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短板和弱项在乡村。斩断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根本靠教育。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振兴的关键在卓越教师。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乡村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乃至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同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实施,从整体上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需要抓住关键点、寻求新突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力度更大、举措更实,方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好制约乡村教师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
为此,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目标直指我国教育发展短板中的关键领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以中共中央名义印发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央要求,应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师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同时还要求要着重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师范院校大多承担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任务。如何改革教师教育,加强师范生本土化培养,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如何培养信守乡村志向、融入乡村生活、造福乡村学生的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如何构建符合乡村教育特点的乡村教师教育体系?如何促进乡村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教育课程规划、实践路径与研修机制。
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盐城师范学院江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多年前已关注这些问题并展开实证研究。盐城师范学院通过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注重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吸取国际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以及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学校发挥研究基地的优势,与地方基础教育建立亲密的“共生共长”关系,增强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研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在此过程中,聚焦乡村教师培养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戴斌荣教授等研究者的新著《乡村卓越教师的培养》对上述问题也试图进行逐个回答或破解。该书瞄准乡村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通过政策解读、现状分析、实践探索、理论研讨,提出了乡村教师培养从“合格”走向“卓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成效、难题及原因,从理论上阐释了乡村卓越教师素质的特殊性,实践上提供了乡村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提出了乡村教师教育机构改革与政策展望,以及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与学力提升策略,这为面向乡村的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阅读之后能感受该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践基础性。书中介绍了盐城师范学院积极拥护国家重大举措,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工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乡村基础教育。自1999年独立招收师范本科生以来,该校把培养合格乡村教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该校成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开启了引领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紧接着以培养卓越乡村教师为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2014年,开展了卓越教师培养试点工作,创建“大学—政府—乡村学校”教师教育联盟、加入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培养具有“四有品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三维动力”(融入乡土社会的内驱力、立足乡村学校的发展力、关爱乡村学生的行动力)的乡村卓越教师。建设了乡村教师培养特色案例库,乡村教育研究数据库,乡村学校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教育情感、人文素养。
二是具有国际视野。乡村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一個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在促进乡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师资进行宏观调控。总结国外在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置方面的先进做法,借鉴欧美、亚洲部分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农村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从社会、教育、个人层面重塑了卓越教师培养向度,实践探索出了盐城师范学院乡村卓越教师教育体系。创造性地将“乡村教育元素”“乡土文化资源”等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构建了乡土情怀、文化浸润和能力生成三大课程模块,为解决乡土情怀生成深植难、培养机制相对割裂分散、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深层次、关键问题探索了新路径。其中,引导师范生赴新疆支教和深入农村中小学置换实习,以及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等做法有效培养师范生扎根乡村的信念与能力,值得推广。
三是政策前瞻性。盐城师范学院江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团队多年来的探索方向与国家重大政策要求不谋而合,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国家乡村教师教育政策导向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诉求。研究基地始终服务和引领乡村基础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和政府教育决策咨询中心。团队成员密切关注政府各层面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持续调查与评估乡村教师相关政策在方案规划与决策、政策的执行、评估与终结等各个阶段的有效运行,以便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政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收益。团队研究成果丰硕,并多次获得教育部的批示与采纳。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