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世界意义

2020-03-13 08:16李宏
理论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宏

摘 要: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2-0107-06

当今世界,人类已经形成一個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全人类有着共同的价值共识,应谋求世界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构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是面向人类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是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无法独善其身的客观概括,又是对“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所有中国人民的追求,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的类本质决定人类能够凝聚价值共识,人的类存在已昭示着人类走向必然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这种自由人的联合体以价值共识为基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共同体。

(一)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释义

“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且具有多重意蕴,它既是一种“生活共同体”,又是一种“价值共同体”,更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共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共享的价值,是全人类形成的价值共识。探讨“共同价值”,首先应明确“共同价值”是谁的价值、价值共识的主体是谁。价值具有客观性,但价值观具有主体指向性,以谁为价值主体,就是谁的价值观念。例如,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人类”是主体层面,“共同价值”是规范层面。当前,学界认为,“共同价值是人类主体作为共同的价值主体,以人类主体的共同需要为基础形成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2]

人类为什么能构筑“命运共同体”?其遵循之“道”是什么?逻辑起点又是什么?无疑,人具有类本质,人类能够形成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正是构筑“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道”和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价值共识”或“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追求普遍公认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相一致,科学把握了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勾勒出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类更美好生活的价值准则。当今世界,粮食安全、生态危机、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应对这些挑战更需要形成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大计。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实质是从“零和博弈”单主体思维向“合作共赢”互主体思维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基于对“全球问题”的价值共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共同努力,进而形成的世界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形态间的良好关系体系。

个体与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研究范畴。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与“个性”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我们既要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性”,更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共同价值的“个性”,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纳和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础的价值资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离不开吸收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在人类共同价值的问题上,需要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共同价值注入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智慧和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进行交流、碰撞,才能在融合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否则就会与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断裂”,就不能融入世界潮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紧密融合,不仅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有效维护,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把握。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全球性价值、共识性价值,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而认可、追求同一思想、同一观念、同一主张的价值观共识。这种价值共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优秀文明价值成果,这些优秀文明价值成果以各种形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经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更应该是价值观一致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一起构成了命运共同体。

(二)辨析“真正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

正确认识“共同价值”“价值共识”,首先应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首先为无产阶级实现“价值共识”追求提供了科学指南,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的胜利,更为践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提供了实践样本。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是真理性、价值性、实践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也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为人类追求发展进步指明了科学方向。深刻理解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虚假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的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私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后,发现了“虚假共同体”的存在形式。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之前社会的共同体都是个人异己的对立物,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体并非传统的共同体,而是“抽象共同体”。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日益密切的分工,使得以自然为特征的本源共同体逐渐消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虚假的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表现为货币共同体、资本共同体等。“货币共同体”是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反映,它虽然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4],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使得全世界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境遇。“资本共同体”在生产领域以资本的力量将工人联合起来,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由于工人阶级缺乏生产资料,不得不服从“资本共同体”制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服务于资本需要为基础和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便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政治哲学著作中,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虚假的共同体,认为社会最大公约数的无产阶级在异化的处境中失去了自由。

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应的是理想的、平等的、真正的共同体。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能够避免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立,能够使人摆脱异己力量的支配,从而实现人在物质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自由与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并将其视为人的本质,他说:“因为它从单个现实的个人的观点出发;是因为那个脱离了个人就引起个人反抗的共同体,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的本质。”[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也是“共同的存在物”,构建作为人的道德、人的生产、人的需求和人的本质,“真正的共同体”与以往的共同体在具体规模和现实方式上都完全不同,它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结合体。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重建理想的、真正的共同体,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而避免像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立,让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具有现实性。与此同时,在真正共同体中,使个人在分工过程中实现自由的联合,基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共同劳动中摆脱异己力量的支配,从而在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最终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

马克思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的“真正的共同体”,这正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现实憧憬。这种“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共同体思想,他们在分析和批评古代的共同体、封建共同体以及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并将之视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本源,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本源。马克思关于“共同体”思想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基于全人类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何重大理论创新都是建立在新的现实条件和具体实践基础上的。基于全人类的发展共识,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仅是一个全球性政治概念,更是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地阐发、制度化以及与实践互动而展现的一种现实变革力量。基于人类价值共识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为建立新型世界秩序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它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处世哲学的同时,又借鉴了当代西方世界的文明成果。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类对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倡导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对当今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密切,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不断加深,全球命运休戚与共。一方面,当今世界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6]538全球经济疲软,南北发展差距拉大,强权政治残留,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态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各国面临越来越多共同问题,需要各民族国家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另一方面,人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习近平提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7]。这是我们党对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判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对“世界怎么了”这一世界之问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当今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整体看法,以及对世界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这种世界观反映着我们党对国际关系的态度,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是一种符合最大公约数的全球性的指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提出的世界理念,但其并不是中国或个别国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是整个世界的、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现阶段人类最先进的世界观,旨在关注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怎么了”必然就引向“我们怎么办”的现实考量,面对世界发展危机,需要找寻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习近平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愿景:一是坚持多方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更普遍、更安全的世界;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6]541-544。以上五个方面的倡导涵盖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既是现阶段人类命运的五大发展愿景,也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方案,为国际社会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指导,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口号,它融合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反映了我们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富有问题意识的科学思考,是有着一系列实践设想相配套的方法论。例如,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共建合作园区,采取多种合作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经济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从共同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从发展愿景转化为社会现实。历史和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打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号,但它存在本质具有虚伪性、矛盾性,是以资本逻辑实现私利最大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处于被剥削的境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处理、解决国际事务提供的科学的、先进的方法指导,也是为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三、同心同德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的成功故事同世界各国的利益融合起来,持续彰显中国实践的特色与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宣示了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即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世界谋大同,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并努力推动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一)为世界和平发展构筑新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和平、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互相促进,是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经济的前提保障。我们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理念,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筑了新的支柱。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一以贯之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自身发展目标的不断实践。一是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二是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三是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我们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回答“世界怎么办”这一终极问题而发出的最响亮的中国声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举和平、发展旗帜,本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着眼于凝聚国际共识,增强人类同呼吸共命运意识,共迎挑战共谋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种更高的人类理性,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智慧。例如,2016年11月,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将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2017年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首次纳入联合国全球经济治理理念。事实证明,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为全球合作共赢探索新机制

当今世界,不可能存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世界已经成为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是人类基本生活的方式,而在理想的共同体的生成过程中,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的过程中通力合作的世界共识,展现面向世界的人类情怀,逐渐形成全球共识即价值共同体。当下,世界正面临着发展失衡、经济治理滞后、公平赤字等挑战,合作共赢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倡导世界各国应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怀,协力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囊括世界各国的发展诉求,坚持对公平、正义的践行努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各国人民当家作主,凝聚最大发展共识,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探索出一条符合全人类的发展之路。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思维,更不是“美国优先”“资本主义”优先的诡辩,而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对此,一是夯实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实现“共同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期待和美好愿望,并向全世界倡议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6]522。二是强化共同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是人类既普遍又深刻的一条基本规律,而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中国发展始终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世界发展要谋求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三是加强共同治理共享。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就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6]540。习近平主张,世界全球治理机制和制度要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在治理理念上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在治理目标上谋求促进世界各国公平发展。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时时事事离不开“共同”二字,世界各国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治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作共赢支撑体系,成为全球化新背景下各国处理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原则。

(三)为各国同舟共济提供动力源

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复杂,全球性挑战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科学准确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各国要同舟共济面对风险和挑战,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之路。价值的本质和效用在于其主体性原则,“为谁而谋”即“为什么人”的问题决定了思想的价值高低,人类“共同价值”必须明确主体是全体人类。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普遍性,是指事物对于全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即反映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和需要。

为中国人民而谋,更为全人类而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长期执政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中国方案和价值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向全世界的最好表达,是我们践行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提升世界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厚植经济全球化新动力指明了方向。一是创新引领。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各国要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增长新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是开放联动。我们倡导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强调各国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坚持协同联动,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三是平衡普惠。缺乏价值共识的世界,难以实现全人类的繁荣与稳定,世界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本着“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的理念,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公平赤字等问题,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实现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强劲动力。四是利用后发优势。中国实践是后发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有力展现。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拥有的特殊优势,表明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有早发现代化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和逐渐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等现代化文明成果可供借鉴,后发国家可以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完成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较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后发优势,如借鉴和模仿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对落后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概而言之,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秉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基本理念,应谋求最大发展公约数,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和多元文化认同下的 “共同价值”,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全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立场和目标。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遵循共同发展的全人类基本价值理念,旨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构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美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2] 李文君,潘于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8(4)∶109-110.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4] 秦龙.马克思“货币共同体”思想的文本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5)∶23-2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談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248.

【责任编辑:张亚茹】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G20的“中国智慧”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