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叶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方式。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 -2019年7月的78例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用常规方法,风险管理模式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全程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文书书写质量;护理管理前后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急诊风险出现率。结果:风险管理模式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社区医院急诊室文书书写质量、急诊风险出现率方面相较常规护理管理组更好,P<0.05。结论: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服务质量,减轻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心理负担和改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预后,减少急诊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医院急诊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1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166-01
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存在的风险较多,如沟通不及时、护理文件不规范记录、给药错误等,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至关重要[1-2]。风险护理管理的实施可通过预见性判断风险的发生因素,并阻断这些不良因素的出现而对风险采取了防范性的措施,可达到降低风险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常规护理管理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用常规方法,风险管理模式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全程用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社区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 -2019年7月的78例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随机分组,风险管理模式组年龄31-83岁,平均(58.68±2.81)岁。男29例,女10例。因严重创伤急诊、因急性尿道炎急诊、急性心绞痛发作急诊、其他分别有22例和8例、6例和3例。常规护理管理组年龄31-82岁,平均(58.21±2.55)岁。男28例,女11例。因严重创伤急诊、因急性尿道炎急诊、急性心绞痛发作急诊、其他分别有22例和7例、6例和3例。两组基础资料可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管理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用常规方法,风险管理模式组在社区急诊患者护理中全程用风险管理模式。第一,日常风险管理模式: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并制定应急处理流程,确保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做好安全告知工作,规范抗菌素的使用和规范输血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二,强化医院警示标识的设置,如防烫伤、防跌倒、防坠床等标识。同时对于特殊场所和高危患者,需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遏制风险的发生。第三,充分了解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紧张恐惧,获得医生和护士的信任,耐心地向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解释疾病的知识,介绍配合治疗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提高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治疗信心。第四,严格执行核查制度。在给药、抽血等操作之前需要严格核对患者的名字和药物名字,避免错误的发生。第五,规范文书记录的书写,确保病历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第六,增加巡视次数。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需要增加巡视的次数,确保室内安全摆放物品,避免危险物品如锐器的放置,多和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沟通。第七,合理排班,实施弹性排,并增加人员改善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
1.3 指标
比较两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文书书写质量;护理管理前后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急诊风险出现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4.0软件开展t、X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
护理管理前两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接近,P>0.05;护理管理后风险管理模式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以及心率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1.
2.2 社区医院急诊室文书书写质量
风险管理模式组社区医院急诊室文书书写质量94.12±2.21分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84.24±2.16分,P<0.05.
2.3 急诊风险出现率
风险管理模式组急诊风险出现率更少,P<0.05。风险管理模式组出现1例(1例给药错误),常规护理管理组出现9例(3例给药错误,3例缺乏沟通引起纠纷,2例文书记录不规范,1例坠床)。
3 讨论
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病情危重,急诊风险较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护理管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发展可以说与风险并存,需要强化风险管理[2]。因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病程较长,较小的过失均可导致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发生,社区医院急诊室护士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来提高临床护理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3]。还可通过强化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设置警示标识、强化技能、弹性排班等方式规避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另外,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风险的防范也十分重要,需要关注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开导[4-5]。
总之,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服务质量,减轻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心理负担和改善社区医院急诊室患者的预后,减少急诊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文艳.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智慧健康,2019,5(14):9-10+21.
[2] 赵海燕.探讨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0):100-101.
[3] 陈智娟.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1):1401-1402.
[4] 徐小英.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168+173.
[5] 赵映霞,刘永梅.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