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燕 叶红庆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进入各职业院校,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开放适合专业发展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并逐渐代替传统教学,在推动专业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又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范式、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课程,在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质量推动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在充分了解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对于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践,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技术和很强工艺技术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把剂型设计、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融合在一起。因此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药物制剂课程通常是教师利用PPT讲解操作流程后学生再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专业知识理解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弊端也极其明显。不足之处有:①实训教学内容比较老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只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后就进入车间实践,对仪器操作不熟练,制作工艺及流程不熟悉。再者,实践操作课程时间有限。紧张的状态下,边看边想边操作,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②实践操作人数较多,教师人员有限,很难兼顾,不能指导及发现每个组的错误操作。③只是单纯的讲解,操作,学生动脑动手少,使得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比较被动。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一定时间差,导致学生出现明显的记忆差,实践实施过程不顺畅,极易导致在实训操作工艺中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工艺不熟悉而出现操作失误,大大影响药物制剂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院针对2018级药学专业三年制学生进行药物制剂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药物制剂课程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引领,以产品质量为课程评价标准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现以“制作芝麻丸”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课程具体操作的方法如下:
在学院教师及2018级药学学生117人中开展针对纯天然食品的认可度以及健康养生观念等情况的调查。根据教师及学生的调查情况反馈,大部分师生偏爱纯天然食品,平时比较注重健康养生,对纯天然无添加食疗养生认同度较高。
工学结合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综合考虑学生素质和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芝麻丸的制备工艺”作为开展教学改革的项目。芝麻丸作为食疗品,有益肝、补肾、养血、润燥、乌发、美容作用,是极佳的保健美容食品。制备芝麻丸的原材料普遍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所需仪器、辅料少,场地空间要求不大,适用人群广。
工学结合教学应该是以行动作为导向,教师的教作为主导,主体是学生的行动,在实践中,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性为主要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专业能力及技能实践能力为课程体系的评价依据,在实际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提前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结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感知、操作、学习为一体,大大增强教学直观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给2018级药学2班56位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自行查询芝麻相关功效,预习芝麻的制备原理,认识制备芝麻丸的仪器设备;其次,进行分组讨论。全班共分8组,每组7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芝麻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每组派代表对自己组的生产流程及工作要求进行讲解,经过教师点评,相互讨论后完善工艺流程图,选出两组正确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作为生产使用;再次,在教师指导下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进行芝麻原材料的处理,制备芝麻丸成品。不同的流程工艺制备出来的芝麻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会偏甜,有些会偏软。学生把自己做好的芝麻丸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包装,分派给自组成员自行进行产品推销,根据不同的消费评价来评定每组的成品生产质量。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担当的是“厂长”“员工”的角色,承担在生产中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给予学生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不断探索和争取新的成功。经过芝麻丸工学结合模式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中的实施,增加了学生整体参与度,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关系。通过工学结合使药物制剂技术不仅在课堂上推广,而且还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教师的引导,学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触感,提前找到发展之路。