻译工作并顺利完成,陆续上架面市,分别是李子《好剧本如何讲故事》、许峰《弗雷的小说写作坊:劲爆小说秘境游走》、田忠辉《弗雷的小说写作坊:让劲爆小说飞起来》、代智敏《写作是什么——给爱写作的你》、许峰《创意写作教程》。对此次合作,田忠辉《创意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间——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翻译书系序言》有着全面介绍[5]。

得益于此次合作,广东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结识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内首位从美国获得创意写作终端学位的李华教授。李华教授2016 年访问广东财经大学,分别到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与师生开展听课、座谈等交流活动。从李华教授身上,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教师团队获益良多,笔者运用李华教授所传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正是通过此次教材翻译的合作,广东财经大学团队不仅结识了学界大咖,而且借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创意写作书系”这块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首次以团队的姿态向国内学界集体亮相;更为重要的是,开启了广东财经大学研发创意写作教材的进程。继2017 年出版《创意写作实训教程》和《大学创意写作实训教程》后,目前广东财经大学正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洽谈合作,由广东财经大学团队独立研发原创性创意写作教材。从翻译到原创,从联合编著到独立研发,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其中都可以看到“外援”身影。除了向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双一流”大学虚心学习外,广东财经大学也同样重视与其他地方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互通有无。近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访的三亚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黑龙江大学,同时又先后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学习取经。

除了与高校、出版社的同道联手,广东财经大学还注重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学以致用,服务于文化教育市场,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借助企业的力量和社会资源壮大自身发展。2019 年12 月,广东财经大学与广东敏贤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敏贤新素质教育研究院确立合作关系。目前,从学生实践基地设立,“敏贤奖学金”设置、校园影视剧制作出品、中小学创意写作系列课程开发,到党建协同等达成一系列共识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广东财经大学只是地方院校,平台本来就有限,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以“经管法”为立身之本的财经类大学本身就是非主流。这就决定了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学科要想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开门办学。如果说,与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是“借船出海”,那么与上海政法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敏贤集团等的合作则是“抱团取暖”。正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做到“借船出海”与“抱团取暖”相结合,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才能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顽强生长并不断壮大,逐步受到学校和社会各届的认可。目前,创意写作在广东财经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中文系学生的专业课、必修课,也已经是英语、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从2016 级起,外国语学院下属英语、商务英语、日语、翻译4 个专业均从大一起开设一年的“中文阅读与创意写作”。创业管理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则从2018级起把“创意写作”作为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专业的必修课,在大一开设一学期,这标志着主干专业对创意写作的认可。与此同时,广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在不断提升。以2019年高考为例,在广东财经大学42 个文科类本科专业中,作为非主干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不仅做到百分百第一志愿,百分百在广东省高分优先投档线上录取,最低分超过高分优先投档线6 分;而且最低排位居于全校第10 名,高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众多主干专业[6]。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制”+“项目制”+“交换生”

创意写作作为应用型学科,广东财经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对“应用型”的体现?这是广东财经大学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广东财经大学一方面加强实训,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与国内其他应用型大学的合作交流,大力推进“交换生”项目。

“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重点在本科中文系教育层面培训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个能力并不限于文学,更多是进入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实用性写作。与其说文学是一个主要领域,不如说我们更看重以文学为桥梁,通向一个职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其说第一要事为学会写小说,不如说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借一种文体训练获得高出一般水平的写作能力,并由此取胜于人才市场。说白了,靠写作取一个饭碗。——似乎并不高大上,却是切合人才市场的实际要求。”[7]3很明显,广东财经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理论研究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两者之间更注重后者,与众多“双一流”名校的培养目标相区别,相错位。正因如此,广东财经大学团队会编著《创意写作实训教程》《大学创意写作实训教程》这两部都以“实训”为关键词的原创教材,会撰写《论创意写作中的“故事创作”实训》[8]《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散文创意写作教学实训案例》[9]等这样紧扣“实训”二字的教研论文。为达到“实训”的目标,广东财经大学主要运用“双师制”和“项目制”这两种教学手段。

(一)“双师制”:立足基层,注重实效

采取“双师制”并不算什么发明创造,但对于写作学专业意义重大,可以大大缓解写作教师师资队伍短缺和知识结构不均衡。为突破师资瓶颈,众多高校除了自身挖潜,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以外,广泛采用“驻校作家”制度,以不同的形式聘请知名作家进驻校园,建立专业教师与行业导师(校外导师)相搭配的“双师制”教学模式。不过问题是:“双一流”大学平台高、经费充足,能请来名家驻校;地方院校平台有限、经费紧张,又该怎么办?这是地方院校在设立“驻校作家”制度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广东财经大学也不例外,同样只能因地制宜。

既然广东财经大学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责无旁贷,反过来向地方争取支持也是题中之义。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把引进行业导师(校外导师)的重心放在本省有一定影响力、较好创作实绩和敬业精神以及一定课堂教学能力的作家身上,在名气、实绩和敬业精神三者之间更关注后面两者,注意争取本地特别是基层优秀作家加盟。比如,除了聘请鲍十、杨克等名家定期到校开展写作讲座外,广东财经大学自2016 年以来,每年安排一个学期,邀请清远市清新区文化馆馆长、广东作协会员、二级作家陈露先生来校授课。一直以来,“文体写作”等写作类课程,一直采取同一位老师从头讲到底的授课方式。2016 年开始,改成由本校教师主讲“故事模型与创意激发”,专业作家陈露先生主讲“散文创作实践与本土文化”,以“理论+实践”、“学者+作家”的方式进行教学,各讲半个学期左右,共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商务文秘3 个方向的150 余位同学开课。专业作家的到来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追捧,连旅游管理等非中文专业的同学也慕名而来。除了每周自行驱车近2小时从清远市到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授课、批改作业外,陈露先生还发挥其社会资源优势,对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发表,推荐学生就业,并且组织同学们赴北江流域对疍民文化的传承、北江商道的变迁、传统手工业的兴衰等进行专题性采风调研,让学生在实地的田野调查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提升了动手写作能力。

在省、市等地方作协中常常拥有相当优秀的作家,他们名声虽未必彰显,业绩却相当可观;更为关键的是,来自地方、来自基层的作家,非常珍惜在大学课堂传道授业的机会,能做到全情投入。比如陈露先生尽管拿的只是跟校内教师一样的普通课酬,但他备课的充分程度、授课的投入程度以及对作业批改的精细程度,常常让笔者感到汗颜。像这样花钱不多却非常管用的行业导师,对于平台有限、经费紧张的地方院校弥补师资短板,非常合适。今后,广东财经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还将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在地方、基层挖潜,深化“双师制”教学模式,争取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敬业第一,水平第二,名气第三,这是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遴选校外导师时的体会,对其他地方院校可能也会有参考价值。

今后,在深化“双师制”改革中,拟设立和推进“校外导师工作坊制”,为教学、实训、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校外导师接受校方安排并根据自己专业特长授课;在实训方面则可以由校外导师跨班级招收10 至20 人组建工作坊,围绕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发挥工作坊机动灵活的优势。与此同时,以“校外导师工作坊”为桥梁,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社会各行业的合作,发挥校外导师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内引外联的沟通优势。一方面争取校外资源的支持和资助,另一方面促进实训成果向社会转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二)“项目制”:写作工坊项目化

“双师制”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项目制”则是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相结合,以第二课堂为主。采取“项目制”,实际也是一种“此路不通”后的变通之举。无论是在爱荷华大学还是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经常采用“写作工坊”或称“工坊制”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写作工作坊实际采取的是一种小班制的精英教学模式,这对于广大本科层次的地方院校是较难采用的。因此如何把写作工作坊融入到课堂,使美式小班制的写作工作坊转换成适应中国大班制需要的教学模式,使创意写作从精英式教学转化成普适性教学,真正践行“人人都有成为作家(写手)的潜力与可能”这一创意写作的核心理念,对于广大地方院校并非易事。坦率地讲,在广东财经大学同样困难重重。

有见及此,广东财经大学于2013 年起,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在第一课堂上尽可能地宣传创意写作的基本理论,让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接受到创意写作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组织优秀学生围绕创意写作与文化创意,积极申报各类各级学生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围绕着课题而展开学习,围绕着征文比赛而展开练笔,从“实训”的角度出发,把项目、赛事理解为工坊,把写作工坊转化成具体的项目、比赛,从而一方面实现工坊制教学与小班教学,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013-2017 期间笔者共指导4 届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 项,省级项目3 项,校级“双百工程”学术科技创新项目3 项,到账经费3.8 万。学校的支持和经费的资助,为创意写作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笔者不仅能组织学生赴杭州、深圳、珠海、肇庆、开平、南沙等各地开展采风调研活动,考察创意园区的运营情况;而且先后带领3 批学生共10 人次赴上海参加高端写作会议,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该领域国内的顶级学者。在申报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教师更多、更具体的指导,在实战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对创意写作与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教师本人也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从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另一种形式的精英教学和小班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从开始建设创意写作学科以来,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已经输送2 位优秀学生赴上海大学攻读创意写作的硕士学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创意写作在广东财经大学并不只受到中文系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其他专业同学的青睐。2014 级社会工作专业的郑伟铭毕业时考取北京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而考取上海大学研究生的陈行扬,2015 年代表广东财经大学在第五届“包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小说组获二等奖,读研后,其又代表上海大学继续在2018 年第八届“包商银行杯”中获奖。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也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捷报频传。仅以2019 年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爱花城文学平台承办的“‘青春与梦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征文活动”为例,在虚构组中,曾鑫泽《受礼青春》获特等奖,黄芳琳《回乡》获二等奖、王夏仪《游得快的鱼和跑不掉的梦》获入围奖;在非虚构组中,苏子晴《带彩奶奶》获二等奖[10]。

(三)交换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尽管广东财经大学是地方院校,但一直以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上海是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发祥地,如果能把学生交换到那里学习,将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广东财经大学主动向同为应用型大学的上海政法学院抛出橄榄枝,倡议设立两校创意写作专业本科交换生项目,得到上海政法学院的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

上海政法学院以“努力创建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11]为办学定位,不仅设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3 年9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宣布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这一基地),而且其语言文化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方向),与广东财经大学一样,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创意写作类课程的学校。众所周知,创意写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动机与推进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为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创意写作类课程的学校,广东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的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分别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既相互区别,又互为补充,上海政法学院是相当理想的合作伙伴,完全有可能实现“1+1>2”的效果。为充分发挥两校在创意写作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各自的办学优势,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双方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制定了《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育与交流、项目协同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达成协议:约定在两校教学、住宿等保障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从2020年起,双方每年从各自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三年级学生中,等额选派若干名优秀本科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一学年。交流学生应按照原所在学校教学计划修读对方学校相应专业、相应年级的课程,双方学分互认。学生按协议选课,在派出学校缴交学费,在交流期间,享受对方学校在校本科生同等标准的学习、生活待遇,接受对方学校在校本科生同等标准的管理。

广东财经大学与上海政法学院的学生互派、教师互访项目,这是目前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创意写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而开展的校际合作项目。广东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不仅同为国内创意写作领域最早一批“吃螃蟹者”,而且分别位于广东和上海,位于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各自具有无可取代的区位优势。广东财经大学学生在上海政法学院,不仅可以学习到类似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文化产业学、文化创意经纪等在广东财经大学暂未开设但却非常重要的课程,而且可以领略海派文化的无穷魅力。反过来,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到广东财经大学,不仅可以接受系统的写作技能训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训项目,而且可以借助广东财经大学在当地的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采风学习。这将大大拓展上海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日后到港澳地区的高校继续深造,甚至到大湾区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此次广东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携手同行,对于全国的创意写作本科人才培养,都具有示范性意义。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后,广东财经大学还将继续推动“交换生”项目,争取与更多的学校“联姻”,共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无论是“借船出海”“抱团取暖”,还是“双师制”“项目制”“交换生”,这些都谈不上是广东财经大学原创的经验,但广东财经大学在运用时都做到“以我为主”,在遇到“此路不通”的时候,能做到灵活变通。10年来,广东财经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步探索出一条“立足本科,注重实训,开门办学,错位竞争”的发展道路。其中,“立足本科”是办学定位,“注重实训”是教学手段,“开门办学”是学科构建路径,“错位竞争”是发展理念、指导思想。四位一体,相互呼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错位竞争”。创意写作作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在“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化”的探索进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唯一的发展模式,实际上目前已形成“北上广”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就算是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模式和上海大学也有明显区别。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与其单纯跟在“双一流”大学身后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实际上在自己身上难以落实的名校经验,重走一次广东财经大学当初曾经走过的弯路,不如考虑如何实现错位发展,甚至目标更高一点——如何错位竞争?创意写作中国化,既需要“创意大师”,也缺不了“写作工匠”;既需要像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双一流”大学引领,同样需要广大地方院校共同参与;既有研究生层面,也有本科生层面。“博士生的培养可能更多涉及理论探讨、关注学科合法性的问题;硕士生可以做一些写作训练,以期将其培养成出色的作家;而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一定会从事写作的工作,可能会进入公司或公共文化机构,他们了解文化消费和文学生产这个领域,同时又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7]3创意写作的多层次性,实际为地方院校预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错位发展、错位竞争,不仅可能,而且需要。包括广东财经大学在内的广大地方院校需要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校情的发展道路。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瓶颈和困难,但只要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地方院校就依然能为中国本土创意学科的构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后,广东财经大学将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实现途径”,努力把创意写作打造成“金课”,继续为中国本土创意写作学科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广东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广东舆情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全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