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之初探

2020-03-14 13:30赖正玲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中华古诗词语言含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是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把难懂抽象的古诗词转化为活泼有趣、丰富生动地画面,使古诗词教学变得轻松直观,解决了传统教学枯燥单调与效果差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古诗词

一、入情入境,激趣导课

古诗词的表现形式比较特别,离我们比较遥远,小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形象生动地音频、视频、版面设计、文字图片等条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入情入境,兴趣盎然。

1.音乐图片渲染法

教授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及时用课件播放情境音乐《渭城曲》,大屏幕上配以出现这样的画面: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画面转换)旅店旁,一名穿着长衫的古代男子怅然地望着朋友,满眼的不舍,满怀祝福……略带惆怅的内心、忧伤的音乐、细雨绿柳,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王维所描绘的送别情境中,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2.动画导入法

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

在太阳的照耀下,巍巍的庐山云雾缭绕,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绿树成荫,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水流声,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确实有几千尺,让大家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全班学生看得入迷了,此时教师随机揭示课题,课堂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二、借助链接,了解背景

1.插入诗人生平介绍

教学古诗词时,教师会指导学生多角度了解诗人各方面的背景情况,比如生活经历、政治遭遇、写作风格、个人喜好等。比如有“小李杜”美称的李商隐和杜牧,两人同样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但是风格却迥然不同,杜牧的诗在内容上多表现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气的宏放畅达与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豪迈俊爽之气。李商隐的诗歌能在唐代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因此,在教学中用课件呈现诗人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其风格特点,就能拉近学生和诗人之间的距离,探询古代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呈现写作背景资料

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给诗人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境遇,因此,古诗词和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只有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的 情感以及作品深层次揭露的含义。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时,适时在课件里插入一段有关“安史之乱”的视频:炮火轰鸣,硝烟弥漫。遮云蔽日,为了躲避战乱,老百姓只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杜甫就是在这种惨不忍睹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春夜喜雨》这首诗。视频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走进诗人,同诗人一起悲一起喜,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三、播放音频  指导朗读

古人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古诗词教学重在一个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懂诗意、读出意境、读出情感等,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熏陶,在读中得到升华。古诗词是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它具有音乐美,错落有致,有平有仄,韵律和谐;它的语言也高度含蓄、凝练,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朗读时我们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停顿美、韵律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干巴巴、单调的朗读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课件里配以相应地规范地朗读音频资料,音频资料发音标准、纯正无杂音、感情到位、有感染力。在古诗词教学时播放音频资料,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受到美的感染后,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一起读,不仅读出了古诗的节奏感,也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情境美。

四、入情入境,理解诗意

由于古詩词语言含蓄凝练,意境深远,再因其年代离得久远,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图文并茂、音画兼有的信息技术课件就能把抽象难懂的古诗词转变成声色俱有、形象生动地画面,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教学宋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学生比较难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果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课件,适时出示相关视频: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丽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缈缈,隐隐约约,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简直像仙境一般。生动地画面,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来到了风景优美的西湖之畔,欣赏了西湖的美景如画。此时,学生和诗人感同身受,然后再设计配乐朗诵会让人更容易入境。效果也显著。

五、音画辅助,引导想象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同,对每首诗的理解与感悟也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提高学生想象力与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内容对景物描写往往是只言片语,只有寥寥几字,所以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想象力,但如果要求学生抓住诗词展开想象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先理解诗词意思后,再根据诗词内容展开合理地想象。比如教学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望洞庭》一诗,诗人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优美风景,把君山岛比作青螺。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没有中心点,经常想着想着就会偏题,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也就是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的同时更要给学生指明正确地飞翔方向。

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得益彰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只要教师以创新的思考力去灵活有效地整合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随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赖正玲(198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本科毕业,赣州市厚德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我爱古诗词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