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理路

2020-03-13 08:16唐登然
理论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唐登然

摘 要: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是话语主体主导话语内容、掌控话语载体,在一定话语场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权利或权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作为一项强基固本、培元通脉、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其中话语主体建设、话语内容建设、话语载体建设、话语场域建设分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前提、逻辑基础、逻辑条件和逻辑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场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2-0066-05

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一种思想觀念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作为一种软实力,意识形态话语权无法靠国家政权直接赋予,更不能靠行政命令来获取,而需要依凭意识形态本身的力量,通过长期系统的建设才能实现。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拥有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是抽象虚幻的,而是具体现实的。只有不断加强话语主体建设、话语内容建设、话语载体建设和话语场域建设,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其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得到真正彰显。

一、话语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前提

话语主体建设主要解决“由谁说”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前提。习近平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重要的组织保证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是确保意识形态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的重要前提。

1.按照“政治家”的标准增强主体意识。

以政治家标准要求话语主体,关键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升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正确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新问题,必须加强主体意识培养,以具备过硬的思想理论素质,这是话语主体建设的“定海神针”,是队伍在理论上靠得住、政治上信得过、行动上顶得起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理论灌输,既注重对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的科学阐释和逻辑分析,又注重聚焦和回应工作中关注的现实问题,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上来,实现工作队伍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化,确保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针对工作队伍的身心状况、认知水平和职业特点,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线,对思想理论建设方案进行整体规划和修订完善,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加强队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刻认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2.按照“专门家”的标准优化主体结构。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有自己的“正规军”,不能以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为话语主体,要按照“专门家”的标准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使其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优化主体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队伍的遴选要以“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为标准,依据科学核定、专岗专责、结构优化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将真正有信仰、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有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工作队伍中来。把“建强队伍、管好成员”从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努力从好中选优,将信念坚定、思想过硬、能力突出,在广大群众中有口碑、有威信的人才及时吸纳到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来。同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党委与行政、教育与管理、网上与网下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支队伍协同推进,方能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优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整体结构,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列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工作队伍建设,明确各支队伍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责任分工,积极发挥协同工作优势,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3.按照“实干家”的标准提高主体能力。

意识形态工作重在落实、重在实效。因此,必须按照“实干家”的标准提高队伍的主体能力,力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面对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提高队伍人员的思想鉴别能力,使其面对各种国内外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判断,密切关注人们的思想动态,准确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已经显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全面而准确的研判,并进行相应的指挥与决策,强力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要提高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控制指挥、激励鞭策、协调融合,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善于组织各方力量,保证各方力量在具体工作中听指挥、负责任、齐行动,形成最佳合力。要提高队伍的意识形态传播能力,使其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心理,牢固树立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增强网络维护能力和新媒体建设能力,科学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和公众号等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话语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基础

话语内容建设主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因而需要根据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目标、任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在理论贯通实际的创新中进行话语体系建设。

1.经典话语与时代话语相互辉映。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指针和行动指南,其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话语是必须要讲的,“社会主义”的关键词是必须要提的,因为这是我们话语的底色和特色所在,也是进行话语权建设的“硬通货”。因此,转换话语体系,进行话语权建设,不能丢弃带有马克思主义特征性的经典话语,不能扔掉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识性的核心话语。譬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共产主义”等这些根本性的经典话语是不能不讲的,不能放弃不用的,而且要反复讲、始终坚持。经典话语要讲,时代话语也不能不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创新话语表述方法,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用语。为此,必须调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方式,将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及时反映到话语建设中来,使这些经典性话语适用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些带有鲜明标识性的表述和范畴,如“阶级斗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剥削”“共产主义”等。这些表述和范畴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对其作出时代性的解读。特别是对在过去习以为常的一系列教育宣传话语,要重新加以阐发,提升这些话语表述与时代境遇的契合度,逐步建立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话语体系。

2.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相互衔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该将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提供话语转换的路径,使之实现大众化,这就需要在党的政治话语和大众的日常话语之间做好转换的中介工作。阶级性和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不同的意识形态总是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代表特定集团的意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成了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革命”,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将意识形态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牢牢坚守核心的政治话语。因此,政治话语对大众话语发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应通过迁就日常生活来实现,不应将政治话语低俗化、庸俗化,而恰恰需要通过政治话语对大众话语的提升来完成。然而这绝不是说只讲政治话语,将政治话语无限拔高,而轻视大众话语,将大众话语视为“低端产品”。准确通俗是话语内容建设的基本要求。列宁指出:“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外来语,背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等一系列重炮。”[2]要转换话语表达方式,创设具有亲和力的文本,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将抽象晦涩的话语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话语。要采用契合大众口味的话语表达方式,善于從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贴近大众而又深入浅出,用小事例阐明大道理,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和文字打破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藩篱,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大众化。

3.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相互映衬。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在立足现实话语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充分使用生动活泼的话语,使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隐形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毛泽东指出:“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3]思想家和理论家需要依靠抽象的逻辑来“证明真理”,也需要依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显示真理”。因此,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话语把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网络话语追求的就是一种直观的生活逻辑,它在网络空间中演变、生成、流传,这种话语表达方式个性鲜明,具有显著的标识性。网络环境下的话语体系与现实生活的话语体系及表达方式有较大区别,前者在话语和文体上呈现出碎片化、简单化、口语化、娱乐化的特点。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变化,要熟悉网络话语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传播范围、影响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在开展工作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同时,要警惕网络话语的泛化、低俗化。网络话语来源于现实话语,不能离开现实话语而孤立存在,要在立足现实话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话语的传播优势,将抽象的意识形态工作变得形象化、生动化,让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相互映衬,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

三、话语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条件

话语载体建设主要解决“如何说”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条件。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公共场所和平台,社会成员就是在这些平台上接触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

1.分类整合传统与新兴载体。

针对话语载体的广泛性特征,要分类整合各种载体。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既包含传统载体,也包括以网络传媒为代表的新兴载体,涉及到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文化建设、舆论引导等方方面面,涉及到网上和网下的交叉互动。这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载体因素构成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网状系统,全方位、多渠道地影响意识形态工作,并且相互交叉,从各个层面对人们的思想施加影响。这种体现载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构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多样性。这一特点,要求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涉及的载体进行科学分类,明确不同类型载体的主体及其责任,加强协调,做到阵地有人管、责任有人负,发挥整体优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话语载体不断拓展和创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新载体。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问题大都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新情况也都与网络有关,以网络为生成发酵的载体。因此,必须分类整合各种载体,特别是要推动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高度融合,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和专业学术网站管理,完善“两微一端”建设,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新平台,制作传播贴近大众实际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2.分级管理国家、地方与基层载体。

针对话语载体的复杂性特征,要分级管理各种载体。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覆盖面广,涉及到国家级载体、地方性载体和基层载体。这种体现载体之间要素领属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结构形式,就构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复杂性。在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中,每个层次的要素都有从系统中分解出来的目标。即使是同一层次的要素,也都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各具功能。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处理好各个载体要素之间的作用联系,通过权衡确定每个载体要素应担负的使命。这一特点,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基层三级联动、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加强统筹,形成合力效应。当前,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国家级载体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地方性的载体、基层载体的作用发挥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地方、基层三级载体互动不足、协同不够的状况,存在着“上面声音强、下面声音弱”,话语载体越到基层越薄弱、越乏力的现象。因此,必须分级管理各种载体,加强国家、地方、基层三级载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汇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合力,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3.分层开发国内与国际载体。

针对话语载体的开放性特征,要分层开发各种载体。相对于封闭性来说,话语载体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话语载体在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时,是允许它们介入的,留给其相当多的空间,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一种信息源,通过它们不断的介入,达到向外辐射出信息的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既包含国内层面的载体,也包括国际层面的载体。当前,我们更多地将精力用于国内载体的开发,而相对忽视了国际载体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国际社会中处于“有理无处说、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境地。要打破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霸权,突破其对我国“误读”和“歪曲”的文化屏障,破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唱衰中国的论调,必须加强国际话语载体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向国际社会阐释好中国道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必须分层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载体,打造一批用于对外交流的国际载体,利用孔子学院、国际论坛、中国产品、中国节日等,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话语、接受得了的方式,阐述中国道路、展示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国际传播载体,善于在开放的环境中宣传自我、发展自我,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让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国际话语权。

四、话语场域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要求

话语场域建设主要解决“在哪说”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要求。任何话语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场域中。这就要求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重视话语场域的作用,加强对话语场域的调节。

1.扬优:拓宽安全区域。

扬优,即拓宽安全区域,积极选择有利的话语场域。要充分利用话语场域的积极作用,强化其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正相关联系,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向明确、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不断壮大正面舆论,拓宽安全区域。要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尤其在重大事件、关键时期,打好主动仗,划清是非界限,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主旋律是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的依据。只有把主旋律唱响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集聚教育人引导人说服人的强大力量。要强化理论武装与正面引导,探索创新正面宣传教育的策略和艺术,运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敢于大胆亮剑,勇于正面发声,加强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面舆论宣传。既敢于在原则问题上“亮剑”,又善于在方法手段上“隐形”,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引路的效果,确保社会舆论风清气正。

2.劣汰:消除危险区域。

劣汰,即消除危险区域,坚决摒弃不利的话语场域。要大力抵制不利話语场域的影响,善于用正效应抑制和克服话语场域影响的负面作用,削弱其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负相关联系,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排除干扰、顺畅运行。这就要求有效防控错误言论,消除危险区域。资本主义以及其他剥削阶级的旧的意识形态不会轻易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总是企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作用和传播功能,与社会主义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安于现状,必须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克服各种错误的意识形态、防控各种错误言论的斗争中,彰显自身的价值。要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一切手段、方式,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宣传文化工作者,对于一切错误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对于在社会上出现的攻击社会主义道路、攻击人民民主专政、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展开积极的、有力的说理斗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出击,不怕被围攻,不怕被污名,从而不给错误思潮和观点提供散布的平台,不断压缩各种错误言论在社会生存和发酵的空间。

3.补弱:肃清隐患区域。

补弱,即肃清隐患区域,善于改造不良的话语场域。要合乎规律地营造新的场域,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不良影响的话语场域必须进行改造。若对隐患区域管理有加,对其大力整治,它将会转化为安全区域;相反,若对隐患区域把控不牢,对其放任自流,它将会转化为危险区域。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4]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武器,就能清醒地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问题,从而展开正当积极的思想斗争,展开旗帜鲜明的舆论斗争。即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使人们明辨是非,澄清模糊认识。“要用是非清楚、观点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不能用不痛不痒、是非不明、模模糊糊、语焉不详、界限不清的话语,误导舆论,误导群众立场和观点。”[5]因此,只有通过正确引导,使人们辨别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免疫力,自觉主动地接受正确思想观点,才能切实澄清模糊认识,肃清隐患区域,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2]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9.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7.

[4]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

[5] 王伟光.纵论意识形态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7.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多元文化冲击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探析
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论列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大贡献
关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重大问题研究的进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